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家》(2)(2 / 3)

忽然她又站住了。她想她不能夠就這樣地死去,她至少應該再見他一麵,把自己的心事告訴他,他也許還有挽救的辦法。她覺得他的接吻還在她的唇上燃燒,他的麵顏還在她的眼前蕩漾。她太愛他了,她不能夠失掉他。在生活中她所得到的就隻有他的愛。難道這一點她也沒有權利享受?為什麼所有的人都還活著,她在這樣輕的年紀就應該離開這個世界?這些問題一個一個在她的腦子裏盤旋。同時在她的眼前又模糊地現出了一幅樂園的圖畫,許多跟她同年紀的有錢人家的少女在那裏嬉戲,笑談,享樂。她知道這不是幻象,在那個無窮大的世界中到處都有這樣的幸福的女子,到處都有這樣的樂園,然而現在她卻不得不在這裏斷送她的年輕的生命。就在這個時候也沒有一個人為她流一滴同情的眼淚,或者給她送來一兩句安慰的話。她死了,對這個世界,對這個公館並不是什麼損失,人們很快地就忘記了她,好像她不曾存在過一般。“我的生存就是這樣地孤寂嗎?”她想著,她的心裏充滿著無處傾訴的哀怨。淚珠又一次迷糊了她的眼睛。她覺得自己沒有力量支持了,便坐下去,坐在地上。耳邊仿佛有人接連地叫“鳴鳳”,她知道這是他的聲音,便止了淚注意地聽。周圍是那樣地靜寂,一切人間的聲音都死滅了。她靜靜地傾聽著,她希望再聽見同樣的叫聲,可是許久,許久,都沒有一點兒動靜。她完全明白了。他是不能夠到她這裏來的。永遠有一堵牆隔開他們兩個人。他是屬於另一個環境的。他有他的前途,他有他的事業。她不能夠拉住他,她不能夠妨礙他,她不能夠把他永遠拉在她的身邊。她應該放棄他。他的存在比她的更重要。她不能讓他犧牲他的一切來救她。她應該去了,在他的生活裏她應該永久地去了。她這樣想著,就定下了最後的決心。她又感到一陣心痛。她緊緊地按住了胸膛。她依舊坐在那裏,她用留戀的眼光看著黑暗中的一切。她還在想。她所想的隻是他一個人。她想著,臉上時時浮出淒涼的微笑,但是眼睛裏還有淚珠。

最後她懶洋洋地站起來,用極其溫柔而淒楚的聲音叫了兩聲:“三少爺,覺慧,”便縱身往湖裏一跳。

妙語擷萃

希望在自己,並不在別人。

世界本來隻有一個,你從悲觀方麵看,所以多愁善感;你從樂觀方麵看,便覺得一切都可為了。

往事依稀渾似夢,都隨風雨到心頭。

延伸閱讀

鏈接一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發的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借口對德宣戰,攻占青島和膠濟鐵路全線,控製了山東省,奪去德國在山東強占的各種權益。1918年大戰結束,德國戰敗。1919年1月18日,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北京政府和廣州軍政府聯合組成中國代表團,以戰勝國身分參加和會,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的各項特權,取消日本帝國主義與袁世凱訂立的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歸還大戰期間日本從德國手中奪去的山東各項權利等要求。巴黎和會在帝國主義列強操縱下,不但拒絕中國的要求,而且在對德和約上,明文規定把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北京政府竟準備在“和約”上簽字,從而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