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對比調查法。對比調查法,即對一組同一類事物或性質相異的事物可以進行對比和鑒別的調查,或者是對同類事物的不同側麵進行對比研究。對比調查可進行定性研究,有利於量化分析。采用對比調查法應該注意的是:一是必須是同類事物或者是同等條件下的事物質與量的對比。二是可以進行橫向對比,也可以進行縱向對比,還可以縱橫相結合,互為補充,但決不能縱橫交叉進行對比。
(13)統計調查法。統計調查法,這種方法是通過大量反映事物特征和規律性的重要數字資料,分析了解事物的變化情況、發展勢態和規律。這是一種把握全麵情況,進行定量分析的調查手段。統計調查,通常以報表的方式進行。常用的統計方法有:歸納法、精選法和類比法。調查人員應根據領導的要求和事物的特征,選擇適當的統計方法。
調查研究的分析方法有哪些?
(1)定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是依據大量曆史事實和生活經驗材料進行哲學的思辨、曆史的比較,從而把握事物特有的本質屬性及其發展變化規律的一種方法和手段。定性分析法有一套體係,它的基礎是演繹推理的方法和矛盾分析法,帶有很深的哲學思辨色彩,同時大量運用比較分析法、類型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特征分析法等,因此,定性分析的結論多具有概括性、簡明性。
(2)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是依據所調查的現實資料數據,運用科學的數學推導、演算模型等方法,考察事物的一種方法。把握事物的特征與性質,是建立在紮實了解事物數量基礎之上的,而第一手數據資料又是一切統計、運算、抽象的基礎。定量分析是為定性分析服務的,它要通過對調查所得數據的數字處理,從事物的數量方麵去把握事物的狀態與特點,因此,它要求細致入微,從數量關係中發現問題。定量分析的方法很多,如統計分析法、數學模型法、預測分析法等。在運用定量分析法時,要注意與定性分析法相結合,在定性分析的指導下進行有的放矢的數量分析,從而提高定性分析的準確程度,深化定性分析的深度。
(3)邏輯分析法。邏輯分析法,是按照邏輯規則對事物的概念給以科學的定義,對概念間的關係(命題)進行正確無誤的判斷、推理、論證,從而準確反映客觀實際的一種方法。運用邏輯方法應注意避免犯邏輯錯誤。進行分析研究時不能犯辯證邏輯錯誤,進行歸納、演繹、判斷、推理時不能犯形式邏輯錯誤,尤其要注意防止以辯證邏輯否定形式邏輯。這類錯誤通常表現在進行調查研究時,不是嚴格按照事物的本來麵目去闡述事實,而是按調查者主觀認定的觀點收集資料,采取“削足適履”的實用主義態度,專門收集可以證明自己正確的材料。對周圍資料的取舍,不論能否反映事實真相,而執意選擇於已有利的個別事例加以渲染。對現象的解釋,不是本著科學的態度是非分明,而是界限模糊,是非混淆,模棱兩可。起草調查報告時,事實數據少,泛泛描述多。這種調研分析脫離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思維的軌道,不論其“辯證邏輯”如何高超,都是不足取的。
(4)矛盾分析法。矛盾分析法,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關於事物矛盾的理論和法則去具體分析事物內部的矛盾,矛盾的各個方麵及其內容、形式、發展變化規律等,從而實現對客觀事物由感性認識而達到理性認識的方法。矛盾分析法不是就事論理,而是帶有較濃厚的“以理觀事”的演繹思辨色彩。它的優點是先抓住事物發展具有對立統一的兩個矛盾,以通觀全局,然後再分層分析矛盾的各個方麵,從而不至於陷入紛繁複雜的表象之中。
(5)比較分析法。亦稱對比分析法,就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事物加以比較,分析異同,找出差別,把握調查對象的個性特點和本質的一種方法。運用比較分析法的一般過程是,先將收集到的反映社會現象或過程的一些具體信息資料,用因素分析法予以剖析,接著分類排隊。然後,從不同角度,如時間、空間、進程、內容、形式等方麵與有關的事物加以比較。比較得愈全麵,特點總結的片麵性就愈小;比較得愈深,特點就總結得愈精。比較分析法有對比法、類比法和曆史比較法三種類型。通常在運用這些方法時采取三種形式:一是橫向比較;二是縱向比較;三是理論與事實比較。值得注意的是,運用比較分析法要注意事物的不同屬性,找出事物的同一性和可比性,才能對事物得出準確概括的分析。同時,還要注意事物的一定範圍和時間、地點、具體條件,不能以點代麵,混淆個別與一般、局部與全局、主流與支流、正常與不正常、宏觀與微觀的界限。對一定範圍的同類性質問題也要作具體分析,進行比較。
