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宋師伐遼(2)(1 / 2)

吳用等兄弟慌忙抽兵器進行反擊。遼兵足有萬人,宋兵被殺了個措手不及,不到一個時辰,五千將士死傷大半。吳用眾兄弟殺紅了眼,花榮站在馬上,瞅準那些“宋裔遼人”,一箭一個,接連射殺了三十餘個,猛地數十名遼兵向他奔來。花榮抽箭在手,箭餘連珠,奔在前麵的五六個遼兵,相繼伏倒,等花榮再想伸手取箭時,箭弄已空。而這時,遼兵已來到馬前,一遼兵砍倒戰馬,其他遼兵蜂擁而上,可憐花榮,便被亂刃砍死。

呼延綽離花榮最近,猛然見花榮犧牲,大叫一聲,雙鞭左右亂打,已失去了理智,在他周圍的遼兵,眨眼間被砸倒十幾人,而呼延綽身上挨了十幾刀。

吳用在遠處看了,叫道:“呼延兄弟,不要分神。”呼延綽愴聲道:“吳用哥哥,花榮兄弟已經去了。”這一聲悲憤喊叫,其他兄弟都聽到了,無不虎目含淚。

在眾兄弟中,呼延綽與花榮關係最好,剛才,花榮站於高坡之上,居高臨下,一開始箭失所到之處,全是呼延綽身邊敵人。呼延綽知道花榮是為自己解圍,於是他試圖靠近花榮,與他互為照應。但是,後來遼兵越湧越多,像浪頭一樣,他被衝開了。

花榮一死,呼延綽悲從心來,像一頭發瘋的獅子,躍入遼兵中,一陣亂打,眨眼間又有十幾個遼兵倒在血泊之中。然而呼延綽在悲憤之際,鞭路招式便全無章法,隻管進攻,不管防守,身上刀槍之傷越來越多,最後,他被遼兵一槍從後貫入,直透前心。呼延綽大叫一聲,回頭一鞭砸在持槍的遼兵頭上,身子踉蹌了數步,雙鞭高舉,一時,周圍的遼兵駭然,紛紛後退,呼延綽又向前邁了幾步,終於仆倒在地,死時,雙鞭仍然高舉。

花榮、呼延綽死後,關勝和柴進也先後體力不支,被遼兵亂刃砍死。

吳用奮力用刀劈開一條血路,來到楊誌身邊,此時,兩人都成了血人,根本不知自己受了多少處傷。

吳用道:“兄弟,哥哥掩護你,快搶戰馬逃回去。”楊誌道:“哥哥,兄弟掩護,你走。”吳用急道:“兄弟不必爭了,前麵有一員騎兵,來,你踏在哥哥肩上。”楊誌望望吳用,卻沒有動。吳用大喝:“兄弟,大局為重。”楊誌眼裏一濕,一咬牙,跳到吳用肩上,然後雙手用力一揮,將楊誌遠遠地扔了出去。楊誌身在空中,朝後一望,隻見吳用雙手高舉,十幾杆槍插在身上。楊誌雙眼一閉,猛地睜開,看看飛到那騎兵頭頂,大喝一聲,一刀將其頭顱砍下,然後拍馬而走,終於逃了回來。

見了童貫,楊誌揭穿了郭藥師的詭計。童貫大怒,親自查點楊誌的傷,見其身上共有大小三十餘處槍口和刀痕。童貫讓楊誌回去養傷,然後命人迅速向左右兩路軍都統送信,要合擊涿州。

劉延慶和種師道接到童貫之命後,迅速從左右合擊而來,一時宋兵成三麵圍殲之勢,遼兵在幾次戰爭中損失慘重,最後,郭藥師屈膝投降,並獻出了涿州和易州。

劉延慶非常得意,征西夏時,王厚處處對自己的作戰能力不信任,如果他還活著,我定要去羞辱他一番(王厚於大觀年間去世)。

郭藥師之所以投降,一則受童貫大軍的壓力所迫,再則,遼國新政權已經對他產生了極度的不信任,三則,其本是個追求前途的人,見遼國大勢已去,便要棄暗投明。

宋國大兵壓境之際,正是李處溫走下權利之顛時。李處溫在遼失寵,便向蕭太後建議,投降宋國。蕭太後大怒,以擾亂軍心為由,割了李處溫的太尉一職。耶律延禧之時,李處溫官拜相位,是排名僅在蕭奉先之下的重臣。耶律延禧逃亡後,李處溫開始輔佐遼國新政權,但是,他素來看不起耶律淳,何況耶律淳的老婆呢?李處溫見新遼已經是蕭太後和蕭幹的天下,自己再也不會擁有昔日的榮耀,於是暗起叛心,開始派心腹家人去聯係童貫。童貫聽說李處溫要降,非常高興,親筆寫了一封鼓勵信,告訴李處溫,隻要他肯將新遼目前的軍事戰備實力及布防情況詳細地寫下來,自己便親自去迎接他,並在皇上麵前保舉其為宋國高官。

李處溫的家人帶著這封童貫手書潛回,誰料,還沒等回到李府,便被蕭幹派來監視李處溫的人抓住了,從衣服的夾層裏搜出了那封絕密信。蕭幹將信呈給蕭太後,蕭太後大怒,馬上派人將李處溫砍了頭。

李處溫雖然沒有叛變成功,但是,接下來蕭太後的舉動卻促成了郭藥師等人的叛離。由於李處溫是漢人,因此,在蕭太後心裏,開始對漢人不再信任。她秘密和蕭幹磋商,說道:“幹爹,從李處溫事件上看,我新遼政權存在著不可估計的隱患,那郭藥師等人乃漢人,會與我們契丹一族同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