人們確定了事情的重要性之後,不等於事情會自動辦得好。你或許要花大力氣才能把這些重要的事情做好。這就是說:第一,你要學會估價。你要用目標、需要、回報和滿足感這四項內容對將要做的事情做一個評價。第二,去除你不必要做的事情。把要做但不一定要你做的事情委托別人去做。第三,估計所有事情的詳細資料。記下你為目標所必須做的事,包括完成任務需要多長時間,誰可以幫助你完成任務等資料。當你確實按照以上方法去做了,你會發現,你可以輕鬆地做好每一件事。你也就不會再為自己的忙碌而擔憂了。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都是這樣,這正如法國哲學家布萊斯-巴斯卡所說:“把什麼放在第一位,是人們最難懂得的。”許多人都不幸被這句話言中,他們完全不知道把人生的任務和責任按重要性排列。在確定了應該做哪幾件事情之後,你必須按它們的輕重緩急開始行動。大部分人是根據事情的緊迫感而不是事情的優先程度來安排先後順序的。這些人的做法是被動的而不是主動的。所以,他們經常會被許多事纏的頭昏腦脹,無所適從。對於他們而言,每一天的開始都製定一張優先表是很有必要的。
許多人在麵對自己的工作時都會說:“每天都累的半死,找不著頭緒,不知道該先幹什麼,有時還會被突如其來的工作攪亂了自己的原定進程。”這就說明他們的工作沒有次序,零亂是他們生活和工作的大敵。
衝動是魔鬼
生活需要以一種舒緩的情緒去麵對,匆忙但不慌張,緊張但不急躁,積極但不貪婪,充實但不單調。這樣生活才會有條不紊,有張有弛,該忙碌時忙碌,該放鬆時放鬆。一味地衝動隻能使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糟糕。
生活需要快節奏,這是現代社會發展不可逆轉的潮流。在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下,人們需要更加有效地利用時間,進行工作和學習。要做到這一點,其實並不難,但是人們總是利用不好自己的時間,提高不了工作和學習的效率,盡管自己已經十分拚命,卻依然無法趕上生活的腳步。這是為什麼呢?現代人究竟應該以怎樣的形式來麵對生活呢?
我們說,快一一勢在必行;慢一一應運而生。人們之所以很難適應社會生活,根本原因在於人們內心的急躁和慌張使之方寸大亂、事倍功半。因為心亂,所以生活更亂。因此,要適應快生活,就一定要放慢自己的心態,放穩自己的情緒,去“急”取“緩”,保持內心的安寧和平靜。生活節奏越快,就越應該讓自己的情緒穩定,不急不躁,不慌不忙,按下情緒的慢放鍵,減少衝動情緒的產生,才能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早上八點往往是上班高峰期。小蔡開車上班時,遇上了大堵車,眼看就要遲到了。等了好久,汽車長龍終於開始向前移動了,但前麵的司機好像睡著了一樣,停在那裏沒有動靜。小蔡開始火了,不停地按喇叭,然而前麵的司機就是不動。小蔡內心遂升起一股無名火,打開車門衝上前去,猛敲前麵那輛車的車門。結果那個司機也不甘示弱,打開車門,衝了出來。就這樣,兩人打成了一團,使原本已開始鬆動的交通再一次陷入嚴重堵塞。等110趕來時,小蔡已把那個人的胳膊打得骨折。小蔡已構成故意傷人罪,同時因為造成交通的嚴重中斷,他將受到重處和重罰。
生活中有很多類似的情節,大都是因為一點小事而爭得你死我活,這是不值得的。我們應該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抑製自己的衝動,審時度勢,不能讓情緒放縱地流露出來。否則,一時的衝動,就可能遺患無窮。