(6)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就是從紛繁複雜的調查資料中找出若幹對事物的產生、形成、發展起作用的諸多要素及其相互關係,進行係統而周密的剖析和歸納,探尋對事物起重要和關鍵作用的一個或幾個要素係列,從而掌握影響事物形成、發展、變化的症結,搞清事物運動規律的一種方法。因素分析法,通常有總體分析、關係分析、因素分析三種主要分析手段。總體分析就是在初步分析的基礎上,將與調查對象相關的一係列基本因素,按一定標準劃分,組成一個有機的多層麵的網絡結構,通過對“因素網絡結構”進行分析,從總體上考察與調查對象相關的諸要素以及比較關鍵的一些因素,並予以係統歸類,從而準確把握分析方略和重點因素係列。關係分析就是對因素與因素之間的各種關係的分析。因素樹分析就是將關鍵性因素係列按各因素的功能等繪出因素樹圖,組成一個有“主幹”、有“分枝”、有“綠葉”的“因素樹”,以便有步驟、有係統地從“幹”到“枝”到“葉”地進行因素分析。
(7)因果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是運用哲學、邏輯學因果關係理論,分析研究調查對象發展和變化的前因後果所普遍運用的一種方法。運用因果分析法,最重要的是要通過分析研究找出原因,分析這一原因對結果作用的規律性;如果找不到原因,也就談不上因果關係。而運用邏輯學判明因果關係的方法,考察分析事物的有關因素的相互變化,歸納出事物間的因果關係,是調查研究中進行原因分析經常和普遍運用的方法,具體有求同法(又名契合法)、差異法、求同差異並用法、共變法、剩餘法等五種方法。分析原因和結果,就是要從事物發展、變化過程中揭示事物及其因素之間的聯係,而這種原因和結果的關係通常是複雜多樣的,大致有如下幾種情形:一是一因一果;二是多因一果;三是一因多果;四是多因多果;五是互為因果。
調查研究方法如何選擇和運用?
調查研究有許多方法和手段,這些具體的方法和手段作用不同,內容不一。在調查研究過程中,黨組織如何選擇和運用這些方法,是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1)調查研究方法的分類是相對的。這是因為在調查研究中,調查與研究這兩個環節隻是大略的區分,不能截然割裂。一般說來,先調查後研究。但在實際調查過程中,調查一開始,研究工作也就在進行了。而研究工作每深入一步,還必須有進一步的調查,調查和研究交替進行。調查開始階段不作初步研究,就無法確定調查範圍,就抓不住調查的中心,就無從選擇正確的調查方法。在調查中,對大量的茫無頭緒的材料,也要做一番初步整理工作,看看哪些材料是主要的,哪些材料是次要的;哪些能說明問題,哪些不能說明問題;哪些材料是充分的,哪些還不夠充分,等等。
(2)各種調查研究方法是互相聯係的、交叉的。在實際調查中,往往是數種方法並用,並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加以調整。調查研究的對象、範圍、性質、內容不同,調查研究的目的不同,采取的方式也不可能千篇一律。采用什麼樣的方法和手段,要以能否有利於及時、真實、全麵地了解掌握情況,探索事物的發展規律為原則,同時,所選擇的方法又必須是在具體客觀條件下切實可行的。客觀事物是錯綜複雜的,一般都是需要幾種研究方法相互配合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一個問題往往要牽涉綜合運用各種不同的材料,因而也就需要綜合地采用不同的方法。我們應當善於按照具體情況、任務、要求和條件,把各種調查研究方法配合起來,以便取長補短,提高調查研究的水平。
(3)調查研究方法沒有優劣之分,隻有選擇和運用是否妥當之別。每一種調查研究的方法,隻要運用得正確,在調查研究過程中都有它的地位。任何一種方法,如果選擇運用得不妥當,不適合於調查研究的具體任務、內容和對象,都會導致錯誤的結論。正確地選擇和運用任何一種方法,都會在調查研究工作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如何做好會前的準備工作?
(1)安排好會議議題。一般說,會議議題的安排,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①黨代會的議題安排,強調按黨章的規定辦。②一般性會議議題確定,要貫徹民主集中製和分工負責的原則,列入議題的應是該提到會上討論的問題,不要事無巨細都提到會上討論。一般須由領導機關集體討論決定。③決策性會議議題的確定,事先要醞釀成熟後再列入議題。有的是領導根據需要直接確定,然後再由辦公室或會議秘書向有關方麵收集材料,準備文件;有的是由辦公室事前收集議題,按照輕重緩急排出順序,送領導決定。
辦公室在安排議題過程中應注意:一是收集議題要全麵,平時要積累;二是協助領導選題要精當,安排好討論先後次序,突出重點,結合中心,緊急重大的問題先討論,並兼顧其他方麵;三是做好協調工作,事前做好準備,醞釀成熟以後再提交會議討論。對有不同意見的問題,要把不同意見申述清楚,提出幾個方案,供領導選擇。同時,還要確定會議的時間,確定能夠反映會議目的、任務的會議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