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莫希幹人

《最後的莫希幹人》是美國作家庫珀的長篇小說,發表於1826年。

故事發生在18世紀中葉,英、法殖民者正為瓜分美洲大陸進行激烈的戰鬥。英軍少校海沃德帶著上司的兩個女兒科拉和艾麗絲等人前去威廉·亨利要塞。途中遭到印第安部落馬誇斯人的襲擊後被俘,酋長馬古亞欲和科拉結婚以報複其父對他的羞辱,遭到拒絕。在印第安人安卡斯、赫克等人的援助下,科拉等人逃了出來。馬吉亞帶領休倫族人和英軍進行激戰後,科拉等人重又被俘。科拉被關在雷那匹族的村莊裏,馬古亞騙取了雷那匹人的信任,企圖占有科拉。當雷那匹人知道安卡斯才是莫希幹族的真正酋長時,十分氣憤,在安卡斯的帶領下殲滅了休倫族人,安卡斯、科拉也被殺死。

小說生動地再現了美國18世紀的風土人情,對破壞大自然原始風光的所謂文明者進行了批評和譴責,著力塑造了印第安人英勇頑強、行俠仗義、熱愛大自然的光輝形象,突破了以往作品中對印第安人的醜化描寫,寫作上雖然情節曲折但有些生硬刻板,略嫌粗糙牽強。

白鯨

《白鯨》美國作家赫爾曼·梅爾維爾的長篇小說,寫於1851年。

小說的故事梗概如下:

伊希梅爾酷愛冒險,他來到捕鯨船當了一名捕鯨手。船長埃哈伯用一枚西班牙金幣獎勵捕殺白鯨莫比·狄克,據說是它奪走了埃哈伯的一條腿。在緊張激烈的捕鯨過程中,雖然有不少的鯨被捕獲,但始終沒有看見莫比·狄克。終於白鯨的身影出現了,它在毀壞了好幾條捕鯨小船之後,又折斷了埃哈伯的假腿。在最後一天的較量中,它撞沉了埃哈伯的船,埃哈伯抓住魚叉,被中了魚叉瘋狂遊動的白鯨拖走了。除了伊希梅爾以外,其他人都葬身海底。

作者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曆,加以豐富的想象,向讀者展示了一幅驚心動魄的人與獸搏鬥的壯麗畫卷。歌頌了以埃哈伯為代表的不畏強暴、不屈不撓勇敢地和邪惡作鬥爭的精神。小說結構嚴謹,情節跌宕起伏,曲折生動,寓意深刻。小說以寓言和象征手法貫穿全文,人們普遍認為這部小說是19世紀美國小說的頂峰。

湖濱散記

《湖濱散記》是美國作家梭洛的散文集,出版於1854年。

作品敘述了作者在華爾登湖畔蓋的小木屋裏生活的情況及感受。在山清水秀的大自然中,他花費了許多時間思考人生、自然、文明、進步等問題。在空曠寧靜的森林裏,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舒暢,心靈得到了淨化。他認為在美國物質文明日益發展的年代,來到與世隔絕的華爾登湖畔修身養性真是一種絕妙的精神享受。

散文表達了作者逃避喧囂的社會、尋求解脫的思想,對美國當代社會發展過程中存在的貪婪、腐敗、虛偽提出了尖銳的批評,指出“使人墮落的不是食物,而是飲食者的欲望程度太高”,“城市人的懶惰是無知和肉欲叢生的根源”,認識深刻,切中要害,發人深省。

散文文筆清麗,描寫細膩,風格溫婉,語言清新,充滿詩情畫意,有較強的抒情色彩和藝術感染力。這部作品是美國早期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品,也是作者的代表作。

熱愛生命

《熱愛生命》是美國現實主義作家傑克·倫敦的作品,是短篇小說《北方故事》中最富藝術感染力的一篇。

《熱愛生命》描寫了一個彈盡糧絕、孤獨無援的淘金者7天7夜的求生經曆。小說一開始就以毫無雕飾的冷峻筆調,把讀者帶進北極圈內的荒野峽穀這樣一個特定的自然環境。置身於其中的主人公,麵對嚴酷的現實,不得不擊碎空幻的黃金夢,而以自己作為勞動者的素質、潛能和意誌,去對付自然界的暴虐,竭盡全力改變自己危在旦夕的命運。在走出極地的漫漫跋涉中,連續5天的饑餓和疲勞,使他幾乎失去思考力,不知道什麼時候露宿,什麼時候啟程,一到垂危的生命閃爍起火花,他就慢慢地向前匍匐著,滾動著,一隻過路的熊向他發出了試探性的咆哮,他也用生死攸關時刻激發出的勇力支撐自己站起來,對著黑熊發出渴望生命的喊叫,竟然嚇跑了這隻龐然大物。

三三兩兩的狼從他麵前溜過,也避開這個雖然力已殆盡,卻仍然顯示生命存在的“奇怪動物”。在他身後爬行過的地方,留下了斑斑點點的鮮血。就在臨近北冰洋的時候,他發現一隻饑餓的病狼用它那昏暗無光的眼睛死盯著他,一路舔著他留在地上的血漬。他一路爬行,病狼一路跛行,兩個奄奄一息的生靈在荒原展開了一場生死格鬥。每當病狼向他貼近,急促的喘息聲便使他驚醒,病狼立刻被嚇得一跛一跛地跳開,這場可怕的拉鋸戰一直持續了很長時間。終於,狼的牙扣在了他的手上,他順勢扼住狼的牙床,用另一隻手把狠抓住,經過一番掙紮和搏鬥,他把全身重量都壓在狼的身上,但兩手已無力把它掐死,就用牙緊緊咬住狼的咽喉。半個小時後,一股暖和的液體流進他的喉嚨,他翻過身來,又陷入昏迷之中。三個星期後,他躺在捕鯨船上,向人們不連貫地談到自己所經曆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