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中的其他隨葬品數量眾多,精美華麗,特別是出上有玉柄銅芯鐵劍、墜玉麵罩、七磺組玉佩,足以證明墓主人身份之高。墓中七鼎六直的配置顯然是遵循了西周的古製,體現了西周禮製的最初形態。
第二等以mi052虢國太子墓為代表,該墓出土的隨葬品近千件,其中青銅鼎七件,為一套列鼎;簋六件,大小形製相同,說明為七鼎六直的配置。隨葬品表銅戈上皆鑄有“虢太子元徒戈”銘文。
第三等為五鼎墓,以m1706、m1810、m2012為代表。這幾座墓葬皆為五鼎配四簋,鼎大小相次,簋大小、形製相同、m2012墓主為坡國墓地中發掘的等級最高的女性貴族墓葬,其身份在m2006、m1820、m2013之上,墓主梁姬為虢季的夫人;m2001墓出列鼎七件,m2012出列鼎五件,m2012隨葬品組合規格低於虢季墓一等,同先秦文獻中有關禮製的記載完全相符。
第四等為三鼎墓,m1705和m1820皆出銅鼎三、簋四,鼎大小相次,簋形製相同,規模與隨葬品的豐富程度大體同五鼎墓,屬少牢之禮的三鼎配四簋。m1721出大小相次的銅圓鼎三,沒有簋,屬牲三鼎類,按禮製墓主力士階層。m2006、m2013墓主為貴族夫人。
第五等為一鼎墓,數量多,隨葬品除鼎外還有盤、簋、匜等。如m1620、m1634、m1651、m1657等皆為一鼎,一鼎無直是常製,屬特一鼎類。m2016、m2017為一鼎兩簋,位於墓葬北區西部m2001的南側,和m2001相距甚近,隨葬有鼎、簋、盤等青銅禮器,推測墓主人生前為虢季侍從中地位較高者,相當於士一級的貴族。
虢國墓地中墓主人的身份地位、墓葬及隨葬品的同鼎遺存從未見過任何通製的跡象,足見這種製度在當時該是多麼的穩定。
但是,到了西周晚期,宗法等級製度開始走向衰敗,用鼎數量以一、三、五、七、九為級差是一致的:即墓主人身份地位越高,墓葬和隨葬品的規格亦越高,青銅列鼎的配置就越高。因此,通過虢國墓地中青銅列鼎的隨葬情況,我們可以窺見兩周之際上層社會盛行的禮樂製度和宗法等級製度。
周代是禮製盛行的時期。由於重鼎在商周時期被看作國家政權的象征,青銅鼎又被賦予了神聖的意義。因此,用鼎製度在禮樂製度占據了核心地位,先秦史籍中的用鼎製度的記載最為清楚,考古發現也較好地印證了文獻。
從考古發現看,所有西周中期以前的用其所從屬的禮樂製度一步一步遭到破壞。於是出現了虢國國君隨葬九鼎的現象。但這並不能就說當時的禮製完全失去控製,亂了章法而是西周王室的禮樂製度下移了,諸侯國內部采用了周初隻有西周王室才可以享用的禮樂製度,虢國墓地各等級墓葬的用點狀況也說明,在諸侯國內部用鼎製度還處於十分嚴密有序的狀態。
虢國墓地的發掘,尤其是大量青銅列鼎的出土,不僅為我們研究虢國的地理、曆史和文化提供了翔實的資料,更重要的是,它使人們看到了周代社會禮樂的普及之廣和諸侯墓葬的奢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