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神秘字符的起源(1 / 3)

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郡昆士蘭的喬治·揚首先使人類開始循著神秘的加拿大雅茅斯石頭的蹤跡進行探索。這塊180公斤重的巨石是1812年由一名雅茅斯醫生理查德·弗雷徹在一處瀉鹽沼澤中發現的。他是一位軍醫,於1809年退休並來到雅茅斯居住下來,後來於1819年在那裏去世。實際上他把這塊石頭置於靠近岸邊的一塊凸地上。當然,那塊地位於柴格津沼澤地出口和雅茅斯港西邊之間。石頭上簡短的銘刻有十四個字符,而這些字困擾了專家近200年。

現在,在科林斯街22號迷人的雅茅斯郡博物館,這塊石頭被精心地保存下來,並且突出地展示給公眾。博物館的董事兼館長,曆史學家埃裏克·丁·拉夫,對這塊神秘古老的石頭及其可能的來源有著豐富的有價值的信息。在最近的一次采訪中,他告訴記者以下的事情。采訪中他允許記者做記錄,而且,這次采訪對破解字符是非常有幫助的,它提供了很多的信息。

在雅茅斯的曆史上,雅茅斯神秘石頭是一樁十分有趣的事。多數人認為它是北歐海盜留下的,那是一般的說法,但是也有許多其他說法。大致說來,它是由一位叫弗雷徹的醫生於1812年,在雅茅斯港盡頭發現的。有一些人,特別是弗雷徹醫生的後代,總覺得是弗雷徹雕刻的,因為他顯然是個愛開玩笑的人,而且,他的家人也總覺得就是他刻的。其他許多人覺得是北歐海盜留下了這塊石頭,而且這塊石頭已經幾次被不同的人從古代北歐文字翻譯過來。有一篇譯文是小亨利·菲利浦斯在1875年左右翻譯的,他覺得那些古代北歐文字要麼寫的是‘哈口對他的眾人講話’要麼寫的是‘哈口之子對他的眾人講話’。”

後來在1884年,菲利浦斯根據前任省博物館館長哈利·皮爾斯的一份注釋,出版了關於那段話的一篇論文,並認為這位叫哈口的人是1007年沃卡爾塞芬探險隊的一名成員。

埃裏克·拉夫還告訴記者,在1934年,奧勒弗·斯特蘭伍德曾經翻譯了石頭上的北歐古代文字。斯特蘭伍德的這篇譯文語言上特別有趣。奧勒弗·斯特蘭伍德是華盛頓市本頓縣的學校督察官,而且還是一位傑出的挪威學者,他相信文字的確是北歐古代文字。他把它們譯為:“雷夫艾利科設立{此碑}。”“此碑”的意思在句子中是人所理解的東西。這塊古代北歐文字碑字符自身中不含有它。這種被理解的語法結構的意思,也能在請求幫助時被發現,如“請幫助我{從這條溝裏}上來”,在這兒,“從這條溝裏”的意思是明白的,因為,被呼喚的人能看見溝並且明白說這話的人的處境——兩者都使得這被充分理解的句子顯得多餘了!實際存在的雅茅斯大石頭,以十分相同的方式,使加上的“此碑”顯得不必要了。正像孔子可能在他的警句中明顯地寫下的那樣:“在堅石上深深刻字的人,會比用墨汁和毛筆在紙上寫字的人,選擇更少的文字。”

在1934年,當奧勒弗·斯特蘭伍德從事他的工作時,喬治斯·聖·佩林正負責管理這塊石頭和當時保存它的雅茅斯圖書館。1934年,喬治斯在給奧勒弗的關於石頭的描述中清楚地寫道:“……沒有什麼侵蝕跡象。除了幾塊孤立的地方以外,雕刻顯出一種明顯的v形部分……石頭質地非常堅硬……雕刻是如此精工細琢,雕刻者一定使用了高度淬火的工具……”

斯特蘭伍德做得非常有效的工作是,通過已確定的北歐古代的各種字母,細心搜尋從已鑒定的資料中找出已知的對應者,對應刻在雅茅斯石頭上的北歐古代文字。然後,他把被對應的北歐古代文字挑出來,又給出上麵北歐古代文字的拉丁字母的對應物。斯特蘭伍德做了幾頁繪有密密交叉的對照資料,來確立和證實石頭上的所有十四個北歐古代字符,最後,得出了拉丁文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