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邱陵——繪畫與裝幀都是藝術(2)(1 / 2)

馬蒂斯作為一個純粹的畫家,涉足裝幀藝術的深度可能已經超過我們的一些專業裝幀藝術家,這不是很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嗎?依我看來,無論是畫家或是書籍設計藝術家,都應該不斷克服專業的狹窄化和專業偏見,以便使創作個性更全麵地發展,這樣不但能從自己的創作中,也能從別人的創作和設計中,豐富自己的視覺語言,從而獲得更多的視覺經驗和享受。

我們再來看馬蒂斯對於構圖的看法和解釋:“所謂構圖,就是把畫家所要應用來表現其感情的各種要素,依照裝飾的意味而適當地排列起來的藝術。在一幅畫裏,每一部分都應該各自占據著最適當的位置,無論是主要的或次要的……一件藝術品是暗示著整體的和諧。”所謂依照裝飾的意味而適當地排列起來的藝術,也就是設計,排列就是設計,重要的是要適當,要達到整體的和諧。如果我們有這種共識,那麼“裝飾”和“設計”就再也不會被誤解,再也不會有什麼分歧了。

封麵設計的要素是形象、色彩和文字,構圖也就是排列,安排也就是各自占據著最適當的位置,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各得其所。這其中最大的區別隻在於畫家是要把應用來表現其感性的各種要素,依照裝飾的意味適當地排列起來;而設計家則是依照設計的要素,適當地排列起來,最終都是要求達到整體的和諧。因此,設計的過程是根據設計要素,經過設計構成,也就是具有裝飾意味的排列,最後要求達到藝術上整體和諧的視覺效果。

在書籍藝術中,畫家畫插圖應該是駕輕就熟、順理成章的,困難隻在於考慮並熟悉原著的特點。有一位演員說過:“我們是演別人的故事,流自己的眼淚。”畫插圖搞裝幀也有類似的情況,有些畫家可能不願意耗費大量的心血去描繪別人的故事。但裝幀藝術家就是要在作家的土地上建造自己的藝術殿堂。如果說到裝幀藝術中的版麵設計,幾乎大都是形式美感上的一些問題,而且又要牽涉到一些印刷技術知識,畫家大概覺得是味同嚼蠟、不願問津了。像馬蒂斯那樣去認識、去理解版麵編排的畫家,不僅不覺得枯燥反而做得津津有味的人,可能是極少的。馬蒂斯曾說:“字與字之間要有更多的空白,能不能想辦法把某些字母排得間隔大一些,使文字能有均勻的空白,從而在整體上形成空白的統一”(《版畫全集》,巴黎,w0年版)。這與我們繪畫中“密不通風,疏可走馬”的道理不是相通的嗎?如果不是這些有關的記述,我們也隻知道馬蒂斯是一個世界知名的畫家,誰會想到他是這樣一個熱心美化書籍的裝幀藝術家呢?

大致與馬蒂斯同時,我國老一代藝術家、文學家、畫家對書籍藝術也投入極大的熱情,對推動我國30年代以來裝幀藝術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有些在書籍藝術上的成就和影響,甚至超過了他們在繪畫上的影響,陶元慶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可惜因為年代久遠又加戰禍連年,書籍難於保存完好。現在僅就已發現的一些畫家的封麵畫,作一些極簡略的介紹,目的在於希望廣大的藝術家、畫家都來關心書籍藝術設計,能在21世紀開創我國書籍藝術新的輝煌。

1.《君山》

設計者林風眠(1900—1991)

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1925年自巴黎回國後,曆任國立北京藝專校長,南京大學教育委員會主任,國立杭州藝術院院長、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上海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上海畫院畫師。

封麵設計構圖簡明,人物用速寫手法但具有裝飾性,近似比亞茲萊但優美而有力,右下方留有書名等文字位置,具有封麵設計特點。

2.《苦悶的象征》

設計者陶元慶(1893—1929)

著名畫家。擅長國畫、水彩、油畫,並擅長圖案畫。國立杭州藝術院教授。

《美術》1993年11月號曾有題為“陶元慶生平及裝幀藝術”的專文介紹。

封麵畫中為一裸女,用溫柔的舌舔那染了鮮血的三刺戟,悒鬱的線條藏著無底的悲哀。封麵上方為圓形,戟在圓外。構圖新穎,有滾動感而穩定。書名在左下方與戟平衡。

3.《西湖漫拾》

設計者豐子愷(1898—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