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如果家長為了防止考生出現腹瀉的情況,可以攜帶思密達粉劑、整腸生、苦參片,因為這些藥品沒有毒副作用,服用後不會造成考生口幹、眼睛脹痛等副作用;為了防止考生中暑或昏厥,可以攜帶清涼油、十滴水、仁丹等中藥;而一些有過敏性症狀或感冒的考生,家長攜帶抗過敏性藥物及感冒藥時一定要注意這些藥物是否會產生嗜睡的副作用。
準備開學的心理“裝備”
眼看著要開學了,學校、師生都要做很多的事情。教師要提前返校,進行業務學習,準備新課程等等;而作為學生,完成暑假作業是第一要務,購買新學期的學習用品,購買課輔材料,也是需要及早做的準備活動。
但在這些準備裏,恐怕最容易被人忽略、也偏偏是最重要的,就是心理問題了。一個漫長的暑假,因為沒有了在校的規律性,讓很多的學生形成了晚睡晚起的習慣。晚上因為看電視、上網,往往很晚才睡覺。而早晨,因為勞累,醒來的也相對較晚。這樣的習慣如果帶到學校去,會大大影響開學之初的學習活動。因此,需要學生從現在開始,就應該按照學校的作息時間表來調整自己的時間安排,以免到校後不適應。另外,因為是在假期,無論是自學,還是參加輔導班,節奏上都比正規的開學課堂緩慢些。個別學生把昨天的作業拖到今天,把今天的拖到明天,因為沒有更大的壓力,往往就攢到了一塊,導致開學前的一周,較以往更加緊張。而參加業餘班,因為很多同學不是自願的,所以學習幹勁不夠大,常常是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態度,這也跟開學後的正規課堂不一樣。需要學生認真糾正不良習慣,盡早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以便迎接開學後緊張的學習生活。
近來,媒體頻頻報道火起來的“開學經濟”,有的大學生開學必須要“蘋果n件套”什麼的。但追求這種物質準備,往往卻是舍本逐末的。給家長增加了很大負擔不說,學生自己也會耽於攀比而“不務正業”。作為中小學生,開學前購買適當的生活、學習用品是必須的,但切記不能過於鋪張。此時更重要的,是要調節作息,調整心態來迎接新學期,而不是忙著用各種數碼產品全副武裝自己吧?
所以說,不管哪個方麵,學生們都要本著有利於學習,少給家長增添負擔的原則來籌備開學。相信絕大多學生也一定會有輕有重地做好準備,開開心心上好開學第一課。
其實不少孩子一想到開學就胃痛、心慌,甚至家長一提“開學”倆字,孩子就想嘔吐。臨近開學,不少家長都發現自己的孩子“病”了。市民班女士上小學一年級的兒子則真的發燒了,班女士說,在開學前一個星期,兒子就開始持續低燒。“孩子的奶奶擔心孫子,就問這問那。”班女士告訴記者,婆婆問能不能上學了,孩子說,病了不能去了,婆婆又問,那能不能玩了,孩子回答說,玩可以。班女士說,看來孩子是對上學產生了恐懼的心理。對於兒子的表現,班女士有點擔心,“這才小學一年級就已經恐懼到發燒的程度,再大一點又該怎麼辦?”
遼寧省青少年研究會提供的數字表明,有七成以上的學生對開學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感,其中初三和高三的學生相對比較集中。
想用“開學宴”緩解焦慮
昨天,是本市中小學校開學前的返校日,家住千山路的孟先生則在家附近的一家酒店訂了個包間,等中午女兒返校回來後,帶著幾個要好的同學一起吃頓飯。孟先生說,“女兒念初三,就要考高中了,整個假期幾乎都沒閑著,為了給女兒鼓勁,帶她來吃一頓。”
孟先生說,他請孩子吃“開學宴”的目的主要是想通過吃飯的方式,在一個輕鬆的氛圍裏給孩子鼓勁,緩解她的緊張情緒,使她在新學期裏更加努力。孟先生這次宴請了七八個女兒要好的同學。孟先生的女兒小孟告訴記者,她班上有不少同學的家長都在開學前請孩子和同學吃飯呢,有的在家裏,有的則在飯店。
用放鬆來對付開學焦慮
遼寧師範大學應用心理學臨床基地技術領隊王文海告訴記者,每年開學,很多學生都會表現出厭學、焦慮、恐慌等不良心理。分析原因,有的可能是因為學習壓力,有的是因為作業沒完成,還有的則來自家長對孩子學業上的期望過高造成的。“臨近開學就要有整個學期的大致計劃。”王文海說,有很多家長都是馬上開學了才想要談新學期的計劃,事實上,家長應該提前幫孩子製定相關計劃,或者建議孩子預習一下新學期的相關知識,做到心中有數。王文海認為,無論怎麼做,家長都應該在能放手的地方,盡量讓孩子自主。“對付開學焦慮最好的辦法就是放鬆、疏導、提供切實有效幫助。”王文海建議家長,不要過於關注開學的話題,而是應該讓孩子放鬆,在孩子心態焦慮、情緒不穩定時,家長最好少說話,火上澆油的話千萬不要說。家長要嚐試跟孩子聊天、談心,讓孩子把苦惱主動地說出來,孩子上學如同大人的工作,需要增加自主自覺和責任感方麵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