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中講述了北方軍隊中一個陣亡的農民士兵家中的動人故事。士兵彼德負了重傷,住在醫院裏,即將犧牲。為了通知他的家庭,也為了安慰他的父母,由旁人用彼德的名義代寫了一封信寄回家裏。此時正是秋天收獲的季節,父親在田裏勞動,母親在家裏。信差到了,門前遊戲的年幼的妹妹從田裏叫來了父親,從家裏叫來了母親。豐收時節,果實累累,雨後晴空,美麗無比。年老的母親帶著不祥的預感來到門前。撕開信封一看,雖然簽的是兒子的名,又是兒子的口氣,但卻是旁人的筆跡。信中告訴家裏的人,他受傷住了醫院,又安慰他們,“不久就會好轉”。顯然,安慰是沒有用的。老母親站立不穩,斜倚門柱,麵色慘白,四肢無力。女兒們圍在四周,大女兒在一旁安慰。但這是不必要的,因為早在母親送她的兒子(“那個勇敢而單純的靈魂!”)遠征的時候,她已經準備著他的犧牲了。這首詩通過這個普通、樸素的故事,指出這樣一個事實:正是這些勇敢淳樸的農民為戰爭付出的代價最大,而戰爭之取得勝利,也正是由於這些勇敢淳樸的農民母親和兒子。

詩人為我們塑造出一個非常感人的母親的形象,同時,農民戰士雖未出場,卻也栩栩如生地浮現在我們眼前。這首詩的藝術技巧也很成熟,它既是一首敘事詩,訴說一段感人的故事,同時又是一首有動作、有對話的詩劇和抒發詩人主觀感受的抒情詩。它還利用了對比的手法,用富饒、寧靜的俄亥俄秋郊田野景色來襯托這幕悲劇,使之更加感人。

欲望三部曲

《欲望三部曲》是20世紀美國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家西奧多·德萊塞(1871~1945)的一部長篇小說,由《金融家》(1912)、《巨人》(1914)、《斯多噶》(1947)三部作品組成。最後一部由他的妻子續完最後一節,在他身後發表。

三部曲描寫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美國壟斷資產階級攫取財富和權力的過程,揭示資本主義從產生、發展到滅亡的不可抗拒的曆史規律。德萊塞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好色而又貪婪的金融資本家柯帕烏的典型形象。小說以柯帕烏從發跡到死亡的一生為主線,以費城、芝加哥、紐約、倫敦等大城市為主要舞台,用大量生動的事實和逼真的畫麵,廣泛地揭露美國壟斷資產階級在政治、經濟、法律、道德等各個領域裏的黑暗內幕。這是一幅以潑辣的筆和重彩濃墨所描繪的美國資本主義發展的曆史畫卷,是較早描寫壟斷資本家的豺狼本性和醜惡靈魂的作品之一。

《欲望三部曲》的第1部寫柯帕烏的發跡,寫他因盜竊公庫而入獄,被判4年徒刑。第2部寫他出獄後野心不死,精力未減,重整旗鼓而一度成功,生活上也更加腐化,後來在競爭中遭到挫敗,被迫離開芝加哥。第3部寫他在芝加哥失敗後,與英國金融資本家發生聯係,把自己的資本投入倫敦地下鐵道的建設工程,直寫到他死亡。柯帕烏從一個掮客發跡而成為小商人、資本家、百萬富翁以至金融巨頭,一生道路上充滿了血汙和邪惡。他像一頭野獸,一切行為全受貪婪殘暴的本能所支配;也像野獸一樣,雖困猶鬥。他不知道有什麼法律、倫理、道德。作者的生物社會學觀點在這一形象上得到充分體現。他把資本家之追逐利潤看作是資本家主觀的、本能的、心理的特性,而不是導源於資本主義大生產的機製。受這種觀點的影響,他對於柯帕烏的欲望衝動、精力、才幹,有時也不免流露出欣賞的心情。

三部曲還通過資本家之間的一場場惡鬥,生動地描繪了在資本兼並過程的殘酷和不擇手段。競爭雙方不僅使用了經濟手段,而且常常求助於政治手段以至刑事犯罪手段。小說接觸到了資本與政治的關係,雄辯地揭露了金錢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作用以及美國兩黨政治的虛偽性。金錢可以左右美國的政治,金錢可以買動一切,從流氓打手到兩黨要員,甚至資本家的老婆和女兒。

喪鍾為誰而鳴

《喪鍾為誰而鳴》是海明威的又一部作品。海明威一方麵繼承了馬克·吐溫等人的現實主義傳統,另一方麵又在創作思想和創作方法上進行革新,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對現當代美國和世界文學產生過重要的影響。

《喪鍾為誰而鳴》以西班牙內戰為背景,通過後方一支遊擊隊的一次軍事行動,展現了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鬥爭的廣闊畫麵。羅伯特·喬登是一個美國人,他自願參加到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鬥爭的行列中。按照俄國將軍戈爾茲的指示,他的任務是配合當地遊擊隊在共和國部隊發動進攻之前炸毀一座有戰略意義的橋梁,以便阻止法西斯軍隊過河攔截。喬登與遊擊隊員們一起呆在山上的一個岩洞裏,他發現遊擊隊員士氣低落,特別是他們的首領帕勃羅是一個狡猾的人,缺乏勇氣,對自己的事業沒有信念。喬登爭取到帕勃羅的妻子皮拉爾的支持,遊擊隊的其他成員也站到了喬登一邊。但是內部尖銳的對立情緒以及一場嚴重的暴風雪增加了喬登的困難。附近山上另一支遊擊隊的領袖艾爾·索多答應派人支持他,然而他們的行蹤被敵人巡邏兵發現,他們雖然打死了敵人,卻招來了法西斯飛機的猛烈轟炸。這時消息傳來,戈爾茲將軍的進攻計劃可能已經泄露,法西斯軍隊已經作好了反擊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