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0月~1996年6月,山東大學考古係,山東省文物局和長清區文化局為了不使位於濟南市長清區西南歸德鎮雙乳山頂部的雙乳山漢墓遭到破壞,對已因當地人開山取石給古墓造成損害的一號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此次發掘共出土包括玉器、金餅、青銅器、車馬器、銀扣螺鈿漆器、錢幣、陶器等在內的各類文物共計2000餘件。雙乳山漢墓以其宏大的規模,豐富的內涵,所蘊涵的複雜、精深的學術價值,引起了考古專家的高度注意。
雙乳山一號漢墓的隨葬品相當豐富,可辨識器物達2000件以上。主要出土於槨室和外藏槨之內。正藏槨內隨葬有銅器100餘件,器形主要有鼎、壺、鈁、燈等;玉器50餘件,種類有覆麵、枕、壁、手握、“九竅塞”等;漆器數量也相當多,在邊箱、棺箱內均有分布,但均已腐朽,難以統計;鐵器有劍、鏃、弩機等;金餅20枚;錢幣20枚,均為“五銖”錢;小車1輛,放置於北邊箱的西北角,長2.6米,寬1.14米,在北邊箱的東半部分,還散落著許多鎏金車馬明器;除這些之外,墓葬還隨葬了大量的家畜、家禽和水產品,主要置於東西邊箱和南邊箱內。外藏槨內放置有3輛大車2輛小車及若幹車馬冥器,極為豪華。
考古學者介紹說,西漢時期的馬車或偶車盡管已經發現了很多,但不是擾亂嚴重就是型式過於簡單,車體結構不清楚,某些器具的位置也相當混亂,但雙乳山漢墓中發現的5輛車子結構清晰,規格不同,為漢代車馬的研究提供了準確、寶貴的資料。
雙乳山的出土文物中,尤以玉覆麵和金餅最為精致、珍貴和令人矚目,據專家稱為絕世奇珍。
玉覆麵出現於西周,曆經東周至漢代,至今為止共發現了40多副,但最為形象、完備的玉覆麵卻是雙乳山漢墓室裏所出的這一套。玉覆麵出土時仍然覆蓋於墓主麵部,除去左耳片稍有傾斜之外,保存完好。其長225厘米,寬24.6厘米,係由工材加工成的分別對應人麵的額、頤、腮、頜、頰、耳的17個片狀部件和鼻罩組合而成,共計18件。除鼻罩外均為素麵。眼睛、嘴巴由相對玉片對應磨出,並非獨片相罩。總體形狀為臉形,非常形象。五片琢磨精細,組合精巧,左右對稱,搭配協調,部位恰當,渾然一體。其中鼻罩透鏤線刻兼施,內琢空,鼻梁直挺,兩翼微鼓,整體豐滿盈溢,通體飾雲雷紋,工巧精絕,巧奪天工。各五片內側下棱和鼻罩邊緣處斜穿細微孔,孔孔對應,以便用絲線連綴,覆蓋死者麵部。
此外,還有枕於主人頭下的玉枕,此枕由9件玉片、2件玉板、2件玉虎頭飾和竹板分兩層組合而成一結構巧妙,匠心獨具,是所發現的眾多漢枕中較複雜的一件。玉覆麵和同出的玉枕、玉璧、手握、九窩塞等共同組成了一套完備的葬玉,這給研究漢代及其前後的喪葬製度提供了第一手的資料。
除玉覆麵外,雙乳山漢墓還出土有金餅20枚,金餅的數量在已發掘的漢王陵中不算最多,但重量卻是曆代漢陵之最,總重達到4262.5克。發掘的金餅可分a、b兩型。a型隻有一枚,形體明顯較小,正麵中心微內凹,邊緣卷起,光滑,背麵隆起,凹凸不平,邊沿有用於穿係的微孔,上無文字,外徑32毫米,穿徑4毫米,重66.5克。此枚金餅出土時位於內棺墓主人腹上部。其餘19枚可歸於b型,均形體較大,正麵中心明顯內凹,背麵隆起,邊緣突出上卷,澆鑄滴痕清晰,高低不平。金餅直徑、重量與其上文字、符號都不盡相同。其中外徑62~67毫米不等,平均每枚直徑64毫米。19枚金餅共重4196克,最重的246.9克,最輕的178.5克。據專家考證,雙乳山漢墓的年代當在西漢武帝時期稍偏晚,即公元前90年前後。該墓規模巨大,棺槨、車輿都使用了西漢諸侯王級的葬製,20枚金餅有7枚上刻畫有“王”字,可見應該是僅次於帝、後一級的王陵墓葬無疑。雙乳山漢墓所在地長清,西漢時屬濟北國封地,所以墓主顯然是當時的濟北國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