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六祖大師弘法利生的功德事業,是浩瀚廣博的。一生跟隨他修學的弟子非常多,開悟的人也非常多;能夠各自教化一方的,有四十三位大善知識。這個是禪宗裏麵大徹大悟,這樣教化四十三位,這個是前無古人,後麵也很難有來者的。所以功德非常廣大。
印宗法師因為能夠“隨喜功德”,所以他也能夠得到六祖惠能大師,與六祖惠能大師同樣的廣博的功德,因為他善於修“隨喜功德”的法門。
所以我們應該向印宗法師和盤頭達多法師他們學習,我們應該學習普賢菩薩所開示的“隨喜功德”的法門。這樣可以迅速地積累無量的福德智慧的資糧。
請轉法輪願
第六就是請轉法輪願。
【複次善男子。言請轉法輪者。】
“請轉法輪”能夠消除我們過去無量劫之中謗法的罪業,消除這個罪業的障礙;能夠發起悲憫眾生的善根;能夠得到生生世世值遇善知識、直遇佛法,不起邪見的果報;能夠得到多聞智慧。
所以我們要能夠“請轉法輪”。“轉”轉動,展轉,我們自覺覺他,展轉不息,好像車輪常轉一樣的。“法”是軌持義,依一心法軌生物解,任持自性不失,這個是法;法有教理行果,學法的人有信解行證。“輪”有圓滿義,圓滿菩提真我;有摧滅義,摧滅眾生的妄我;並且這個輪也表示了,性相一如,空有不二。這是說“請轉法輪”。
釋行願相
“請轉法輪”的行願相,即我們所請轉的境界和請轉的方法。
舉所請境
請轉的境界非常廣大。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廣大佛刹。】
這個是指一多無礙。這個境界是普賢的境界,等覺位的大菩薩的境界。也就是說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的佛刹,每一粒微塵裏麵又有無量無邊的廣大佛刹,這個是一多無礙,一多圓融。
底下是小大圓融無礙。並且每一個佛刹之中,每一粒微塵裏麵有無量佛刹,每一佛刹之中,念念之間都有無量的佛成佛道,無量的菩薩海會圍繞。所以經文說:
【一一刹中。念念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一切諸佛。成等正覺。一切菩薩海會圍繞。】
這個是說小大無礙。每一粒微塵裏麵,就有無量的廣大佛刹,這個是一多圓融無礙。然後每一個佛刹裏麵,念念都有無量的佛成佛道,菩薩海會圍繞,這個是小大圓融無礙。這個是兩重無礙境界。
那我們有一個問題了,既然一切時、一切處,念念之間都有佛成佛道,為什麼我們眾生看不見呢?事實上可以從事和理兩個方麵來理解。
從事上來講,佛法界與眾生法界,相隔懸遠。佛的法界和眾生的法界,這個境界相差天壤之別,眾生因為背覺合塵,所以不能見佛成佛道;眾生因為與佛的緣分淺,所以不能見佛成佛道。
第二從理上來說,也可以說,一切眾生,念念之間可以見無量的佛成佛道,一切時一切處,念念都有佛成佛道。怎麼理解呢?六祖大師說得好,說,“前念迷即是凡夫,後念悟即是佛。”那後念悟就是佛了,那一個念頭他就成佛道啊。你看有無量的眾生,有無量的眾生他們都同時,都可能有很多念頭覺悟,部可能在那個念頭的當下就覺悟,那麼就是佛,那一個念頭他就是佛。所以說,眾生發起一念的好心,發起一念的慈悲心,發起一念的智慧,即是成佛,後念悟即是佛啊!
