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難忘的回憶 第四節 回家探親(1 / 2)

炎林第一次回家鄉探親是一九五八年,當時部隊還是供給製,每月隻發五元錢和一條煙,吃穿住都在部隊。遲遲未能回家探望老母是因為手中沒錢,孩子出生也是由公家出錢請保姆撫養。這次能回去探親,全靠公家給了些補助。

全家五口人坐船到了武漢,當晚住在漢口小雲買了兩大包糖果。第二天乘公共汽車很快就到了黃陂,離老家越來越近,炎林心情格外激動,他深情地看著家鄉的山水,貧窮的老區在他眼裏還是老樣子。

熱情的家鄉人趕到黃陂來迎接帶路,不知不覺來到塔爾崗地區,這時已改為塔爾崗鄉。眼前那條熟悉的灄水河勾起他的童年回憶,往事在腦海中閃過,兒時的他和一群窮孩子常在河裏嘻戲打鬧。

家鄉的河裏仿佛有父親血肉模糊的身影,炎林的眼睛濕潤了,他在心裏呼喚:父親,少小離家老大回的兒子看您來了!

炎林身邊追逐著一群孩子,他們歡喜地拍手叫喊道:“解放軍叔叔來啦!”孩子們光著赤腳,身上穿著補丁疊補丁的小褂子,老區的貧困昭然若揭,炎林心裏有說不出的痛。

六歲的老大和行李一起被家鄉人放在嘎吱作響的獨輪車上推著,老二、老三被放進一副挑子裏一頭一個被家鄉人挑起來晃悠著在田埂上走了好幾裏。三個孩子們睜著烏黑的大眼睛東張西望,這是第一次回到被父親稱做故鄉的地方。

炎林回來的消息早已傳遍家鄉,方圓百裏的鄉親們得知朱家有個活著回來的紅軍伢跑得比聽戲還快,鄉親們打著赤腳跑到灄水河邊等候。炎林還在等船過河,隔岸已看見河對麵擠滿歡迎和看熱鬧的鄉親,還有一群學生整隊歡迎,炎林以為他們在搞慶祝活動,也沒有太在意。

老鄉們高興的望著河這邊,炎林遠遠看去一個都不認識。船快靠岸,一個顫微微的聲音從岸邊傳來,“是那個伢嗎?長這麼大了?”老人把手搭在額頭上細細辨認。那個年代已經久遠,那個聲音依然熟悉,望著家鄉的父老鄉親,炎林眼睛濕潤了,一時不知該說什麼好。

過了河,他握住一雙雙熱情的手在人群中左顧右盼,他要向家鄉的父老鄉親賠罪,當年他帶去參加紅軍的幾十個兒童團員一個都沒有回來,如今隻能讓白發人送黑發人!

他在尋找承山的娘,尋找承孝、承敬、承澤的母親他的嬸嬸,人群中沒有看到。小根子和好多小夥伴在出來前就已失去親人,他還在尋找......

幾十個小夥伴是他的遠親近鄰還有叔伯兄弟,生前是他的戰友,有老鄉想起自己的親人一去不返嚎啕大哭,有人在悄悄拭淚,革命老區哪家不是妻子送郎參加紅軍,母親送子參加紅軍,活著回來的人少之又少。

小雲注意到一群孩子圍在雞公車和蘿筐旁目不轉睛打量著三個外來小孩,她忙把糖果發送到孩子們手上。炎林從衣袋掏出準備好的錢和事先寫好的一張紙條遞給一群學校派來歡迎他的學生,“同學們,你們好!我請你們幫個忙,行不行?”

“好!解放軍叔叔需要我們做什麼?”一個左臂上配有三道杠標牌的紅領巾女同學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