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蔡智誠的觀念中,軍官對榮譽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軍隊的品質。臨離開南京的時候,方先覺將軍也再三強調“困境中的軍隊最重要的是保持秩序和尊嚴”。然而,自從在14軍軍部看見穀炳奎軍長居然也穿著和普通士兵完全一樣的灰棉襖,蔡教官立刻就明白,楊圍子村裏的這支隊伍已經完蛋了。
這時候,楊圍子陣地的東麵、北麵和西麵都受到解放軍強大兵力的壓迫。在西北方向,中野4縱10旅的28、30團以及11旅的32團和13旅的38團正蓄勢待發;在東麵則是新換上來的生力軍,中野9縱(秦基偉部)27旅的79和80團。
當時,守軍對攻擊方的兵力部署情況十分清楚。這倒並不是因為國民黨的情報工作做得好,而是由於人家解放軍根本就沒打算隱瞞。從早到晚,對麵坑道裏的鐵皮喇叭一個勁地嚷:“14軍的弟兄們,我們是某縱某旅,你們已經被包圍了……”、“優待俘虜!不殺不辱!我是某旅某某團,奉勸你們趕快繳槍投降……”、“某縱某旅宣傳隊,現在宣讀告蔣軍官兵書……”、“張老三!我是李老四啊,我現在參加某縱某旅某某團了!這邊有吃的有喝的,你也快點過來吧!”……各種各樣的聲音不絕於耳,讓人想不聽都不行。
如果喊話聲突然停止,那就說明解放軍立馬就要開炮了。4縱和9縱在東西兩邊各布置了一個炮兵連,八門化學炮(重迫擊炮)輪流發射。炮彈在楊圍子陣地上捋過去捋過來,一打就是個把小時。國民黨兵被逼得躲在地洞裏不敢動彈,解放軍就趁機在外麵挖戰壕。等炮火停息之後再聽廣播宣傳,那鐵皮喇叭的喊話聲又靠近了幾十公尺。
“解放軍的大炮真是厲害……”
“那有什麼辦法,要怪也隻能怪我們自己。先丟了開封,讓人家拿著開封的大炮去打濟南;打下濟南,又拿著濟南的大炮去打徐州;現在連徐州也丟了,全部的大炮都拿來打我們,這樣下去誰還能吃得消。”
確實是吃不消。14軍的炮彈早就用光了,炮兵們守著廢鐵一樣的大炮無可奈何,他們的武器早晚也要交到解放軍的手裏。特別滑稽的是,包圍圈裏的國民黨兵還不敢隨便破壞這些沒有用處的裝備。因為人家解放軍已經通過鐵皮喇叭叮囑過了:凡是“破壞武器彈藥及其他軍用器材者”一律按戰犯處置(解放軍總部1948年11月1日發布的《懲處戰犯命令》)。也就是說,在戰場上抵抗一下倒還沒有啥關係,可毀壞東西就不能原諒了——國軍這邊無論當官的還是當兵的個個都希望日後能夠享受到“優待政策”,所以誰也不敢輕易違犯共產黨的規矩,隻好乖乖地把那些寶貝給解放軍留著。
讓蔡智誠十分納悶的是,解放軍怎麼會有那麼多的彈藥和兵力——根據以往的規律,攻擊部隊所攜帶的彈藥基數頂多也就能夠使用七到十天,防守部隊通常隻要撐過這段時間基本上就可以過關了。而這一次,解放軍是大兵團的外線作戰,並且又沒有鐵路或者空中的運輸補給條件,可是大仗打了近一個月,他們卻依然顯得兵員充足、物資充沛,絲毫沒有懈怠的樣子,這真是叫人百思不得其解。
和兩位團長老鄉商討這件事情,何玉林和李劍民也覺得想不通。大家琢磨來琢磨去,總覺得解放軍無論如何都應該是強弩之末了,如果再支撐兩天或許就有可能出現什麼轉機。
按照蔡智誠的看法,戰場的形勢雖然十分被動,但如果彈藥充足的話,第14軍再堅守個兩三天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因為楊圍子的防禦工事建造得確實非常完善。