而眾生的心又是各各互遍,都是盡虛空、遍法界,重重無礙。所以說念念之中,有佛刹微塵數諸佛,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並且佛如心王,菩薩如心所,心所法一定隨心王法,所以每一尊佛成佛道,都有無量的菩薩海會圍繞。
我們麵對無量無邊刹土念念成佛的無量諸佛,我們都請他們轉妙法輪。
明勸請法
所以底下就說勸請法。
【而我悉以身口意業種種方便。殷勤勸請轉妙法輪。】
諸佛如來他們成就了廣大無礙的如所有智和盡所有智。如所有智是根本智,盡所有智是後得智,諸佛如來能夠以此智慧燈,破除世間一切愚癡的暗冥。
佛陀不出現於世的時間,稱之為暗劫,稱之為佛前佛後難。暗劫之中,眾生沒有智慧的眼目,隻能夠在六道輪回的險道裏麵流浪,加上一切的天魔外道的邪知邪見邪說橫行於世間,所以一切的眾生都是從暗入暗,從苦入苦。所以說佛法是苦海中的慈航,是黑暗六道的險路之中的明燈,是出生一切請佛的般若佛母,是一切眾生慧命的源泉。所以我們要能夠請法,“請轉法輪”。
不要說沒有佛法住世的暗劫,就是現在雖然有佛法流布,但是因為五濁橫流,所以眾生的業力越來越重,福報越來越淺薄。所以那些大德祖師都相繼入涅槃,佛法的慧日漸漸地西沉。
一般人就認為說,現在的人並沒有說福報就越來越淡薄,越來越淺薄,現在人的福報享受,比以前人要好。是不是這樣子的呢?其實也不見得。如果你要真正冷靜觀察,就可以知道,現在的人雖然物質享受看起來是好了,但是其實生老病死苦啊,比以前的人更嚴重。現在的人比以前的人更加迷惑顛倒。
生苦,我們先說生苦。以前的人基本上都是自然生出來的;現在多數都是在醫院裏麵剖腹產,一出生首先就挨一刀。以前的人都是母乳養大的了,所以都很健康,因為這個母乳裏麵,它能夠有一些成分讓他這個腸胃很健康,讓小孩子健康成長;但現在因為有些女子,她又迷惑顛倒了,比較怕老了,比較追求美,所以就會先去做一個隆胸,所以小孩子生下來,沒辦法去喂奶,一生下來就去給他喂牛奶,好像養一頭小牛。所以事實上,並不見得就是說,現在的人福報比以前大。
還有就是老苦了。因為麵對的壓力很大,因為工作生活各方麵壓力都很大,所以就老得更快。老得更快以後,就去做美容,去掩飾它。所以現在的人是前三十年用健康換金錢,麵對壓力的時候不顧一切,損失了自己的健康也不顧;後三十年是用金錢買健康,後三十年老是病病歪歪的啦,經常去上醫院吃藥。有位祖師說,“病後始知身是苦,健時都為他人忙。”
所吃的食物基本上都是垃圾食品。我就看到一個小孩子,是個居士的兒子,十幾歲了,這個胸部就發育得很大,好像女人一樣。為什麼呢?因為他喜歡吃豬肉。為了讓豬長得快,就給它喂激素;而激素就留存在這個肉裏麵,小孩子吃下去,所以就發育得很不正常。喜歡吃那些什麼麥當勞,煎炸的食品,都是傷害身體的。這都是老得更快,對身體傷害更快。這個是老苦。
還有以前都是會提倡說,敬老尊賢,孝養父母。現在隻準生一個小孩子,所以父親母親,祖父祖母,全部圍著這個小孩子轉,現在是反過來,叫做孝養孫子了。所以更加顛倒。
病苦也是比以前更嚴重了。因為種種的壓力,所以有種種奇奇怪怪的病。不要認為物質豐富,這個人就不會餓死。你看醫院裏麵,很多垂危的病人。東西有,但是他沒辦法吃下去的。還有是覺得很恐懼,嚇死的。還有是做化療、放療,毒死的。所以病苦其實也是更嚴重。
死苦也是比以前更嚴重了。基本上都在醫院裏麵過世啦,一死了以後,馬上就推到那個太平間,馬上就冷凍,這個神識還沒有離開,馬上就先入寒冰地獄。冷凍幾個小時,就拖到火葬場去,殯儀館裏麵,親人見個麵,馬上就推去火化了,馬上,神識還沒有離開呢,又進入到八熱地獄。哦,這個神識,你看,這個神識還沒有離開軀體,就已經先受了八寒地獄、八熱地獄之苦。
