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中葉,烏克蘭出現了一批現實主義作家,如涅楚伊·列維茨基(1838~1918)、斯維德尼茨基(1834~1871)、帕納斯·米爾內(1849~1920)等。他們的創作致力於反映社會現實問題。馬爾科·沃夫喬克(1833~1907)的《民間故事》,描述人民對農奴製的憎恨。

19世紀80年代,烏克蘭的戲劇衝破沙皇的種種禁令,空前地活躍起來。著名的劇作家有米·彼·斯塔裏茨基(1840~1914)、馬·魯·克羅皮夫尼茨基(1840~1910)等,他們以鋒利的筆觸提出尖銳的社會、道德、心理問題。

民主主義作家著名的伊·雅·弗蘭科(1856~1916)的作品最早塑造了工人的形象。著名的帕·阿·格拉鮑夫斯基(1864~1902)、列·烏克蘭英卡(1871~19131、米·米·柯秋賓斯基(1864~1913)等人的作品,表達了對階級和民族壓迫、對人身奴役的抗議,支持俄國無產階級的革命運動。這個時期著名的西烏克蘭作家有馬·沙什凱維奇(1811~1843)、尤·費吉科維奇(1834~1888)、瓦·斯捷凡尼克(1871~1936)等。

十月革命勝利後,在建立蘇維埃政權的年代,烏克蘭文學經曆了一條曲折的發展道路:作家隊伍分化、資產階級頹廢文學出現、無產階級文化派對優秀古典文化遺產的否定、各種色彩的文藝團體的產生等。烏克蘭文學在與各種錯誤傾向的鬥爭中得到了發展。

20世紀20年代,烏克蘭文學發展了中、長篇小說體裁。剛開始的社會主義建設在狄青納(1891~1967)的《烏克蘭吹來的風》(1924),庫利克(1897~1941)的《康複》(1923)、《年輕的心》(1923)等作品中得到了反映。戈洛夫科(1897~1972)的長篇小說《雜草》(1927)首先塑造了農村黨員的形象,潘奇(1891~1978)在《我們時代的故事》(1927)中,對塑造工人階級的典型作了嚐試。

20世紀30年代,一批年青作家登上文壇,其中有劇作家柯涅楚克(1905~1972)、詩人岡察連科(1908~)、彼爾沃馬伊斯基(1908~1973)和散文作家斯米良斯基(1904~1966)、雷巴克(1912~1978)等。

這一時期反映社會主義建設的作品有庫茲米奇(1904~1943)的《渦輪機》(1932)、柯秋巴的《新岸》(1933~1937)。寫農村題材的作品有別澤克的《進入創造性的日常生活》(1931)、戈爾吉因科的《種子》(1933)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反映蘇維埃人的新特點的作品有雷裏斯基(1895~1964)的詩集《重量的標記》(1932)、揚諾夫斯基(1902~1954)的長篇小說《騎士們》(1935)、巴讓(1904~)的敘事長詩《不朽》(1937)等。

戲劇作品有米基琴科(1897~1937)的《專政》、《閃耀吧,星光!》、《祖國的姑娘們》,柯涅楚克的《艦隊的毀滅》等。

在反對德國法西斯入侵的年代,作家們創作了許多表現烏克蘭人民抗擊侵略的英雄氣概的優秀作品,如巴讓的《宣誓》、狄青納的《朋友的葬禮》、雷裏斯基的《渴望》、馬雷什科(1912~1970)的《兒子們》、柯涅楚克的《前線》等。

近代白俄羅斯文學

近代以後白俄羅斯與俄羅斯的合並,並沒有使文學發展的條件得到改善,當時的文學隻能以手抄本的形式流傳,因而許多作品後來均已失傳。

19世紀初出現了重要長詩《塔拉斯在帕爾納索斯山上》,作者不詳。這首長詩表達了對被壓迫農民的同情,對農奴製的憎恨,語言豐富,形象生動。

著名農奴詩人巴甫柳克·巴赫裏姆也屬於19世紀前半期,生卒年月已難考證。他的父親曾因參加農民起義被判死刑。巴赫裏姆則因寫詩反對地主被罰當兵,4部詩集也遭沒收,流傳至今的僅有詩一首。

在卡林諾夫斯基領導的農民起義時期(1863~1864),有過不少用白俄羅斯語寫的詩歌和詩體宣言(包括卡林諾夫斯基自己的作品)。

除此之外,雷平斯基的作品則反映了波蘭農奴主和民族主義者的利益,以牧歌情調描繪農民生活。

這個時期白俄羅斯自由主義貴族文學的代表是詩人和劇作家杜寧·馬爾青凱維奇(1807~1884),他在農奴解放前寫的作品中,用現實主義手法描寫農民的勞動,但也美化農民與地主之間的關係和宗法製的農村生活。在19世紀60年代以後寫的作品中,尖銳地刻畫了沙皇官吏的貪汙受賄和資產階級的剝削本性。他的作品雖然有其局限性,但至今仍有藝術和認識上的價值。

19世紀後半期白俄羅斯最傑出的詩人是鮑古舍維奇(1840~1900)。他出生於小貴族家庭,上過彼得堡大學,因參加學生運動被開除。1863年,他在卡林諾夫斯基的起義隊伍中戰鬥受傷,流亡烏克蘭達15年之久。他最初的兩部詩集《白俄羅斯牧笛》(1891)和《白俄羅斯弦音》(1894),都以假名發表。他熟悉農民生活,詩中充滿對社會的抗議精神,可以說是白俄羅斯現實主義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