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歇特作為加拿大著名法語作家、政治活動家、曾住蒙特利爾文學的名譽主席,還是加拿大皇家協會創始人之一。
弗雷歇特於1908年5月31日去世。
亨利·詹姆斯
亨利·詹姆斯,1843年4月15日出生於美國紐約。祖父是百萬富翁,父親是宗教哲學家,哥哥威廉·詹姆斯是美國著名的哲學家和心理學家。他生長在一個富有教養的家庭中,羨慕古老的歐洲文明,自幼往來於歐美之間,1875年起定居倫敦。1915年因美國一時未曾參加世界大戰,忿而加入英國籍。1916年2月28日於倫敦病故。
詹姆斯從小受教於家庭教師。1862至1864年在哈佛法學院求學,並與著名的現實主義小說家威·迪·豪威爾斯相識。1864年開始寫作文學評論與短篇小說。1875至1876年在巴黎結識著名作家屠格涅夫、莫泊桑、福樓拜、都德和左拉,以及英國作家羅·路·斯蒂文森等。他因殘疾未能在南北戰爭時服役,長期以來勤奮寫作,著作浩繁。1911年獲得哈佛大學的榮譽學位,1912年獲得牛津大學的榮譽文學博士稱號。1916年英國政府授予他最高文職勳章。
詹姆斯的主要作品是小說,此外也寫了許多文學評論、遊記、傳記和劇本。1905年開始,他曾用三年時間精心修訂他的《全集》(紐約版),共26卷(1907~1917),附有重要的序言18篇,詳細論述了主要著作的主題思想和創作方法以及一些重要的理論問題。早期的多卷本作品集還有倫敦版的《亨利·詹姆斯故事集》14卷(1915~1919)和倫敦麥克米倫版的《全集》36卷(1921~1923)。他的小說常寫美國人和歐洲人交往之間的問題;成人的罪惡如何影響並摧殘了純潔、聰慧的兒童;物質與精神之間的矛盾;藝術家的孤獨;作家和藝術家的生活等。這表明作家對個人道德品質的濃厚興趣,這是深有文化教養的知識分子所懷有的人文主義傾向,而不是人們所熟悉的對貧苦大眾的人道主義同情。作者讚美優美而淳厚的品德,把個人品質高高置於物質利益甚至文化教養之上,個人品質和他人利益高於一切。他的許多小說歌頌了純潔、寬宏、輕易委身於人而受騙的女主人公(《貴婦人的畫像》,《鴿翼》,《金碗》)。《波音敦的珍藏品》典型地反映了這種思想,女主人公是個貧寒的孤女,由於她有很高的鑒賞力,被指定為珍藏品的繼承人,但她蔑視物質利益,忠誠衛護對珍藏品一無所知的兒子的幸福而舍棄了自己的一切。教養和鑒賞力並非最高價值,作者稱許女主人公不為物質利益所桎梏的“自由精神”。在粗俗好利和文化教養之間,他寧取文化教養;但是在文化教養和“自由精神”之間,他寧取“自由精神”。文化教養深但心理複雜而陰暗的歐洲人,在作者心目中不及純真、慷慨、輕信的美國人,這是作者經常處理的主題。
作者重要的長篇小說有《一個美國人》(1876、1877),《貴婦人的畫像》(1881),《波士頓人》(1885~1886),《卡薩瑪西瑪公主》(1885~1886),《波音敦的珍藏品》(1896),《梅西所知道的》(1897),《未成熟的少年時代》(1899),《聖泉》(1901)和後期的三部作品《鴿翼》(1902)、《專使》《1903)和《金碗》(1904)。
《貴婦人的畫像》女主人公伊莎貝爾得到一筆巨額遺產後,拒絕一個美國資本家和一個英國伯爵的追求,偏偏看中一個僑居意大利的美國“藝術鑒賞家”奧斯蒙特。結婚之後,她發現自己受了騙,原來奧斯蒙特同她結婚是因為看中了她的遺產,但是,她沒有氣餒,而是“驕傲地”生活下去。
《鴿翼》寫另一個純潔、慷慨的少女米莉也落入了歐洲人的圈套。她的生活目標是慷慨許身,奉獻自己的一切,雖然最後發現了陷阱,但是對於她已經向之獻出愛情的男子並無怨言,終於贏得了他的愛情,使他深知代表愛情的鴿子的兩翼如何庇佑了他。
《專使》的內容稍有不同,它寫美國東部某鎮工業巨富的兒子在巴黎被情婦所迷,他的母親派遣專人從家鄉來到歐洲,勸說兒子回家繼承家業。這時兒子已非過去粗魯的少年,在情婦的影響下,他舉止儒雅,文質彬彬。於是這個專使全力支持情婦把他留在巴黎,並認為他此時的生活內容比在家鄉時大為豐富,諄諄囑咐他使生活更為豐富。這與他的母親的願望相反,於是她又另派了幾個專人來到巴黎,其中有一個能夠吸引兒子的美麗的少女,兒子其實很想順從母親的心願,第二批派來的專人看來是能夠完成使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