所以事實上現在的人“生、老、病、死”比以前更痛苦了。
所以根機也越來越差,眾生越來越迷惑顛倒。聞了佛法也不知道真正精進地去修行,所以很多的大德相繼入涅槃,那麼那些邪說、邪見就橫行。一般的眾生,因為沒有正確的引導,他就隻是知道追求衣食享受,不知道去求解脫。因為很少有正法的宏揚,所以那些影子佛法、相似佛法,就到處都很猖獗。
你看台灣的蕭平實,寫很多書,都是講佛法的,但是都是邪知邪見。有些還印了他一本書,叫做《念佛三昧成就次第》,都是瞎說的。蕭平實攻擊宗喀巴大師,攻擊當代的印順導師,攻擊自己的皈依師父聖嚴法師,說他也沒有開悟。蕭平實的書也是到處都在送。
還有印度的奧修,也是寫很多講佛法的書。這些都是影子佛法、相似佛法。然後就讓這些,讓一部分已經進入到佛門的人,他心裏麵想追求解脫的人,感到很迷茫,感到很迷惑不安,就無所適從了。
所以為了燃亮智慧之燈,建立正法寶幢,照亮解脫之道,我們要能夠義不容辭地、責無旁貸地,以種種的善巧方便,殷勤地勸請十方諸佛菩薩、善知識,能夠湣念眾生六道輪回之苦,擊大法鼓,吹大法螺,震大法雷,降大法雨,開甘露門,開辟人天解脫之道,堵塞惡道,堵塞三惡道造罪之門。
這個都需要我們去“請轉法輪”,所以說“悉以身語意業,種種方便,殷勤勸請,轉妙法輪。”那麼這個是我們以清淨的三業,至誠恭敬來請法。身勸請轉法輪就是恭敬禮拜;口勸請就是稱揚讚歎;意勸請就是至誠恭敬,來轉妙法輪。妙法就是指心法,開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心法就是正法。
《大智度論》上麵說,當我們祈請時,雖然見不到佛,但佛常知我們的心,所以我們要至誠恭敬地祈請佛轉妙法輪。我們雖然因為業障的緣故見不到佛,但是佛陀了知我們的心,聽到我們勸請佛轉法輪的聲音,諸佛如來正遍知海的大智慧之中了知一切。並且諸佛如來悲心懇切,常為眾生作不請之友,智光遍照一切有情眾生,天眼遙見,天耳遙聞。所以我們乃至於發一念的敬信之心,請佛轉妙法輪,佛必定生歡喜心,安慰我們,滿我們所願。所以現在我們應該學習普賢菩薩,代一切眾生勸請諸佛菩薩,迅速地轉妙法輪,摧碎一切眾生的煩惱障、業障、報障,安置一切眾生於解脫的正道之中。這個是“請轉法輪”。
事實上“請轉法輪”也就是上求下化,“請轉法輪”也就是上順諸佛的悲心,下順眾生的誠心。佛陀出現於世是以說法度化眾生為本懷,但是無請不說,所以有人請法,就是上順諸佛的悲心。眾生心裏麵都有對於解脫的渴望,但是不知道怎麼請法,那我們能夠代他們來請法,這個是下順一切眾生的誠心。
所以這個“請轉法輪”的功德,也是非常大。甚至於說,佛陀在經典上麵說,我們請善知識講法,那麼這個講法的功德很大;請法的功德也同等;護持這個法會的功德也同等,無量無邊。
經典上麵說,釋迦牟尼佛初成正覺,觀察他所證得的佛法微妙甚深。再觀察人間,沒有人能夠信、能夠解、能夠悟,所以對他們說徒勞無益,所以默然無言。佛陀初成佛道,最初的三七日內,是以圓滿報身為大菩薩說法,在人間顯現的化身佛是默然無言的。
所以經上說:“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眾生諸根鈍,著樂癡所盲。”眾生根機很遲鈍,耽著於欲樂的享受。愚癡,智慧也沒有開,“癡所盲”。“如斯之等類,雲何而可度?”怎麼樣子才能夠教化他們呢?“佛複念諸佛,得梵天所請。”那麼佛陀跟著就思維,過去的無量諸佛,都是因為大梵天王來請法,所以才轉妙法輪。“作是念已,放眉間白毫相光,加被大梵天王。”
