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母愛如藥,是滄桑裏熬出來的香甜(1)(1 / 3)

急火出菜,文火出藥,飽經滄桑的心,在藥鍋底下繚繞成花的瓣,熬著熬著,蕊心舒開,封塵已久的滄桑便一絲一縷地傾吐出來。

母愛是最好的藥

曾凡明

在母親欣慰的笑容裏,我突然明白,哪裏是什麼藥治好了我的病,分明是母親那深厚而明智的愛呀!那份愛不僅醫好了我身體的病痛,更是治愈我心靈陰影的良藥。

童年的記憶,幾乎都是和藥有關的故事:被我有意打破而母親又重新買回來的一隻隻藥罐;怕我難以下咽而被母親揪成黃豆大小的藥丸;還有母親不知在哪兒討得的一張張驗方……

那時,我患有哮喘。犯病的時候,深一口淺一口地呼吸還是喘不過氣來,夜裏,我不敢像別人那樣躺著,那樣的話,我很有可能窒息而死。不用看我憋得紅紅的臉,隻要聽到那一聲聲拉風箱一樣的喘氣聲,就能想象到我的病痛。

而有人比我還要難受,那就是我的母親。平日裏舍不得多花一分錢的母親,為了給我看病變得異常大方,背著我看遍了鎮上所有的醫院和診所。不管多貴的藥,隻要聽說對我的病有幫助,她就毫不猶豫地買回來,不見效果就再換另一種藥。

母親還四處收集民間驗方,隻要聽說有某驗方療效好,不管多遠,都會立即拎著禮物去討。回來就一絲不苟地按照驗方的要求給我治病。

記得母親聽說把熬剩下的中藥渣倒在人走得多的馬路上讓人踩,踩的人越多病人就好得越快。於是,母親每次熬完藥,就跑十幾裏路到鎮上最熱鬧的十字路口把藥渣倒在路中央,人少走動時,她就自己來來回回在上麵走,直到將藥渣踩得和路麵一樣平。

因哮喘,同學們都不敢和我玩。我常常一個人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癡癡地看著操場上玩耍的同學。我的性格越來越怪異、孤僻,學習成績也不值得一提,我恨自己有病的身體,我恨同學們對我避之不及的眼神。我忍不住趴在母親的懷裏,哭著一遍遍地問,為什麼我哪兒都不如別的孩子?母親撫著我的頭,笑著說:“誰說你哪兒都不如他們,你能做得好多事他們都做不好。就像跳繩,別的孩子跳不了五六十下,而你卻可以跳得遠遠超過他們。

那時,為了增強我的體質,母親給我買了一根根好看的運動繩讓我跳。聽了母親的話,我更加喜歡跳繩,五十、一百、二百……後來,隻要我不想停下來,就能不間斷地跳下去。

一次,在學校的跳繩比賽中,我為班級拿到了第一名。在同學們的稱讚聲中,我開始相信母親說的話:“你能做許多別人能做和不能做的事。”

從那以後,我發現願意和我親近的人多了,我也經常參加同學們的活動,扔沙袋、追人、跳皮筋……病犯得越來越少了,到了初中,就沒再犯了,個子也逐漸追上了班裏的其它人。我終於和別人一樣了,愉快的心情使我的學習成績開始突飛猛進,竟然衝進了年級的前三名。

高三那年,我和同學們一起去參加飛行員的招收體檢,一路下來,居然隻有我被選中了。當我接到空軍飛行學院的錄取通知時,我激動得掉下淚來,萬裏挑一的飛行員,多麼令人羨慕,而對於我那曾經是個多麼不可思議的夢啊!

我曾經問母親,是哪副藥治好了我的病?母親說:“吃了那麼多種藥和偏方,誰知道呢?”在母親欣慰的笑容裏,我突然明白,哪裏是什麼藥治好了我的病,分明是母親那深厚而明智的愛呀!那份愛不僅醫好了我身體的病痛,更是治愈我心靈陰影的良藥。

見證母愛

王穎

母愛是人世間最偉大、最無私的感情,母親給我們生命,母愛給我們力量。

自從武警總醫院移植研究所開展親體髒器移植以來,我們親曆著一個個為親人捐獻髒器的真情故事,夫妻之間、兄弟姐妹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為救親人,他們毫不猶豫地捐出自己的髒器,各式各樣的人間親情感動著專家、醫生、護士們,下麵是眾多親情故事中關於母愛的兩個事例。

媽媽捐肝給女兒

有這樣一個不幸的女孩,今年18歲,患的是肝豆狀核變性病。這種病是先天性的,隨著年齡的增加,逐漸出現肝硬化、肝髒功能喪失而死亡,以往得了這種病,很少有人活過30歲。

大約從13歲開始,這孩子幾乎是醫院的常客,頻繁的上消化道出血,每次幾乎都要了命,本不富裕的家庭,所有的收入都用來給女兒治病了。媽媽為了女兒的生命,曾八次獻血,但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能救命的最終是肝髒移植。為挽救孩子的生命,母親決定將自己的一部分肝髒移植給女兒。

經移植研究所所長沈中陽教授會診,母親與女兒血型及配型基本相同,符合做活體移植的條件。不巧的是,母親的肝髒靜脈係統有解剖變異,手術中會有危險和困難。但母親說,隻要能救女兒,即使我的身體有所損壞也要做。母親毫不猶豫的舉動和堅決的態度,讓以沈中陽教授為主的全體醫護人員非常感動,決定排除困難,完成母親的心願。

2006年7月19日這天,對這個家庭來說,既有期待和希望,也有恐懼和擔憂。早晨8點鍾,在移植外科的走廊上,醫生和護士簇擁著準備進手術室的母親,護士們都在和她握手,送她到了電梯門口。我和她丈夫護送著這位母親到了手術室,就在那一瞬間,我的眼淚止不住流了下來,我握著她的手說,“你讓我們所有的母親感動,你是一個偉大的母親,你會安全回來的,你的女兒在期盼著你,我們所有的人在等待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