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No.16 美麗依然,最IN冬季保養術(1 / 2)

羊肉,冬季女人必不可少的“美容肉”

羊肉是大家普遍喜歡的食品,特別是回民,更以牛肉、羊肉為主食。傳說明朝皇帝朱元璋就最喜歡吃羊肉,每天至少要吃一次,以致明朝宮廷裏的膳食都是清真的。據說慈禧也喜歡吃羊肉,“慈禧離不開燒羊肉、醬羊肉,最喜坐船遊昆明湖時,迎著習習涼風,品嚐新鮮製作的燒羊肉麵”。

現在,羊肉仍然是我國人民食用的主要肉類之一,其肉質細嫩,脂肪及膽固醇的含量都比豬肉和牛肉低,並且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因此曆來被人們當做冬季進補佳品。對於女性來說,羊肉更是冬季裏必不可少的“美容肉”。

《本草綱目》中記載,羊肉“性溫,味甘;益氣補虛”。中醫認為,羊肉性溫,味甘,具有補虛祛寒、溫補氣血、益腎補衰、開胃健脾、補益產婦、通乳治帶、健美肌膚的功效。主治腎虛腰疼、陽痿精衰、病後虛寒、產婦產後火虛或腹痛、產後出血、產後無乳等證。

寒冬常食羊肉,還能美顏,愛美的女孩子可不要錯過。同時還能益氣補虛、祛寒暖身,增強血液循環,增加禦寒能力。

在《清太醫院秘錄醫方配本》中有一個全羊丸是一個藥食同用的養顏養生良方,具有濃鬱的宮廷特色。下麵我們來介紹它的材料和做法。

雄小羊一隻(先養帶胎母羊一隻,每日常食黑豆24克,拌小茴、淫羊藿、菟絲子。喂養足月,產羔一對,撿一隻雄羊,養至足月,以好酒飲之滿腹,取血聽用。)滾水煺去毛,五髒洗淨,將補骨脂、肉蓯蓉、小茴香、青鹽各120克,裝入腔內,用線縫固,荷葉包裹。蒸三炷香取出,炙幹為末,聽用。

白茯苓240克(羊乳蒸)、枸杞子(羊乳蒸)、牛膝120克(酒蒸)、地黃240克(砂仁拌,酒蒸)、山茱萸120克(去核,酒浸)、沙蒺藜120克(酒浸),山藥120克(炒)、歸身120克(酒浸)、杜仲120克(鹽水炒)、巴戟天120克(酒浸)、虎脛骨1雙(酥炙)、補骨脂120克(羊乳拌、蒸、黑芝麻炒)、小茴香120克(羊血拌)、肉蓯蓉120克(酒洗)、青鹽120克(羊血拌)。

以上材料共為細末,入前全羊末與四味再研細,蜜丸桐子大,每服6~9克,懸通風處,不可生蟲。此藥養顏補血是非常好的。

但羊肉屬大熱之品,故夏秋季節氣候熱燥,不宜多吃羊肉。另有發熱、牙痛、口舌生瘡、咳吐黃痰等上火症狀的人也應該少吃羊肉,以免加重病情。

有些美女不喜歡羊肉的膻味,所以吃羊肉時喜歡配食醋作為調味品,其實這種吃法是不科學的。羊肉與食醋搭配會削弱兩者的食療作用,並可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養顏秘方大升級

進入初冬,寒冷的天氣讓人隻想賴在溫暖的室內。閑來無事的時候,煲一鍋美味又好做的蘿卜羊肉湯喝吧,既能禦寒又能美容,一舉兩得哦。

蘿卜羊肉湯

材料:蘿卜300克,羊肉200克,豌豆100克,鹽、胡椒、香菜各適量。

做法:首先將羊肉洗淨,切成小塊,放入沙鍋內,加水煮沸,除去表麵泡沫。然後將蘿卜洗淨切塊,與豌豆一起放入羊肉湯中,大火澆開,改用小火煨。出鍋前放入鹽、胡椒適量,稍煨一下,再放些香菜即可。

功效:益氣養血,補中強體。

燕窩,冬季養顏滋補極品

從古至今,說起大補食品,肯定少不了燕窩,燕窩是與熊掌、魚翅齊名的山珍海味,也是名貴的藥材,有養容顏、補肺養陰之功效,為“宮廷大補食品”。燕窩在唐代已屬宮廷禦膳珍品,是達官貴人的奢侈物,一代女皇武則天就常用燕窩養顏。

燕窩是珍貴的佳肴,也是非常名貴的養顏佳品。《本草綱目拾遺》中說它是“調理虛損勞瘵之聖藥”。現代醫學認為它屬高蛋白低脂肪的補養品,可促進免疫功能,有延緩人體衰老的功效。

據記載,武則天經常食用燕窩養顏,後來,燕窩入饌之風在上流社會間始終不絕,而正列宮廷禦膳。到了明代後,當時東南亞附近之小國進貢天朝皇帝珍品,其中不乏極品頂級燕窩,順理成章被譽為“貢燕”或“官燕”。

關於燕窩還有個傳說,中國第一個吃燕窩的人是明朝航海家鄭和。鄭和的遠洋船隊在海上遇到了大風暴,停泊在馬來群島一個荒島處,食物緊缺之下他們無意中發現藏在斷石峭壁上的燕窩。采摘之後用清水燉煮,用以充饑。數日後,船員一個個臉色紅潤,中氣頗足。於是船隊回國時將燕窩帶回獻給明成祖。其實,在此之前,元代賈銘在《飲食須知》中已有燕窩的記載。清朝康熙年間的《調鼎集》記載的數十種“上席菜單”中,名列首位的就是燕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