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的元旦,蔡智誠是在淮河岸邊的五河口鎮度過的。在那些天裏,他一直忙著幫秦老漢購買糧食。
五河口是安徽北部一個曆史悠久的小城,當時屬鳳陽府治(現在屬於蚌埠市),因淮、澮、潼、沱五條河流在此彙聚而得名。這裏水運便利,航船向北可經宿縣連接津浦鐵路,向南可入長江抵達兩百公裏外的南京,是江淮地區重要的糧食集散地。在解放戰爭的大部分時間裏,五河一帶並沒有受到戰火的襲擾,但隨著淮海戰役的爆發,當地的環境也變得日益緊張起來。
蔡智誠是打著“為民眾籌辦糧食”的旗號,於1948年12月15日離開宿縣解放區的。跟他一起南行的除了那位稀裏糊塗的秦老頭,還有十幾個來自各個村莊的青壯年農民。這些憨厚淳樸的鄉下漢子對外表儒雅莊重的“教書先生”深信不疑,他們成群結隊地跑到區公所,豪氣萬丈地拍著胸脯替“蔡老師”擔保作證,結果愣是幫這個國民黨中校搞到了通過戰區封鎖線的路條。
在那個時候,從宿縣到五河口可以沿著沱河走水路,也可以走陸路的“靈五大道”(靈璧至五河)。但這兩條線路在當時都需要穿越戰場,所以大家隻好遠走泗東和泗南(今江蘇省的泗洪縣),繞了個很大的圈子才又轉了過來,因此也就多花了好幾天的時間。
事實上,蔡智誠雖然在村民的麵前隱瞞了自己的真實身份,但他先前對秦老頭說的“在五河有親戚,能夠買到便宜糧食”的承諾倒並不全是假話——在那個他自己從沒有去過的五河縣裏,確實有一家他從沒有見過麵的“拜把子親戚”。
事情是這樣的。蔡智誠的妻子名叫陳麗君,娘家是貴州安順的藥材大戶。還是在清朝同治年間的時候,陳家的長輩在行伍之中結交了一位姓馮的拜把兄弟,兩個人打“長毛”弄了一大筆銀子,然後就離開淮軍各自去開藥行。陳家在貴州設起了門麵,馮家在安徽也立起了櫃台,打出的旗號全都是“自選川廣雲貴地道藥材,密製丸散膏丹湯劑飲片”。因為是歃血為盟的結義弟兄,所以陳家的買賣有馮家的股份,馮家的生意也有陳家的權額,雙方平日裏從不相互盤查,隻是到了年底的時候各自把賬本和利潤給對方送去。雖然兩家的運氣盛衰有所不同——陳家的藥鋪擴大到了貴州全省,馮家的店麵卻被戰亂折騰得隻剩下五河縣的一間——但祖上的規矩還是依然保留著,幾代傳人親密無間,彼此關照,就如同真正的親戚一樣。
蔡智誠以前隻是聽人說起過五河口藥鋪的事情,他自己並沒有見過妻子娘家的“結義親戚”。但馮家人卻顯然早已對蔡小夥子有所耳聞,個個都知道他是“陳家小姐從昆明兵營裏追回來的毛腳姑爺”,所以一聽說這位貴州女婿想在五河縣購買糧食,立刻全都熱情地張羅起來。
但這事情其實並不好辦。五河口雖然是淮北糧食的集散地,可現在卻緊挨著戰場。鎮子內外擠滿了各地的難民,全都是來搞糧食的。而國民黨軍隊也在這個時候實施了軍事戒嚴,他們以武力控製住整個市場,強行霸占了大小糧號的水陸倉庫,嚴格限製老百姓的糧食采購。無奈之下,大家隻好在夜裏劃著小船到河岔深處的偏僻村落去零打碎敲,今天找回來三鬥穀子,明天弄回來兩筐稻米,折騰了七八天也沒能把秦老漢他們的糧袋子裝滿。
出於安全的考慮,來自解放區的民夫白天很少出門,全都躲在藥鋪的廂房裏避人耳目。馮家有一台美國造的卡達特牌(KADETTE)四管收音機,那話匣子白天黑夜一直開著,演完戲劇說相聲,唱完歌曲念廣告,叮呤咚嚨、嘰哩哇啦得響個不停。秦老漢和他的夥伴從早到晚呆在屋子裏有吃有喝有煙抽,每天守著這稀奇古怪的洋玩意兒逗樂,倒也不會覺得特別無聊。
