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頭工作是指揮的一項重要的工作,指揮的大量工作是在案頭中完成的,高質量的案頭工作是排練到演出成功的保證。案頭工作包括選擇作品、分析作品、閱讀總譜、藝術處理、動作設計等環節。
一、選擇作品
正確的選擇作品是保證排練和演出質量的先決條件。選擇什麼樣的作品作為合唱團排練和演出的曲目是要根據合唱團的演唱水平、風格特點及演出任務的需要來決定。選擇作品的總原則是要有利於合唱團的訓練和提高,有利於合唱團長期、穩定的發展。
1.多選精品和成熟的作品
精品是指作曲技法嫻熟、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能經受住時間的考驗、代代傳唱的作品。合唱團在能力範圍之內多選精品不僅有利於積累較多的保留曲目,更有利於因每次排練都會成為真正的藝術創作與藝術享受過程而提高團員的積極性,增強團體的凝聚力。
成熟的作品雖然離經典作品有一定距離,但在思想上、藝術上、寫作技法上都達到一定高度,演唱難度分配合理,聽覺效果比較出眾。多選成熟的作品不僅避免因改編、移植或新創作品往往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指揮親自修改所帶來的許多不便,還因為唱起來容易上口,聽起來好聽並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從而容易得到大家的喜歡,使得團員能夠積極的配合指揮的工作,共同達到藝術上的要求。
2.兼顧藝術價值與技術難度
能夠選到技術難度低,而藝術價值較高的作品是大家共同的願望,然而符合這種標準的作品少之又少。通常藝術價值較高的作品,音域越寬、和聲、調性變化越豐富,對於演唱者來說技術上的難度就越大。如果這個難度超過了合唱團的能力,就會使作品表現上不能達到要求,其結果自然是“費力不討好”。相反,有的作品合唱團完全能夠勝任,隻是越唱越覺得作品缺點什麼,團員逐漸失去對作品的吸引力。這是作品太簡單,藝術價值不高的結果。指揮應避免這兩種情況的發生,在選擇作品時既要考慮藝術價值,也要考慮技術難度,兩者要兼顧。合唱團所選定的作品應該對合唱團目前的水平形成一定的挑戰,保持一定的難度,這有助於對合唱團水平的提高和長期穩定的發展。
二、了解作者的創作風格及作品的時代背景
1.作者的創作風格
每一部音樂作品都體現出作曲家的創作思想和寫作風格。作曲家由於生活的時代、環境、文化素養、社會經曆及藝術情趣的不同,便形成各不相同的個性和創作風格。不用說不同時代的作曲家在創作風格上的距離甚遠,即使是同時代的作曲家在風格創作上也有很大的差異。巴赫和亨德爾生活在同一時代(巴洛克時代)、同一個國家,但其風格截然不同。巴赫醉心於複調音樂,以其華麗的旋法、嚴格的對位和精密的邏輯把複調音樂推向後人難以企及的巔峰,而亨德爾則擅長寫作清唱劇、歌劇等大型的作品,並在作品中大量采用主調音樂寫作手法,以其宏偉的氣勢和極強的感染力著稱。同樣,威爾第和瓦格納是同一時代的人,同樣把歌劇事業當成自己一生的追求並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但他們的風格卻大不一樣。威爾第擅長用人生來抒發人物的內心世界,而瓦格納則強調交響樂的表現力。如果指揮不了解作品的風格特點,也就無法完成作品的再現,即使完成了舞台再現,也是扭曲了作品原有的藝術形象。
2.作品的時代背景
每一部音樂作品都體現出當時的時代背景、生活習慣、藝術風格及作曲家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因此,要比較深刻的研究一部作品就必須了解作品產生的社會背景和時代特征。例如趙元任的《海韻》是根據徐誌摩的詩譜寫得一手篇幅較長的聲樂作品,描寫“五四”時期一個渴望自由的少女不願回家過平淡的生活,徘徊吟舞於風浪頻起的海濱,最後被滾滾海濤所吞沒。作品以含蓄的手法隱約透漏出對當時現實的不滿,帶有濃重的朦朧和感傷的色彩。而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則是根據現代著名詩人光未然的詩作《黃河》譜成的一部大型合唱組曲。抗日戰爭時期,作者參加抗敵演出隊,東渡黃河轉入呂梁根據地,途中經過險峽急流、怒濤漩渦、礁石瀑布的黃河壺北口,目睹黃河船夫們與狂風惡浪搏鬥的情景,聆聽了悠遠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號子,激發出創作的靈感,從而誕生了這部具有強烈感人力量的不朽作品。
三、閱讀總譜分析作品
閱讀總譜和分析作品是指揮案頭工作最重要的環節。總譜好比是一座建築的設計圖,是指揮進行二度創作的重要依據,指揮是通過閱讀總譜才能全麵仔細的了解作品,從而做出正確地分析和合理的排練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