楊圍子村的東西長150米,南北寬不到100米,地勢平坦,西邊是一片墳地,東南角上有個水塘。14軍在村子周圍築起了高度和厚度均為1.5米的寨牆,寨牆之內以四個母堡為防禦核心,每個母堡又由四至六個子堡拱衛,共同組成了內線陣地;寨牆之外是3米寬、2米深的壕溝,再往外是縱深一百多米的外圍陣地。那裏不僅構築了梅花地堡、暗堡和三角型塹壕,並且還在各種工事的前沿設置了鹿和地雷。內外防禦體係由交通壕和蓋溝(暗壕)密切連接,兵力運動便捷,可以相互策應,在火力配置上則采用正射、側射和倒射打擊組成交叉封鎖網,使整個陣地表麵沒有任何射擊死角。
防守陣地的除了255團,還有14軍軍部直屬隊和第10師的殘餘人員,總共大約一千五百人左右。以楊圍子村的麵積而言,這樣的兵力並不算少。可問題是部隊嚴重缺乏彈藥,炮彈和手榴彈完全告罄,各種槍彈也所剩無幾,步槍兵的子彈平均下來還不到二十發。以這樣的軍需狀況,別說是堅持三兩天,就是再守兩個小時都有點靠不住。
仗打到這個時候,戰場的補充完全依賴空中運輸,整個第12兵團都缺少彈藥。雙堆集的空投點設在18軍的地盤上,後方送來的糧食和彈藥全都掌握在“土木係”的手裏,分配物資的時候就顯得親疏有別——彈藥和糧食首先滿足18軍,其次再分給由18軍派生出來的第10軍。而14軍和85軍都屬於“旁門另派”,隻好看人家的臉色求一點施舍。先前,14軍軍務處的蔣漢廷處長到雙堆集去討要彈藥,剛走到半路就被18軍用衝鋒槍頂了回來。東西沒拿到還挨了一頓臭罵,蔣上校氣得直跳腳,差點沒把隊伍拉出去搞火拚。
其實,空投場地就在楊圍子的西南角,距離14軍並不遠。但18軍卻把那片區域設成了自己的禁區,根本不許其他部隊靠近。這樣一來,各部隊與18軍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當解放軍準備封鎖空投場的時候,14軍也就放任不管——自從攻克沈莊之後,解放軍就不停地挖戰壕,那工事從楊圍子的西北逐漸延伸到了西南。本來,如果14軍的彈藥充足一點、或者他們多少能夠發揚一點協作精神,隻要主動出擊一兩次,解放軍的戰壕也就不至於挖得那麼順利。可這幫家夥卻隻顧著跟18軍賭氣,愣是眼睜睜地看著中野4縱把坑道從沈莊一直挖到了空投場上,結果是“我的退路被隔斷了,你們也別想再得到糧食和彈藥!”
戰事險惡、軍情危急,包圍圈裏的國民黨部隊之間不僅在地理上被分割阻斷,在心理上也存在著嚴重的隔閡。派係的紛爭加劇了內耗,絕境中的官兵的士氣愈加顯得低迷。
12月10日下午,雙堆集方向的國軍部隊向空投場附近的華野4縱發起反擊。雙方在楊圍子西邊不到一公裏的地方劈裏啪啦地打了兩個鍾頭,可14軍卻始終袖手旁觀,就好像這近在咫尺的戰鬥完全不關他們什麼事似的。
14軍不願意去配合“土木係”。不過,在蔡智誠看來,同屬於“土木係”的18軍和第10軍之間的配合也並不默契。本來,裝甲部隊在進行塹壕爭奪戰的時候,應該由步兵在前麵搜索攻擊,戰車在後麵實施火力壓製才對。可第10軍的步兵們卻遠遠地躲在坦克的背後,距離突前的先鋒足有二三百米。而18軍的那些戰車也沒有擺出攻擊時應該采取的楔形陣勢,他們排成縱型的偵察隊列,彼此的間隔拉得很開。這樣就隻有一輛坦克突在最前麵,根本無法衝開塹壕的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