1949年陽曆1月1日的下午,收音機裏的娛樂節目忽然停止了,所有的電台全都同時播放蔣介石總統發布的《元旦文告》。老蔣在話匣子裏頭說:
一年以來,戡亂軍事逆轉,政府未能達到衛國救民的職責,而國家民族的危機反而更加嚴重。現在,和戰禍福的關鍵已不在於政府,“國人對政府的片麵希望”也已經難以達成。“問題的決定全在於共黨,國家能否轉危為安,人民能否轉禍為福,乃在於共黨一轉念之間。”老蔣表示,隻要共黨有和平的誠意,政府願意開誠相見,與之商討停止戰爭、恢複和平的具體辦法,並且提出“隻要和議無害於國家的獨立完整,而有助於人民的休養生息,隻要神聖的憲法不因我而違反,民主憲政不因此而破壞,中華民國的國體能夠確保,中華民國的法統不致中斷,軍隊有確切的保障,人民能夠維持其自由的生活方式與目前的最低生活水準……則個人的進退出處,絕不縈懷,而一惟國民的公意是從”。
秦老漢們聽了半天也沒有弄明白總統說的是什麼,於是就向蔡先生請教這“文告”的意思。蔡智誠回答說:“蔣介石提出停戰建議,他想和共產黨談判了。”
屋裏的人們立刻開心地跳了起來:“老蔣認輸了!這下子不用打仗了,咱們可以過太平日子了!”
“談判好,還是談判好啊,內戰太作孽,死了那麼多人,真是比打小日本還慘呀。”
……
蔡智誠當然也為眼前的“和平曙光”而感到欣喜,但他卻並沒有其他人那樣的樂觀。經過了這麼多年,國民政府終於公開承認了共產黨在國家事務上的領導地位,第一次交出了政治上的主導權,蔣介石也沒有把共產黨再稱為“共匪”,這多少說明總統先生的和平倡議還是具有幾分誠意的。但問題的關鍵是文告中提出的那幾條和談的前提——維護憲政、確保國體、繼續法統、保存軍隊、民生自由——這些條件在一年之前或許還有商量的餘地,可現在已經被人家打得沒有還手之力了再發出如此呼籲,共產黨恐怕是不肯答應的。
“不管怎麼樣,和平的信號總算是發出來了,雙方應該會暫且收兵,至少象征性地停火一陣吧”,蔡智誠一廂情願地這麼想。
也許是受了“和平文告”的影響,原本謹小慎微秦老漢們也變得膽大了許多。第二天一大早,趁蔡智誠還在睡覺的時候,他們居然成群結隊地跑出去買糧食,而且公然在碼頭上就和別人討價還價起來,結果被國軍的執法隊用一根繩子全都捆了去,連累著馮家的長子也被關進了大牢。
驚聞噩耗,馮家人全都慌了神,蔡智誠急忙帶著馮老掌櫃趕往兵營。
說起來,蔡智誠並不願意和駐軍打交道。在五河縣的這些日子裏,雖然早已經知道當地的部隊就是39軍103師,但他卻始終沒有透露過自己的底細,也沒有向上級報告過自己的行蹤。他原本的打算是等辦完了糧食的事情就悄悄溜回貴州老家去,最好不要驚動任何人。但事到如今,由於自己的一時疏忽給馮家老小惹來了這麼大的麻煩,他也隻好改變韜光養晦的低調做派,出頭露麵去找門路。
五河縣的糧行大多集中在順河街、中興街和大中市附近,這一帶屬於39軍兵站的管轄範圍。所謂的“執法隊”其實就是兵站的警衛連,但“執法官”的權力卻大得不得了。按照《軍事戒嚴法》的規定,警備部隊執掌維護秩序的職能,可以對妨礙軍務的人犯隨行處置,想抓就抓想殺就殺,就像閻王爺一樣。這時候,39軍103師正在五河縣實行軍糧統購,各糧店的老板全都被押到兵站當人質,執法隊又在大街小巷抓了不少搞“走私”的販子。於是乎,場院內外到處是繩索、鐵鏈和木頭囚籠,搞得兵站簡直成了個監獄,哭爹叫娘、鳴冤喊屈、求情告饒的聲音響成了一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