尤其是在當前社會中,我們更要認識到“衝動”是魔鬼,人人都需要修煉廣闊的胸懷,以平息快節奏生活中的種種急躁情緒。當你與人發生糾紛且即將激化時,請忍一步,退一步,就會避免衝動情緒帶來的惡果。但生活中,總有很多人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隨意發泄自己憤怒的情緒,結果導致了嚴重不良後果的產生。
王某因鄰居楊某等人在樓下聊天影響了他休息,與楊某發生爭吵。氣急敗壞的王某隨即拿來家中斧頭,將楊某頭部和背部砍傷,結果自己也落了個進班房的下場。
黃某和牛某家的羊群經常混在一起放,兩人屢次因分辨自家的羊而發生口角,有時甚至大打出手。一天,怒不可遏的牛某撿起一塊磚頭猛砸黃某,不料竟將黃某砸死。
大學生秦某及同學因為誰先買快餐的事,與李某等三人發生爭執。在打鬥過程中,秦某用隨身攜帶的水果刀向對方兩人連捅數刀,其中李某因搶救無效死亡。
這些鄰裏糾紛、打架鬥毆都是因為一些小事,有的甚至是因為一句氣話,當事人抑製不住衝動,大打“出手”,導致了悲劇。由於現今生活節奏加快,社會壓力加大,加之某些人的性格缺陷,對觸犯自己的細小情況難以容忍,有時就會導致攻擊性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
培根說:“衝動,就像地雷,碰到任何東西都一同毀滅。”大凡成功的人,都是能收放自如地控製情緒的人。在這裏,情緒不再是一種簡單的感情表達,而成為了一種更為重要的生存智慧。如果不能很好地控製自己的衝動情緒,而任由衝動的洪水泛濫,就有可能給自己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如果能很好地控製自己的情緒,則能逢凶化吉,化險為夷。因此,生活中我們一定要謹記“衝動是魔鬼”的忠告,不要讓衝動的情緒破壞了我們的生活。
冷靜和理智是美麗的智慧珍寶,它是忍耐與自我控製。一個冷靜、理智的人,不會在任何事情麵前大驚小怪、感情用事,而是在任何情況下都會像洶湧波濤中的礁石般紋絲不動。讓情緒穩定,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冷靜和理智,不要輕易就讓自己變得衝動,如此就會擁有安然自若、溫馨和諧的幸福人生。
要“沉”下去,不要“浮”上來
“沉”下去是指冷靜,“浮”是指浮躁。浮躁是成功、幸福和快樂最大的敵人。從某種意義上講,浮躁不僅是人生最大的敵人,而且還是各種心理疾病產生的根源,它的表現形式呈現多樣性,已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浮躁,現代社會的流行詞語,在幾年前王菲的專輯《浮躁》、賈平凹的小說《浮躁》問世的同時,它也開始悄然流行起來。詞典裏對浮躁的定義為:“急躁,不沉穩。”人難免都會有浮躁的時候,但是長時間地處於浮躁的狀態之中,它就是一種病態心理了。實際上,在當今社會,這種病態心理的表現是越來越嚴重。但一個人如果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須靜下心來,擺脫速成心理的引誘,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才能穩步走向自己的成功之路。
一個生活很失意的年輕人,覺得生活沒有意思,認為自己空有一身“武藝”而沒有用武之地,因為單位領導從來沒有給過他展示“武藝”的機會,他感到生活非常鬱悶,無聊和急躁時刻困擾著他的內心,使他不能夠安心工作。於是他千裏迢迢來到普濟寺,慕名尋到老僧釋圓,沮喪地對他說:“人生不如意,活著也是苟且,有什麼意思呢?”
釋圓靜靜聽完了年輕人的絮叨和歎息,最後才吩咐一個小和尚說:“施主遠道而來,燒一壺溫水送過來。”稍傾,小和尚送來了一壺溫水,釋圓抓了茶葉放進杯子,然後用溫水沏了,放在桌子上,微笑著請年輕人喝茶。杯子冒出微微的水汽,茶葉靜靜地水麵上浮著。年輕人不解地問道:“師傅泡茶怎麼用溫水?”
