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天書”的猜想(1 / 1)

史蒂文斯,1805年11月28日出生於美國的新澤西州。青少年時代即對文物考古抱有濃厚的興趣,曾到中東一帶考察,遊曆了埃及、阿拉伯、巴勒斯坦、希臘和土耳其,出版了兩本遊記。1839年,他偶然讀到一篇談到中美洲古建築遺址的軍事報道,激發起他強烈的好奇心,他決心去尋找這些湮沒在叢林中的古跡。他約好他的朋友、製圖員弗雷德利克·卡瑟伍德,兩人一同製定計劃,準備行裝。就在將要動身前,恰逢美國駐中美洲代辦突然去世,史蒂文斯與當時任美國總統的馬丁·範·布倫拉好關係,謀到了這個閑職,以“美國使節”的頭銜出發了。到達中美洲後,他們發現這裏正處於腥風血雨的內戰之中,在這種形勢下,惟一可做的工作便是尋找瑪雅文明的廢墟。

史蒂文斯和卡瑟伍德久聞位於洪都拉斯境內,緊鄰危地馬拉邊境的科潘村有許多古跡,他們便把科潘作為調查的第一站,雇傭了印第安向導和民夫,向叢林中進發。一路上披荊斬棘,饑餐渴飲,穿越一道道林莽,涉過一片片沼澤,終於來到目的地。在那裏,他們發現了著名的科潘古城,古城中保存的15座刻滿象形文字圖案和裝飾花紋的石柱牌,以及一座金字塔形的巨大建築遺址,令他們驚歎不已。他們萬萬沒想到,中美洲居然生活過堪與任何古老民族相媲美的印第安人!這一重大發現使他們忘掉了旅途的辛勞和環境的險惡。他們對科播進行詳細地調查、記錄和繪圖後,旋即進入危地馬拉,後來又去了墨西哥的恰巴斯和尤卡坦,他們將沿途看到的許多瑪雅文明廢墟,都一一作了詳細的記錄和繪圖。1842年,史蒂文斯在紐約出版了《中美洲、恰巴斯和尤卡坦旅途見聞》一書,不久,卡瑟伍德的畫集也問世了,引起了世人的強烈反響,史蒂文斯的書一版再版,被譯成多種文字,暢銷不衰。每個人都在談論中美洲,並提出一連串的問題:這些廢墟的主人是誰?他們從哪裏來?他們與北美大陸上的印第安人是否是同一血緣?為什麼會有特別發達的文明?刻畫在石碑上的神秘符號有何意義?……

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把這一偉大的文明定名為瑪雅文化,可是,許多實質性的問題依然無法得到解決。學者們唇槍舌劍爭論不休長達20年。1863年,一位名叫布拉塞·德·布爾布爾(1814~1874年)的法國學者在西班牙馬德裏皇家曆史學會圖書館查閱政府檔案時,發現一本紙質發黃的古代手稿,名叫《尤卡坦事物考證》,是西班牙派往中美洲尤卡坦地區的主教狄亞哥·迪蘭達於1566年撰寫的。這位主教在職期間,一方麵於1562年7月將所有能夠搜集到的瑪雅文字記錄,全部當做魔鬼的著作焚毀;另一方麵,他又出於對古代知識的熱愛,跟一位廢黜的瑪雅王公柯柯姆交上了朋友,並將聽到的有關瑪雅諸神及戰事的奇特故事一一記錄下來,尤為可貴的是,他在這本書裏,還畫下了瑪雅人用以表示各個日期和月份的象形文字草圖。

簡單的幾幅草圖,卻成為人們解開瑪雅文明奧秘的鑰匙。紀念碑上的象形文字獲得了生命,瑪雅文明開始煥發出生機,美國學者安娜·泰利·懷特在《湮沒的世界》一書中評價說:“西班牙人從墨西哥榨取的全部黃金都及不上那麼大的價值。”

值得慶幸的是,西班牙人並沒能夠將瑪雅文獻全部焚毀,三本瑪雅文獻大概是被好奇的西班牙士兵帶到了歐洲,從而被保存下來,它們是:現收藏於德國德累斯頓的最古老的一份被稱為《德累斯頓手抄本》;收藏於法國巴黎的被稱為《巴黎手抄本》;另有原屬於一份的兩個抄本分別藏於西班牙的兩個地方,稱為《馬德裏手抄本》和《格巴裏耶手抄本》。研究者們立即將這些原稿與狄亞哥·迪蘭達的象形文字作了比較,同時又與卡瑟伍德臨摹的石柱碑上的象形文字進行了對照,神秘的瑪雅文化終於可以窺見一斑了。

然而,由於在1840~1880年的40年間一直沒有什麼有關瑪雅文明的重大發現,所以能夠使狄亞哥·迪蘭達提供的“鑰匙”發揮作用的文字、石柱碑、浮雕和雕像實在是太少了,而中美洲又是一個令人望而卻步的地方,在那裏從事叢林考古不僅需要熱情,而且還需要頑強的意誌和堅韌不拔的精神。願意步史蒂文斯後塵的人實在是太少了。就在研究者們一籌莫展的時候,一位名叫阿爾弗雷德·莫德斯雷的英國人,在188l~l894年間,前後7次進入中美洲熱帶叢林,他不僅對當時已知的每一個廢墟進行了攝影和繪畫,而且還對許多碑銘甚至整個石碑作了精心的拓片,還帶回來若幹尊瑪雅雕像的原物以及不少精美的石膏模型。莫德斯雷的工作為瑪雅文明的研究開辟了廣闊的天地,盡管迄今為止人們隻破譯出將近三分之一的象形文字符號,但是,它對認識密林中的瑪雅文明已發揮了無可比擬的作用。而且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天書”般的瑪雅文化將重現世人麵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