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中國,正處於一個曆史的大變革時期。西方帝國主義的侵略、腐敗的清政府敲骨吸髓的勒索,使天下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日益加深,人民的反抗鬥爭此起彼伏。這個時候的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越來越多的傾向於革命,並積極地宣傳民主主義革命思想,從而出現了很多經典的文學作品。《孽海花》便是這些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孽海花》以小說主人公傅彩雲和金汮的婚姻生活為主要線索,以真實的曆史事件以及真實的曆史人物,深刻地提示了統治階級內部的權力鬥爭,達官顯貴奢靡的生活以及吏製的腐敗,向人們展示出了一幅正在走向滅亡的封建王朝真實的曆史畫卷。《孽海花》通過真實描寫,憤怒地譴責和聲討了腐朽的統治者,發出了“四百兆同胞,願你早登覺岸”的呼喚,並且從不同的角度,對社會上層的活動,如改良思潮、洋務派的產生、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等軍事外交方麵的鬥爭做了不同程度的反映,深刻地表現了喚起民眾的主題和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傾向。
小說的第一回是相當精彩的部分。它向讀者展示了一個醉生夢死、歌舞升平的世界。而當厄運來臨之際,這些花天酒地之中的人們各顯其形。有主戰的,有主和的,有如驚弓之鳥的,有袖手旁觀的……作者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拿起筆,寫下了30年的血和淚。
《孽海花》以恢弘的視野,超越當時中國社會現實的領域,描述了日本、俄國、德國的政治生活,並借俄國作家托爾斯泰、赫爾岑、車爾尼雪夫斯基的文章,論述俄國初期革命運動的情況,同時以俄國人畢葉的話,宣揚“天賦人權,萬物平等”的民主主義啟蒙思想。僅就此而言,該書堪稱第一部描寫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的作品。這在同一時期的著作中,是一個偉大的壯舉。
《孽海花》中的人物在實際生活中都是有其原形的,書中的孫汶便是現實生活中的孫中山,龔和甫便是譚嗣同,方代勝便是袁世凱的化身。作者通過對這些人物的描寫,把揭露的矛頭直接指向滿清最高統治者——慈禧。中法戰爭失敗後,慈禧更加苟且偷安,朝中似是歌舞升平。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她竟然置國家安危於不顧,動用海軍軍費修建頤和園,供自己享樂之用。而朝中的一般官員則仍然縱情聲色,麻木不仁。作者以“奴樂島”的岌岌可危暗喻了滿清王朝必將滅亡的必然趨勢。作者還以飽滿的愛國主義熱情,描繪了以孫汶為代表的革命黨人,並詳細地敘述了諸多革命黨人的戰鬥曆程。文中對革命黨人所從事的革命活動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對以孫汶為代表的革命黨人寄予了極大的希望。
《孽海花》的語言洗練,富有感染力,魯迅先生早就稱讚它“結構工巧,文采斐然”。
老殘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