那麼大梵天王呢?又馬上就到佛前來勸請佛為眾生說法。“唯願哀湣,為轉法輪。”這是第一次的請轉法輪。佛陀為了讓眾生能夠尊重佛法,所以依舊默然。
大梵天王又邀請了帝釋天(釋提桓因),一起共同來敬獻千輻法輪和右旋吉祥法螺,同時祈請佛陀說法。“世尊降伏諸魔怨,其心清淨如滿月。願為眾生從定起,以智慧光照世間。”所以現在我們請法,會獻一個法輪,或者會獻一個海螺。這個都是當年大梵天王和帝釋天他們為了向佛請法,所獻上的吉祥的緣起。
第二次大梵天王和帝釋天來請法,一般的人對他們很信仰,知道他們都要向佛請法,所以就對佛法會生起信樂之心。
這時候大梵天王就“偏袒右肩,胡跪合掌,勸請佛說法:‘如來今已降魔怨,智慧光明照一切。世間根熟有堪度,唯願世尊從定起。’”世間已經有一些眾生根機成熟了,可以堪受佛陀的正法,接受佛陀的教化。所以請佛陀從定而起,來為眾生說法。
佛告梵天王說,“我法深妙,最極寂靜,若為人說,彼不能解。”佛陀所證悟的法是甚深微妙,凡夫根機不夠,後來大梵天王,雖然屢次請法,佛陀都沒有允許。
但是後來大梵天王,見到魔界的眷屬增多,眾生造惡,天人減少了。所以又來請佛轉法:“祈佛大慈,不舍本誓,如獅子吼,作大雷震,為此眾生轉妙法輪。”佛陀就慈悲允許,同意說法:“我今為汝請,當雨於甘露。”當為眾生降下法雨甘露。“一切諸世間,天人龍神等,若有清淨者,聽受如是法。”
然後四位樹神,就來請問佛陀說,那麼最初佛陀在人間,為人間的眾生說法,最初是在哪裏初轉法輪呢?佛陀就說,“當於過去九萬一千俱胝諸佛轉法輪處”,過去九萬一千俱胝數的無量諸佛,都曾經在那個地方說法,那現在我釋迦佛,也在那個地方說法。那就是波羅奈國——鹿野苑,轉正法輪。
所以佛陀就到鹿野苑,度化阿若憍陳如等五比丘。從此以後三寶出現於世間。
那麼大梵天王請佛轉妙法輪的功德,是無量無邊的。那現在我們能夠聞到佛法,能夠修持佛法,都應該感激大梵天王請法的功德。並且我們也應該學習大梵天王,以鍥而不舍的精神,幻化出無量的身體,到十方微塵數諸佛世界諸佛麵前,敬獻千輻法輪,敬獻右旋吉祥法螺,再三殷勤勸請人天導師,為眾生說妙法。
因為我們的真心盡虛空、遍法界,所以我們一定以普賢行願力和自心信解力,一定也能夠如普賢菩薩一樣,幻化出無量無邊的身體,去到十方諸佛刹土請佛說法。
外層、內層、密層、極密層請轉法輪
“請轉法輪”有四層意思,外層、內層、密層和極密層,四層意思的請轉法輪。
外層的“請轉法輪”,是如大梵天王請佛說法。並且我們要能夠廣博地理解,不單單是請究竟圓滿的佛陀說法,天台宗裏麵講的六即佛:理即佛、名字即佛、相似即佛、觀行即佛、分證即佛、究竟即佛。
理即佛,眾生的理體,佛性,雖然他現在沒有聞到佛法,但是都有佛性,這個是理即佛。雖然他有本覺,但是他現在沒有覺悟。
那麼名字即佛,是已經聞佛法了,知道自己不生不滅的真心本具佛性,對佛法有真實的信仰。所以有本覺,並且起了始覺。這樣子呢,由名字即佛以上的,我們都請他說法。名字即佛以上的人,事實上名字即佛,這個還是凡夫,他能說法,能夠盡他的力,說佛陀的正法,我們都要請他說法。
名字即佛,相似即佛、觀行即佛、分證即佛,乃至於究竟即佛,我們都一一勸請他們說法,這個是外層的請轉法輪。乃至於說我們居士、信眾,我們知道某一位居士,他對於某一個法門,有他的理解,並且能很正確地悟解,並且他也願意為大家說,我們都應該善巧方便請他說法。乃至於主語重複隨緣地為眾生開示簡單的佛法,勸他念佛,我們都應該讚歎,這個都是“請轉法輪”。
內層的“請轉法輪”,就是自己,我自己對於佛法有一定的體悟,有一定的認識,並且也願意與眾生說,這個是請自心的佛說法利益眾生。所以自己懂得的佛法,眾生求法一定要能夠善巧方便為說法,不要吝嗇法。