釋圓笑而不語。年輕人於是端茶品嚐,喝後不由得搖搖頭:“怎麼連一點茶香都沒有呢?”釋圓說:“怎麼可能,這可是閩地名茶鐵觀音啊。”年輕人又端起杯子細品,然後肯定地說:“真的沒有一絲茶香。”
釋圓於是又吩咐小和尚說:“再去燒一壺沸水送過來。”少頃,小和尚便提著一壺冒著濃濃白汽的沸水進來。釋圓起身,又取過一個杯子,放茶葉,倒沸水,再放在茶幾上。年輕人俯首看去,茶葉在杯子裏上下沉浮,絲絲清香不絕如縷。
年輕人欲去端杯,釋圓作勢擋開,又提起水壺注入一線沸水。茶葉翻騰更厲害了,一縷縷醇厚醉人的茶香嫋嫋升起,在禪房中彌漫開來,釋圓如是注了五次開水,杯子終於滿了,那綠綠的一杯茶水,端在手上清香撲鼻,入口沁人心脾。
釋圓笑著問:“施主可知道,同是鐵觀音,為什麼茶味迥異嗎?”
年輕人思忖著說:“一杯用溫水,一杯用沸水,衝沏的水不同。”
釋圓點頭:“用水不同。溫水沏茶,茶葉輕浮水上,怎會散發清香?沸水沏茶,反複幾次,茶葉在沉沉浮浮中釋放出四季的風韻:既有春的幽靜和夏的熾熱,又有秋的豐盈和冬的凜冽。世間芸芸眾生,又何嚐不是沉浮中的茶葉呢?那些不經風雨的人,就像溫水沏的茶葉,隻在生活表麵漂浮,根本浸泡不出生命的芳香,而那些櫛風沐雨的人,如被沸水衝沏的釅茶,在滄桑歲月裏幾度沉浮,才有那沁人的清香啊!所以擺脫失意最好的辦法就是踏踏實實地提高自己辦事的能力,而且不要急躁,沸水煮茶還需沸水不斷地注入,否則茶香也一樣不夠。”
浮生若茶,命運又何嚐不是一壺溫水或熾熱的沸水呢?茶葉因為沉浮才釋放了本身深蘊的清香,而生命,也隻有遭遇一次次挫折和坎坷,然後踏踏實實地做好眼前的工作,才會激發出人生那脈脈幽香。
年輕人恍然大悟,以後的日子裏,他戒驕戒躁,踏踏實實,知道了凡事必有一個沉澱的過程,而在這個沉澱的過程中,就要看你能否耐得住寂寞。一段時間以後,他由於工作業績顯著,得到了單位領導的重視,職位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茶香還需沸水煮,做事要下真功夫。如果一味地抱有浮躁的心態,就如同在溫水中沏茶,根本就不會顯示出茶的奧妙。人也一樣,做事之前先要把心放穩,不要妄想“天上會掉餡餅”,隻要端正態度,勤奮努力,自然就可以獲得成功。
不可否認,誰都想獲得成功,誰都想在三年五年內掙夠500萬或者l 000萬,誰都夢想成為李嘉誠或者比爾-蓋茨……但這些不是靠快餐計劃就可以解決的。一個情緒浮躁的人,是任何時候都成就不了大業的。所以,隻有放下浮躁的心態,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實現人生中的每一個目標,才能最終取得人生的成功。
很多時候,成功與失敗,平凡與偉大,往往就在等待的一念之間。許多成功人士的重要秘訣也就在於他們將全部的精力、心力放在一個目標之上。而且善於等待。而另外還有一些人,他們雖然很聰明,但心存浮躁,做事不專一,缺乏意誌和恒心,到頭來隻能是一事無成。
