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北京大學的一些學生獲悉和會拒絕中國要求的消息。當天,學生代表就在北大西齋飯廳召開緊急會議,決定5月3日在北大法科大禮堂舉行全體學生臨時大會。
5月3日晚,北京大學學生舉行大會,高師、法政專門、高等工業等學校也有代表參加。學生代表發言,情緒激昂,號召大家奮起救國。最後定出四條辦法,其中就有第二天齊集天安門示威的計劃。
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學生代表衝破軍警阻撓,雲集天安門,他們打出「還我青島」、「收回山東權利」、「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廢除二十一條」、「抵製日貨」、「寧肯玉碎,勿為瓦全」等口號,並且要求承辦交通總長曹汝霖、貨幣局總裁陸宗輿、駐日公使章宗祥,學生遊行隊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並火燒曹宅,引發「火燒趙家樓」事件。隨後,軍警給予鎮壓,並逮捕了學生代表32人。
被學生燒掉的趙家樓學生遊行活動受到廣泛關注,各界人士給予關注和支持,抗議逮捕學生,北京軍閥政府頒布嚴禁抗議公告,大總統徐世昌下令鎮壓。但是,學生團體和社會團體紛紛支持。11日,上海成立學生聯合會。14日,天津學生聯合會成立。廣州,南京,杭州,武漢,濟南的學生和工人也給予支持。5月19日,北京各校學生同時宣告罷課,並向各省的省議會、教育會、工會、商會、農會、學校、報館發出罷課宣言。天津、上海、南京、杭州、重慶、南昌、武漢、長沙、廈門、濟南、開封、太原等地學生,在北京各校學生罷課以後,先後宣告罷課,支持北京學生的鬥爭。
6月,由於學生影響不斷擴大,《五七日刊》和學生組織宣傳,學生抗議不斷遭到鎮壓。3日,北京數以千計的學生湧向街道,開展大規模的宣傳活動,被軍警逮捕170多人。學校附近駐紮著大批軍警,戒備森嚴。4日,逮捕學生800餘人,此間引發了新一輪的大規模抗議活動。
6月5日,上海工人開始大規模罷工,以響應學生。上海日商的內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紗廠、日華紗廠、上海紗廠和商務印書館的工人全體罷工,參加罷工的有兩萬人以上。6日、7日、9日,上海的電車工人、船塢工人、清潔工人、輪船水手,也相繼罷工,總數前後約有六、七萬人。上海工人罷工波及各地,京漢鐵路長辛店工人,京奉鐵路工人及九江工人都舉行罷工和示威遊行。
6日,上海各界聯合會成立,反對開課、開市,並且聯合其他地區,告知上海罷工主張。通過上海的三罷運動,全國22個省150多個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6月11日,陳獨秀、高一涵等人到北京前門外鬧市區散發《北京市民宣言》,聲明如政府不接受市民要求,「我等學生商人勞工軍人等,惟有直接行動以圖根本之改造」。陳獨秀因此被捕。各地學生團體和社會知名人士紛紛通電,抗議政府的這一暴行。麵對強大壓力,曹、陸、章相繼被免職,總統徐世昌提出辭職。6月12日以後,工人相繼複工,學生停止罷課。6月28日,中國代表沒有在和約上簽字。
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革命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曆史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於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以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
鏈接二電影《家》
1941年中國影壇十大名導聯手導演,上海演藝圈“四大名旦”群星閃耀。中國電影百年和巴金先生百歲誕辰之際,國際影壇這樣評價由巴金原創以及同名電影《家》:“這是一部細致地描寫繪封建大家庭中的那種令人窒息的人際關係的自然主義與現實主義的巨作。”巴金的文學作品《家》先後經曆了兩次從影重大突破。這部1941年版的影片是《家》第一次被搬上銀幕,中國聯合影業公司為了拍攝這部作品,調集了下屬的新華,華新,華成三家分公司的影業力量,力邀大牌手筆周貽白出臂編劇,由當時中國影壇上最為出眾的十大名導卜萬蒼,徐新夫,楊小仲,李萍倩,王次龍,方沛霖,嶽楓,吳永剛,張善琨,陳翼青等十人聯合執導。這個導演陣式,中國影壇至今可能無雙。20世紀一部影片《家》,其演員規模與陣容也是空前無比的,真的是可謂明星大集粹,單是這部《家》中的女主人公一行,便己經聚齊了當時滬上影圈的所謂“四大名旦”:陳雲裳、袁美雲、顧蘭君、陳燕燕,她們分別飾演《家》中的琴,梅,瑞鈺,嗚鳳。當際中國銀幕上紫紅一時的三位電影小生梅熹、劉瓊、王引,分別出演這個版本《家》的覺新、覺民、覺慧。中國銀幕時任第一花旦胡蝶也在《家》中露臉出麵,扮飾了一個不大經意的小角色淑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