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毛澤東早就看好了山西,彭雪楓被秘密派往太原(1 / 3)

1823年12月2日,美國總統門羅在致國會谘文中闡述美國對外政策原則的宣言中宣布:任何歐洲強國都不得幹涉南、北美洲的事務,否則就是對美國不友好的表現,並提出“美洲就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號。閻錫山長期盤踞山西,推行自己的一套治理之策,把山西搞成國中之國。在許多外國人眼裏,閻錫山以山西門羅主義而著稱。而山西門羅主義,自然也就是“山西是山西人的山西”、“任何外地勢力都不得幹涉山西的事務”。

山西門羅主義,此時已是空想——半年多來,可謂雲飛浪卷,寇深禍亟,閻錫山處在重重矛盾之中:一是日本人的步步進逼,亡國滅種的危險即在眼前;二是紅軍東征掀起的抗日浪潮,猛烈地震撼著他在山西的統治;三是他與蔣介石的矛盾激化,隨時有被蔣吃掉的危險。這三種危險擺在他的麵前,怎麼辦?向何處去?降日還是抗日?擁蔣還是反蔣?聯共還是反共?……他一時難以下定決心,隻好徘徊在諸種矛盾中間。他很清楚,在目前民族矛盾、階級矛盾錯綜複雜的鬥爭中,稍有不慎,他的山西老巢就會被人一腳踹掉,他的“土皇帝”的桂冠就得落地。如何在日本、蔣介石和共產黨這三種勢力中間求得生存,對於他來說,是至為重要的問題。

曾幾何時,閻錫山對日本人充滿了幻想。二十多年來,他和日本人一直保持了良好的關係。他很希望像早年的張作霖那樣,在日本人的幫助下成就一番大業,但他又絕不願意像張作霖那樣落個被炸身亡的悲慘下場。

1908年,25歲的閻錫山正式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當時他已經在日本呆了4年。這是他一生之中頗為愉快的一段時光。他從高速發展的日本工業和蓬勃向上的日本國民身上,看到了這個島國強大的未來。於是,他利用在陸軍士官學校學習的一年時間,和隊長岡村寧次、教官板垣征四郎、同學土肥原賢二等人建立了不薄的交情,尤其和土肥原賢二過從甚密。閻指望這些人日後在他需要的時候能給予他某種幫助。

1930年中原大戰失敗後,閻錫山把逃亡的落腳點定在大連,其目的就是在大連便於和日本人來往,在日本人的幫助下東山再起。他和老同學、老朋友土肥原賢二多次晤麵,訂了密約三條:

一、閻錫山讚助關東軍占領東北全部;

二、日本關東軍支持閻錫山將來擔任華北首腦;

三、日本關東軍將設法保護閻錫山返回山西,籌備一切。

1935年,閻錫山在河邊村召集部分高級軍官開會,參加的有楊愛源、趙承綬、王靖國、朱綬光等人。朱綬光問:“日本人對咱們的態度究竟怎麼樣?”

閻錫山說:“日本人不會打咱們。隻要咱們有力量,它(指日本)還得依靠咱哩。你們大家一定要好好整頓隊伍,隻要把隊伍整頓好,有了力量,咱就什麼也不怕了。”

閻錫山派代表去日本考察,板垣征四郎對他的代表說:隻要閻百川不抗日,我們就會給閻以幫助。幾年來,他一直信守這一“諾言”,在山西他的地盤上從來不許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口號,生怕得罪日本人。在全國抗日風潮逐漸高漲的情況下,他仍同意日軍在太原、歸綏、大同等地,公開設立特務機關;並在天津設有秘密電台,與日軍聯係,其目的無非是換回山西的“安全”。

然而,日本人得寸進尺,貪婪異常。1935年以後,先是在華北搞“自治”運動,向華北節節進逼,已對山西形成包圍之勢。到了1936年5月,他們又唆使偽蒙軍在綏東頻頻挑起事端。在這種形勢下,如果與日本妥協,在廣大的國民麵前將蒙上“千夫所指”的漢奸罪名,不但他閻錫山自己會身敗名裂,而且他和他的家族的一切弄不好都得完蛋……

想到這裏,閻錫山的心緊縮起來。

他自1911年當上山西都督以來,與各種勢力不斷角逐,成為中華民國史上少見的“不倒翁”。究其原因,就在於他在大風大浪中逐步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哲學”體係,並在實踐中運用和發展它。

他為人處事的信條是“存在就是一切,需要就是合法”。他說“人類需要的隻是生存進化。”因此,他辦一切事情都以存在為標準,審時度勢,隨機應變,從來不走極端,不搞一邊倒,在各種矛盾中求得生存和發展。這也是他時常被人稱為“九尾狐狸”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