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宋師伐遼(3)(1 / 2)

蕭幹大軍火速增援燕京,和蕭太後的親王之師裏外夾擊,頓時殺了劉興世一個措手不及。劉興世和郭藥師頓時陷入了重圍之中,盡管兩人驍勇善戰,無奈遼兵眾多,一波又是一波,鋪天蓋地般湧來,哪裏殺的盡。危急之中,一員小將跨馬提槍,如虎入羊群,眨眼間殺出一條血路,來到劉、郭麵前,叫道:“劉將軍、郭將軍,跟我來。”

說話間,那少年撥轉馬頭,長槍一掃一片,引領劉、郭奮力殺出重圍,逃向兩軍陣前。蕭幹率大軍隨後掩殺,兩軍陣前的宋兵見劉興世和郭藥師敗回,而遼國勢如下山之虎,一時嚇得回頭便跑。

正所謂兵敗如山倒,此戰劉延慶損失慘重,已經無力再組織對遼的反擊。

宋軍全線撤退三十餘裏,遼兵不敢遠離燕京,這才收住攻勢。

劉興世和郭藥師紛紛向那少年將軍道謝。劉興世抱拳道:“不知兄弟高姓大名?”那少年抱拳回禮道:“在下姓嶽名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氏。”劉興世見其年齡和自己差不多,槍法卻如此出神入化,心中欽佩不已。

整軍後,劉延慶發現十萬大軍隻剩下七萬餘人,隻好向童貫請罪。童貫見劉延慶大敗,非常惱火,暫時收了他的兵權,貶筠州安置,另派種師道率五萬人馬繼續攻城。

種師道率領王淵、韓世忠、劉興世、嶽飛等將士,將燕京形成合圍之勢,無奈由於童貫進軍時錯失了良機,燕京對麵已經築成了堅固的防禦陣地,陷坑、蒺藜壕上都用樹枝搭好,灑了一層土,宋兵一踏上去便陷入坑中,遼兵呼啦一下鑽出來,亂將陷阱中的宋兵亂刃刺死。

結果,攻勢堅持了三天,宋兵又損失了八千餘人。

種師道派王淵與劉興世、嶽飛帶領三千人馬,繞道而去,欲學劉興世突襲燕京城。但這次和上次不同,上一次,劉興世突襲燕京時,遼兵主力都在前線上,而這一次,遼兵退守城中,區區三千人馬孤軍深入,豈有不敗之理。

蕭幹見了孤軍深入的宋兵,親率大軍掩殺而出。王淵幾乎墜馬而死,身上挨了十幾刀,幸虧韓世忠、劉興世、嶽飛三人拚死相救,幾人才殺出重圍,回歸本部軍隊。

幾場交鋒下來,宋兵已經失去了作戰信心。種師道見軍心已經渙散,攻城無望,於是垂頭喪氣地向童貫彙報。

童貫大怒,寫了份奏表上去,將幾場失敗的原因都推在種師道身上。徽宗下旨,貶種師道右衛將軍致仕,基本屬於退養了。

接下來,童貫開始考慮如何取得燕京。他清楚地知道,宋兵多年來疏於訓練,戰鬥力大大減弱,何況自己帶領的這些將士,多是西征舊部,對北部地形不熟,也不善於平原作戰。看來,隻好寄希望於金國了。

於是,童貫派馬擴為使,前往金國,要求金人代為攻克燕京,並許以條件。

本來,在“海上盟約”中說的清楚,金人不可逾越燕雲等地。但是,既然宋人自己提出來,金人就不在乎了。何況,此時金人對宋人的感覺已與先前不同。通過對遼國勢如破竹地攻擊,金人越來越自信,又通過對宋國戰鬥力的觀察,使金人萌發了統一天下的念頭,而燕雲之地,恰恰是進攻宋國的戰略要地,金人當然要逾越了。

阿骨打打好了如意算盤,派撻懶為總指揮,完顏宗望、金兀術、粘罕分兵三路,殺向燕京。金兵的到來,使燕京的蕭太後和蕭幹等人大為震驚,慌忙給平州等地的遼兵留守下達攔截命令。遼樞密使蕭得裏底帶領一萬五千名勤王之師,在營州和灤州各地擺下陣勢,意圖封堵住金人的鐵騎。

撻懶來勢如潮,蕭得裏底的阻擋不過像一塊礁石。望著漫天而過的金人,遼人全無鬥誌。蕭得裏底隻好跨上戰馬,親自提刀上陣,衝向金兵。撻懶見陣勢中有一員遼將來往殺戳,轉眼間有幾十名金兵死於其刀下,便問左右那人是誰,有人認識蕭得裏底,便告訴了他。撻懶一聽,便躍馬衝了過去,兩人一照麵,蕭得裏底以為對方隻是一員普通將士,攔腰便是一刀。撻懶乃是武林高手,豈是一般將士可比。隻見他忽地從馬上躍起,撲向蕭得裏底。蕭得裏底大驚,刀至中途,趕緊回抽,刀尖朝撻懶的腳心戳去。他算定即是再好的輕身功夫,在下落之勢時,也難以變動身法。誰知,撻懶並非一般的武士,他身子往前俯衝,腳尖一踏對方的刀,已經落在馬屁股上。蕭得裏底再想回身已經慢了,撻懶的刀已經架在了他的脖子上,隻好束手就擒。

營州和灤州等地一失,燕京等於沒有了屏障。在金人的猛烈進攻下,燕京終於淪陷。北遼曹勇義、左企弓、康公弼、虞仲文、張彥忠、劉彥宗等官員紛紛投降,阿骨打沒有難為他們,升劉彥宗為左仆射,左企弓等下放撫定、燕京福建州縣任職,而蕭太後與蕭幹去了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