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漫遊威尼斯(2 / 2)

接著,又往裏走,便到了聖馬可教堂。

聖馬可,是耶穌的第三弟子。這個大教堂,是公元前11世紀為紀念聖馬可建起的,是東方拜占庭藝術、古羅馬藝術、中世紀哥德式藝術和文藝複興藝術多種藝術式樣結合的形狀奇特的大教堂。

人們嘖嘖地稱讚著,而我,卻有點怵,怕又發生在參觀聖彼得大教堂時那樣,暈眩起來。故未進去,隻在外觀上讚歎它的奇偉,並找人給自己拍了照。

蹊蹺的是,有一導遊卻單獨給我吃了小鍋飯,悄悄地把我引到拿破侖住過的地方看了看,並告訴我,拿破侖臨死前喊的最後一句話,不是別的,而是他唯一的愛人——約瑟芬。講到這兒,導遊詭譎地一笑說,或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吧。我有點不相信,不可一世的拿破侖,怎麼能那樣兒女情長呢?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他何必來威尼斯……

正要細問,大批的遊客出來,要往威尼斯廣場的市政辦公廳走。

這時,不知誰喊叫了一聲:

嘿嘿,不簡單呐,這威尼斯廣場真所謂集政治、經濟、文化於一體呀……

我聞聲尋覓,突然撲棱棱幾隻和平鴿飛到我的身邊,我心一揪,猜想:

看來這又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大概是威尼斯人民,向往著世界和平吧!

沒等我沉靜下來,撩撥得從不願拍照的晉城市的譚總經理,雙手掬著一把玉米對我講:

“來啊,給我拍個照。”

拍完照,趁著雅興,我與譚總又漫步往威尼斯廣場的後麵走。

謔,東南西北,曲折的小巷裏,盡是琳琅滿目的小超市。

連太陽也像懂我的心事似的,從雲層裏悄沒聲地脫穎出來,照在小超市的玻璃窗戶上,灼灼地發著光。借著這光,我不顧譚總不時地看手表的心情,像個孩子似的,從一個小商店溜出來,又鑽進另一個小商店。

我興奮得手舞足蹈,喋喋不休,簡直分不清哪是商業區,哪是居民區。這使我一下子讀懂了莎士比亞的名劇《威尼斯商人》。

貫穿在威尼斯大運河兩岸的,一條條水上貢多拉的小精靈(貢多拉是船),把當地和外地的特產,運輸到這塊地處繁華的,裏奧托橋的商業中心,成了威尼斯主要的商業樞紐。

人性的商業意識在這裏大放異彩。但也不乏使你陶醉在高雅藝術的天堂裏。因為我們偶爾漫步到一個小拱橋時,那優美的造型,那涓涓的溪水,那自然的環境,就不免使你停下腳步,要多瞧幾眼,或者拍個照,作為紀念。而且,每個橋名,還講述著一個別致的故事,讓你依依不舍,流連忘返。

我還想往裏看,怎奈導遊喊我們要到玻璃島去,我隻好悻悻地往回趕。

有人說,到威尼斯不去玻璃島,算你白來。衝著這點,我內心又增添了幾分喜悅,總想知道,這水城的文化底蘊到底還有多深。

不多時,在一個平展的橋麵前,我們站在了亞得裏亞海的海岸邊,等待著出發到玻璃島的貢多拉。

好一個玻璃島。它是威尼斯重要的手工業中心,玻璃吹製和花邊製作的,經濟收入的重頭戲,是世界上建製玻璃最早的地方。

我們乘坐在亞得裏亞海的貢多拉中,清晰地看見威尼斯祖先遺留下來的木樁城堡遺址。沿木樁(三根木樁為一小樁)航行有航水,航電,航道路三大益處。想想看,茫茫的海水古老的時候,如若沒這木樁,誰又知能漂向何方?這又足見威尼斯人祖先的智慧。

貢多拉到了玻璃島後,我們看了玻璃製作的精湛表演。各式各樣的水晶,玻璃製作什麼的,簡直讓你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像是到了水晶宮的那種感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

顯而易見,對於那些從來不曾為自己的真實生命所辯護,而為自己的不幸而辯護的人來說,麵對威尼斯人民這種獨具匠心的創造力和不斷地創作精神,難道不能從中受到某種啟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