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陽縣在商洛市的最南邊,山之陽部,史稱豐陽。全縣麵積3535平方公裏,居商洛市七縣區第一位,但它是一個“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石山區,過去交通條件不好,發展一直滯後。麵積最大,經濟最差,所以水土保持的任務最重,壓力最大。
開展南水北調水源區的治理以來,山陽的生態環境改善較大。這幾年,他們累計治理小流域33條,治理水土流失麵積980平方公裏。通過荒山造林、退耕還林、封山育林等一係列生物措施落實,治理區的林草覆蓋率由治理前的54%提高到80%。又通過修堤、修地、修渠、建穀倉、打沙壩等一係列水保措施落實,層層設卡,節節攔蓄,土壤侵蝕模數由治理前每平方公裏2978噸/年下降到1328噸/年,山洪災害明顯減少。
山陽縣的花栗溝,被財政部、水利部聯合命名為“全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十百千示範小流域”。
山陽縣水利水土保持局從2006年到2008年,連續3年奪得陝西省“水利振興杯”稱號,局長江忠庭被評為全省“優秀水利局長”。
江忠庭有一副鐵腳板,對每一處水利工程,他都要親臨現場,嚴把質量關。工地分散,有時去一處要走十幾裏山路。幾年下來,他的右腳大腳趾得了脈管炎,一不小心就會發作。2008年10月,陝西省水土保持重點項目建設動員會要在山陽召開,他的腳指頭毛病又犯了,腳腫得發亮。沒辦法,隻好白天跑工作,晚上打針吃藥。開現場會那天,他一拐一瘸地走在前邊帶路、講解,成了山上的一道獨特風景。
山陽屬喀斯特地質,我在縣水利局的院子後邊,看見一麵紅砂石崖,有一個庫房竟開鑿在崖體中。
山陽城中有一座禹王廟,房屋雖然破敗不堪,但頂上的木雕刻形象生動,描畫著勞動的場麵。
在山陽,我還見到了文學界的幾位朋友,他們是寫小說的周知、寫散文的程玉宇、寫詩的管上。他們自稱是山陽“三農”,即農校畢業周知,農行從業管上,農民職業程玉宇。看來,山陽真是個農業大縣,三位知名作家都與“農”字有關。但山陽的山水好,峰嶺挺拔,溝坡俊秀,山上常有白雲繚繞,有“秦嶺奇觀——天竺山”“西北第一溶洞——月亮洞”“水旱碼頭——漫川關”,應該是個出英傑的地方。
與“三農”在夜市吃燒烤、喝啤酒,聽他們聊山陽的風土民情,逸聞趣事,直到深夜才去裝修得端莊華麗頗具古典氣息的豐陽大酒店休息。
次日淩晨,我早早醒來,便步行去位於城區西北蒼龍山上的豐陽古塔參觀。豐陽古塔創建於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現隻有6層,高21米,底層周長15.26米。塔身磚砌,每層六邊均浮雕著各種不同的動物頭、花草圖等紋飾。兩端細長,中間較粗大,頗似橄欖狀,腹部為空心。磚與磚之間相連處采用紅土膠接,樣式奇特,獨具一格。底層有拱門,其餘各層相間各有券門和石窗。塔為密簷式設計,整體緊湊美觀。
站在蒼龍山高處,可以看清山陽城區全貌。此時,朝陽剛剛露臉,光線充足而清晰,這個有著1700年曆史的縣郡充滿了勃勃生機。
攝影手記
標語
現在,在水源地的山梁上,時不時可以看見高高聳立的大型標語:
“全民動員抓水保,一江清水供北京!”
“保護水源地,建設好家園!”
“改善生態環境,營造秀美山川!”
標語有警示作用,有提醒作用,有動員作用。
標語是口號。簡明的鏗鏘有力的口號能達到鼓舞人心的效果。
標語也是民情的剪影,是時代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