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向帝丘店撤退(2 / 3)

解放軍俘虜始終沒有言語。但是,當傘兵們動手扒去他身上的軍裝時,蔡智誠分明看到,有幾滴眼淚從這漢子緊閉著的雙眼裏悄悄地滑落了下來。

打了大半夜,快速縱隊遇到過華野16師的番號(46團)、18師的番號(53團),還有6縱直屬單位的番號(特務團)。這使得傘兵們一直弄不清村子外麵到底還有多少解放軍部隊,從而給作戰部署造成了很大困擾。

長官們聚在司令部裏商量對策,有的主張立即向北攻擊,收複被解放軍占據的製高點,有的則提議向西攻擊,擊潰已遭到重創的華野53團,掰斷解放軍“兩路合圍”的一支鉗子……各種主意都不錯,可是當羅其陶大隊長問到“解放軍有沒有第二梯隊?萬一預備隊上來了怎麼辦?”大家立馬就傻眼了。

說起來,羅其陶和朱庚揚都不大樂意替傘兵打前鋒。因為他倆的任務隻不過是護送戴參謀長回家而已,根本犯不著來踩楊橋村這趟渾水。特別是現在又發覺快速縱隊當麵的敵情非常複雜,自然就更不願意在這裏沒事找事地瞎摻合,當即就找出一大堆理由,非要立刻返回陳崗駐地不可。老羅和老朱都是少將,而且人家還是軍統的人物,張緒滋這個少將司令也拿他倆沒辦法,一幫人討論來討論去,最後還是讓這夥“袖珍王牌軍”揚長而去了。

缺少了裝甲戰車和生力軍,先前的“反擊計劃”隻好泡湯。傘兵們又回到陣地上老老實實地整修工事,準備繼續防禦解放軍的進攻。

幸好,工兵營從交警總隊弄回來差不多半個基數的機步槍子彈,支撐到天亮應該沒問題。工兵營長還特意弄來了二十箱手雷,專門分發給軍官——1948年的時候,美式手雷已經很少見了,就連傘兵們在戰場上用的也隻是國產的手榴彈。大家看見軍統的手裏居然還有這麼多正宗的洋玩意兒,真是既羨慕又嫉妒。

淩晨三四點鍾正是容易犯困的時候,蔡智誠在陣地上跑來跑去,發現有誰打瞌睡就抽一皮帶。正忙著,忽然看到遊營長慌慌張張地跑過來,陰沉著臉對大家說:“不好了,司令和參謀長都跑了。”

沒有人知道張緒滋等人究竟是怎麼逃跑的。在此之前,蔡智誠一直覺得張司令是個有魄力、負責任的長官。要不是親眼看到司令部裏人去屋空,他還真不敢相信堂堂國軍傘兵司令居然會在戰場上做出這樣丟人的事情。

根據張緒滋自己的敘述,他是跟傘2團團長郭誌持商議過後才離開楊橋村的。這是個死無對證的說法,誰也弄不清是真是假——事實上,司令官開溜的時候,傘2團還在村北與解放軍爭奪製高點,直屬部隊則正在村南維修工事,大家都沒有接到撤退的命令。而跟張緒滋一起逃走的隻有參謀長、副官和幾個衛士,就連政工處長周世鳳都被蒙在了鼓裏,更別說基層部隊的其他官兵了。

主帥臨陣脫逃,部隊的士氣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直屬部隊的幾位營長首先就發了脾氣,逮著特務連長馬相佐開罵:“解放軍的兵力你搞不清,司令官走了你也不知道,你這個情報隊長是幹什麼吃的?”馬大個子被罵得七竅生煙,隻好去找機關的主任參謀們發牢騷,埋怨他們辦事不認真,怎麼會莫名其妙地把司令和參謀長給弄丟了……最想不通的是25師的那位王上校,人家王督察官原本是到傘兵部隊負責聯絡協調的,可誰知道聯絡來協調去,傘兵司令自己逃之夭夭了,卻留下他這個“客人”在陣地上頂缸,實在是太沒道理了。

一幫人又氣又急,趕緊向帝丘店報告情況。黃百韜在電台裏問:“楊橋陣地還能守得住麼?”傘兵這邊異口同聲:“守不住!”黃師長隻好同意大家撤退。

但是,敵前撤退並不是件輕鬆的事。村南這邊還好辦,因為華野52團當時正在接替53團的陣地,戰場上暫時還比較平靜,蔡智誠他們恰好可以借著夜幕的掩護開溜。可村北那邊就困難了,傘兵2團正與解放軍的華野46團和6縱特務團在製高點附近打來打去,隻要稍微往後一退,解放軍立馬就會跟上來。

2團團副梅濟南中校跑來請直屬部隊幫忙,希望他們掩護2團脫離接觸。這事情要換在以前肯定是沒問題的,但現在直屬各營營長們的心情都十分不爽,誰也不樂意幫忙。結果梅團副好說歹說,總算才說動了馬相佐——馬大個子和梅濟南是中央軍校14期的老同學,實在抹不過這個情麵。

梅團副和馬連長往村北去了,其他人則朝著南邊的帝丘店開拔。照例是搜索營在前頭開道,通信兵、工兵和炮兵在後麵跟著。

傷兵也一同上路,能走的自己步行,不能走的由同伴抬著,可就是沒有人願意搭理羅華。羅華原本就拉肚子發燒,再加上先前的激烈戰鬥,結果就“瘟病發作”了。這小子躺在個彈坑裏,兩眼直不愣登,嘴裏“咿咿嗬嗬”,張牙舞爪的,好像是瘋狗一樣。周圍的人都弄不清羅華得的是什麼傳染病,紛紛建議把這家夥丟在這裏算了。可蔡智誠卻不答應,他把這倒黴的貴州老鄉五花大綁地捆在根木杠子上,然後和海國英一起抬著他走。遊樂智營長在旁邊看了直笑,說在他們湖南鄉下,趕集賣豬的時候就是這麼個架勢。

在以往,遊樂智是個比較沉穩內向的人,可那天晚上卻顯得特別激動,東跑西竄,指手畫腳地咋呼個不停。部隊摸黑行進,走到距離帝丘店不到兩公裏的地方,大家忽然聽見遊營長在前麵嚷嚷:“老蔡!蔡智誠在哪裏?快來幫忙修汽車。”

路邊停著一輛裝甲兵學校的戰車,不知什麼原因熄火了。這東西說是“戰車”,其實就是個渾身加裝了鋼板的美式十輪卡,車頭裝了一門直射炮,兩側開了機槍射口,但輪子還是橡膠的,所以你說它是“帶軲轆的裝甲車”也行,說它是“冒充坦克的大卡車”也不錯。這玩意兒是上海、南京幾家造船廠的發明創造,雖然質量不穩定、規格也不統一,但在中國的戰場上卻依然顯得十分威風。

Tip:阅读页快捷键:上一章(←)、下一章(→)、回目录(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