吝嗇法,自己懂得,但是不願意為他說,這個果報也是很可怕,後世就會得愚癡的果報,好像周利槃陀伽一樣。前生是三藏法師,自己很懂佛法,但是人家求法他就吝嗇不願說,後世就很愚鈍。半個偈子,背三個月都背不熟。所以這個是內層的“請轉法輪”。
密層的“請轉法輪”,也非常重要,密層的“請轉法輪”,就是請自心的佛說法,度自心中的眾生,這個也是“請轉法輪”。我們自心中間,凡夫的妄心中間有“貪、瞋、癡”三毒煩惱。每一個貪、瞋、癡的妄念,都會招感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的果報,所以這個就是自心中的三惡道眾生。那我們應該要“請轉法輪”,就是說自心中間要能夠保持智慧的觀照,要能夠轉妄念為正念。
我們前麵說,修行用功就是《心經》上的一句話,“照見五蘊皆空”。心的轉化和身的轉化。心的轉化是觀照、照住和照見三個層次。
我們的心要轉化過來,首先要保持智慧的觀照,我們一起妄念,一起貪、瞋、癡的煩惱,馬上能夠把它轉為正念。你這個轉念頭的功夫,就是轉法輪;能夠保持覺照的功夫,就是轉法輪;念念佛出世,念念轉法輪。那麼貪瞋癡起佛滅度,戒定慧生佛出世。我們應該念念之中保持戒、定、慧,來轉化我們的妄心所起的貪、瞋、癡,這個就是轉法輪,觀照的功夫,也就是神秀大師所說的“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轉妄念為正念,這個是轉法輪。
功夫純熟以後,我們的心能夠安住,心與法相應,妄念煩惱雖然根沒有拔掉,但是它已經不起現行了,所以心能夠安住,心與法相應,所以這個是第二層的功夫——照住。
更進一步,妄念不單單是不起現行,並且已經連根拔起了。因為正與妄是相對的,所以妄念連根拔起,正念也就消融了。雖然不需要刻意保持正念,而常在正念之中,這個就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個時候我們就能夠念念見真如本性,念念放般若光,這個就是照見。
照見,無念為宗。“無者無二相,無諸塵勞之相”;念者呢,“念真如自性”,每一個念頭都能夠歸入真如性海;這個是照見。所以我們真心,不生不滅的真心本具的覺悟智慧,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本覺,就是佛,本覺智慧起始覺的觀照來轉妄念,來轉化妄念就是轉妙法輪。所以這個就是自心的佛,度自心的眾生。這個就是密層的“請轉法輪”。
所以我們要知道,我們修淨土,天天在這裏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個也就是在“請轉法輪”。你如法清淨地覺悟地念,也是在念念請佛轉法輪。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所念的佛,所念的阿彌陀佛是本覺,能念的心是始覺,以始覺念本覺成就究竟覺。萬緣放下,單提六字洪名,這個就是自心佛度自心眾生,心心念念都是佛法界。眾生法界,妄念一起呢,馬上六字洪名提起來,就轉過來了,就把自心眾生轉變為自性彌陀佛,這個就是“請轉法輪”。我們能念阿彌陀佛的心是觀照般若;我們所念的阿彌陀佛和所願生的西方極樂淨土是實相般若。所以說“念念彌陀念念覺,聲聲喚醒本來人”,喚醒自性彌陀佛就是“請轉法輪”,請自性的彌陀佛覺醒過來,然後能夠顯發本具的無量智慧、神通、三昧、辯才,這個是密層的“請轉法輪”。
還有極密層的“請轉法輪”,我明天再說。
回向,以此功德回向一切慈母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