古時候有這樣兩位兄弟,都很有孝心,他們每日上山砍柴,換錢為老母親治病。一位神仙為他們的孝心所感動,便決定幫助他們。於是告訴他們兩個人說,可以用四月的小麥、八月的高梁、九月的稻、十月的豆、臘月的雪放在千年泥漿做成的大缸內密封七七四十九天,待雞叫三遍後取出,汁水可賣錢。兄弟兩人各按神仙教的辦法做了一缸。待到四十九天雞叫二遍時,老大耐不住性子打開缸,一看裏麵是又臭又酸的水,便生氣地灑在地上。老二則堅持到了雞叫三遍後才揭開缸蓋,發現裏邊是又香又醇的酒。所以“灑”與“酒”差了一小橫。
由此可見,浮躁是成功最大的敵人之一。培根曾在《凡事不可急於求成》一文中這樣寫道:“二位智者說過:慢些,我們就會更快。沒錯,有人為了顯示效率,凡事草草了事,結果得不償失,使得一件本需一次完成的事情,要回頭重複多次。所以,做事情不要急於求成。”工作不能浮躁,創業不能浮躁。管理不能浮躁,人際交往不能浮躁,日常生活也不能浮躁。因為浮躁不僅是成功最大的障礙,而且還是各種心理疾病的根源,而心理疾病也影響著身體的健康。
心理學家建議我們麵對浮躁時,先努力讓自己的心保持平靜,理一理心頭煩亂的情緒,用冷靜來代替急於求成。倘若我們時刻保持一種順其自然的心態,那麼,事情的結果就會遠遠好於心浮氣躁時盲目的衝動。
苟子曰:“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鍥而舍之,朽木不折。”聞名於世的人之所以成功,在於他們能夠將全部的精力放在一個目標上。很多人盡管很聰明,但是心存浮躁,做事不用心,沒有意誌與恒心,最後隻會一事無成。所以,人生的道路上一定要擺脫浮躁的情緒。
抑鬱是心靈的感冒
一個小公務員在劇院看戲,忽然打了一個噴嚏,不料唾沫星正好濺到了前排將軍的禿頭上。正在看戲的將軍沒有動,相反小公務員卻認為驚擾了將軍看戲,一次又一次地給將軍道歉,將軍被激怒了,罵了小公務員一句。不久之後,這個小公務員因抑鬱而死。原來,抑鬱的情緒可以導致一個人的死亡。
抑鬱被稱為心靈的感冒,雖不是頑症痼疾,卻也是萬病之源。心靈患了感冒,必是因精神免疫力下降,被抑鬱的病毒侵襲。因為抑鬱,苦惱可能會開始與你相伴,讓你心靈脆弱,甚至可以威脅到生命安全。
抑鬱是一種十分常見的情緒狀態,可以從輕度的心情煩悶、意誌消沉、心緒不寧、苦惱、煩亂、消沉、憂傷到悲觀、絕望。處於抑鬱狀態的人,大多數會覺得心情沉重,做事情沒有精神和激情,快樂不起來,工作缺乏動力,做事情信心不足,覺得生活很無聊……簡單來說,抑鬱是指人的一種低落的情緒,其低落的程度就是比低沉更低沉,比沮喪更沮喪,嚴重者可能還會發展成為抑鬱症。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抑鬱症患者約有3.5億,發病率約為11.3%,抑鬱目前已成為全球第四大心理疾病之一。預計到2020年,抑鬱症患者可能會成為僅次於心髒病的人類第二大疾患,而抑鬱症也可能會成為21世紀人類的主要殺手。
據國內調查顯示:1999年抑鬱症的發病率為0.65%, 國內患者約有3 700萬。在上海,每年到各心理門診的谘詢和治療的病人有120多萬,而抑鬱症患者占了大約20%。
另外,據我國心理健康協會統計,每年有兩千萬以上的人在和嚴重性抑鬱作鬥爭,還有一千多萬人在忍受輕微的抑鬱,但這些輕微的抑鬱依然能夠讓他們憂傷苦悶,並且幹擾正常的生活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