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宋師伐遼(2)(2 / 2)

蕭幹也開始猶豫,道:“從我大遼重用的這些漢人看,他們頗多機心,且反複無常,確實不宜留用。”兩人想法逐漸統一,開始謀劃如何剝奪郭藥師等人的權利。

當時,郭藥師正在前線奮勇抵抗宋兵,蕭太後卻派了蕭餘慶來監軍。蕭餘慶到來後,馬上統計“常勝軍”編製,及將士戶籍。郭藥師猜測要出大事,於是囚禁了蕭餘慶,帶著部下投降了童貫,並獻出了涿州和易州。

童貫得了兩城,奏表高興,趕緊寫奏折,上報徽宗,並大大地說了郭藥師幾句好話。徽宗封郭藥師為恩州觀察使。

然而,在接下來的燕京之戰中,童貫卻倍嚐了失敗的滋味。

燕京即今北京,乃兵家重地,大宋要奪回的燕雲十六州之首。如果奪回來,對本次出師的意義極大。因此,童貫命都統製劉延慶率十萬精兵與遼軍首腦蕭幹展開對決。

宋、遼雙方都是以主力對主力,所以交戰數日,未見成果。

劉延慶並無清晰地作戰思路,行軍也無紀律,一路上,部隊拖拉而行,毫無戒備之心。郭藥師作為降將,深為憂慮,他跨馬攔住劉延慶,道:“劉將軍,我兵如此行軍,如遼兵左右突襲而至,首尾不能呼應,必定潰敗。”

劉延慶大笑搖頭:“郭將軍危言聳聽,我軍勢猛,俗話說,兵過五萬,無邊無沿,兵過十萬,通地連天,如此氣勢,遼人哪敢進犯,怕是聞之抱頭鼠竄呢。”

郭藥師苦笑道:“劉將軍不聞行戰須先行軍,行軍須先治軍的道理嗎?作為一軍之帥,須有治軍的明澈思路,使軍紀嚴明,時刻處於戰備狀態,才能提高戰鬥力,以一擋十,甚至不戰自勝。”

“郭將軍既然有如此韜略,何以敗給我劉延慶?”

郭藥師語噎,隻好暗歎,不再進諫。

兵至良鄉附近,遼將蕭幹帶兵列陣,劉延慶迎戰,遼人戰鬥力強過宋兵,宋兵一路行軍,疲憊不堪,被遼人一衝,不戰自亂,敗退十餘裏,安下營寨。

簫幹令人在寨前挑戰,劉延慶滿臉猶豫之色,閉門不出。

郭藥師問道:“將軍所慮何事?”劉延慶道:“吳用等梁山六將,乃童大人的得力幹將,被你設伏殺害五將,宋兵五千將士隻活回一個楊誌,童大人心中的氣憤可想而知,咱們首次迎敵,便遭到衝擊,如果下一戰,咱們再不勝,怕是童大人會遷怒於本將。”郭藥師聞言道:“末將對蕭幹非常理解,他這個人隻憑一股作氣,我兵吃虧在站腳不穩上,隻要重新調整,必定可以勝之。”劉延慶道:“你怎麼知道必可勝之?”郭藥師道:“蕭幹兵不過萬人,如何能擋我近十萬大軍。”劉延慶道:“本將此來,非要和遼人力拚,而是要收複燕山,蕭幹兵出,燕山必虛,我們可以以一支奇兵,繞路而去,突襲燕京,隻要我們得了燕京,縱便犧牲再多的將士,童大人也會歡喜。”

郭藥師暗歎,心道,自己本指望棄暗投明,背遼向宋,誰知宋將如此無能,難道自己選擇錯了嗎?

劉延慶見郭藥師沉吟,便道:“郭將軍,你投宋以來,還未立大功,這次就給你一個機會吧,你可為向導,與犬子劉興世、大將高世宣率兵五千,繞路突襲。”郭藥師卻說無果,隻好接令。

郭藥師、劉興世與副將楊可世、高世宣帶著數千人的突擊隊,經過半天的奔波,來到燕京城下。將門有虎子。劉興世少年英雄,一杆點鋼槍少有敵手。

宋兵如天兵忽降,守城的遼兵一時如墜五裏舞中,哪裏還有抵抗力,被劉興世上前啪啪幾槍,接連刺死數人,然後跨馬躍過護城河,挑落門栓,點鋼槍朝天一揮,宋兵殺進城內。

當蕭太後被押出皇宮時,郭藥師得意洋洋地說:“太後,想不到吧,我姓郭的會成為你的敵人。”蕭太後道:“不,你我還是朋友。”郭藥師一愕。劉興世卻聽出了蕭太後的話中之音,道:“如果蕭太後可以下旨招集手下投降,本將可向父帥求情,饒你一條性命。”郭藥師這才明白蕭太後的意思,忙說:“是啊,你瞧我老郭不是好好的嗎?而且天朝宋君還封了我官呢。”

蕭太後是個聰明人,她一邊口中應允,一邊派心腹急去前線送信。蕭幹聽說宋人掏了自己的老窩,馬上讓大兵後隊變前隊,棄旗而退。

蕭幹之所以棄旗,是為了迷糊對麵的宋軍。果然,宋軍見遼陣中旗幟依然飄揚,並未看出其主力後撤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