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期最優秀的浪漫主義詩人是何塞·德·埃斯普龍塞達(1808~1842),其抒情詩對不平的社會表示憤恨,並對帝製和教權提出抗議。他還寫了詩劇《薩拉曼卡的學生》。何塞·索裏利亞·伊·莫拉爾(1817~1893)也是名噪一時的浪漫主義詩人和戲劇家,以寫作傳奇敘事詩見長,題材都采自中世紀傳奇故事。其詩劇《堂胡安·特諾裏奧》以詩句韻律優美取勝,至今仍為深受觀眾歡迎的保留劇目。後期浪漫主義詩人古斯塔沃·阿道弗·貝克爾(1836~1870)和羅薩莉亞·德·卡斯特羅(1837~1885),發展了前一輩浪漫主義詩人的風格,使之更加優美,更加純淨。

由於19世紀的西班牙一直處於資產階級與封建專製進行殊死搏鬥的狀態,是一個革命烽火此起彼伏,充滿騷亂、動蕩的時代,在文學上表現為各種流派紛陳雜處,互有消長,均未能得到充分發展。馬裏亞諾·何塞·德·拉臘(1809~1837)是介於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之間的作家,曾用筆名“費加羅”發表大量針砭時弊、抨擊黑暗的雜文,也寫了許多描寫風俗的優美小品。風俗派作家除拉臘外,還有塞拉芬·埃斯特瓦內斯·卡爾德隆(1799~1867)和拉蒙·德·梅索內羅·羅馬諾斯(1803~1882),前者所著《安達盧西亞景象》,後者所著《馬德裏風情》,均以細膩的筆調描寫當地風土人情。女作家費爾南·卡瓦列羅(1796~1877)認為“小說不是臆想的產物,而是觀察的結果”。她以民間女歌手的生活為題材創作的《海鷗》,是西班牙第一部現實主義的小說。佩德羅·安東尼奧·德·阿拉爾孔(1833~1891)則帶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著有大量取材於民間生活的短篇小說,其名作為《三角帽》。地方派小說家的代表人物為何塞·馬裏亞·德·佩雷達(1833~1906)和胡安·巴萊拉(1824~1905),前者以細膩的自然景色描寫見長,謳歌農村的古老宗法製度和風俗習慣,後者以嚴謹的散文描繪安達盧西亞貴族社會的風尚,側重於人物的心理描寫。

19世紀後半葉西班牙現實主義小說的傑出代表作家是貝尼托·佩雷斯·加爾多斯(1843~1920),他的46卷的巨著《民族軼事》,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開始以來70年的西班牙曆史。作品充滿鮮明的愛國主義色彩,突出了人民群眾在曆史進程中的重大作用。他的其他小說《悲翡達夫人》和《格羅利婭》,反映出作者的反封建、反教會的民主思想。另一位現實主義小說家克拉林(1852~1901),以長篇小說《女當家的》和《獨生子》聞名,作品帶有自然主義色彩。女小說作家埃米利亞·帕爾多·巴桑(1852~1921)在文學評論集《震動人心的問題》中解釋和捍衛了自然主義的文學理論。巴倫西亞作家維森特·布拉斯科·伊巴涅斯(1867~1928)的早期作品具有明顯的自然主義傾向,表現了對被壓迫者的同情,對黑暗社會的批判。另外還有阿曼多·帕拉西奧·巴爾德斯(1853~1938),他的作品提供了社會生活各方麵的真實畫麵,筆調輕鬆詼諧,寓意深刻。

與小說相比,現實主義的戲劇和詩歌顯得較為遜色。著名劇作家何塞·德·埃切加賴(1832~1916)的作品問世,才使沉寂了半個世紀之久的西班牙戲劇得以複興。他的《偉大的牽線人》使他博得盛名。後來華金·迪森塔·貝內迪托(1863~1917)發表了以工人的生活和鬥爭為題材的《胡安·何塞》,開創了社會戲劇的道路。現實主義詩歌雖不突出,但流行很廣,其代表作家是拉蒙·德·坎波亞莫爾(1817~1901)。另外還有從事民歌創作的加斯帕爾·努涅斯·德·阿爾塞(1834~1903)。在文學評論方麵,則以畢生致力於文學研究工作的馬塞利諾·梅嫩德斯·伊·佩拉約(1856~1912)最為著名。

近代愛爾蘭文學

從17~19世紀,由於英國的入侵,愛爾蘭文學的發展受到阻礙,文學也漸漸趨於向民間靠攏,大多數作者以英文寫作。

18世紀末年,法國革命震動了愛爾蘭,文學上表現為政治性謠曲的流行,他們用辛辣的文字嘲笑英國殖民當局,而歌頌了從伍爾夫·通直到艾密特的各時期的愛爾蘭誌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