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師副師長聶榮臻率師直和徐海東的第344旅向前線開進的途中,遇到了更大的困難。剛從侯馬上火車,就遇上了大雨,山洪暴發,鐵路多處被衝毀,部隊隻好和鐵路員工一起修路,到9月中旬末,他們才趕到原平。下火車後,天又下雨了,他們向北走,不少國民黨潰兵卻向南走,這些潰兵歪戴帽子,用步槍挑著彈藥、包裹和搶來的雞。當時在第687團供給部工作的劉炳華回憶說,這些散兵遊勇碰到他們就問:“你們往哪裏開呀?”
“上前線打鬼子!”
“鬼子的大炮飛機厲害呀!”
“我們八路軍的步槍、手榴彈更厲害!”
“哈哈!你們他媽的吹牛皮。憑幾支吹火筒、大刀片能打鬼子?”“你們不信,就看老子去打吧!”
一天晚上,部隊在一個鎮子裏宿營,一夥退下來的國民黨兵也住那裏。半夜,一個國民黨兵的連長起來解手時,問八路軍的哨兵:“你們八路軍上哪去?”
“哪裏有鬼子就上哪裏去。”“去不得,日本人厲害呀!”“怕死鬼才這樣說。”
那位連長無話可說。後來,哨兵又問他:“鬼子有多少人?”“數不清呀!”
“你們為什麼不和鬼子拚幾下呢?”“沒有好的指揮嘛。”
“那麼,你帶一個連又打死了多少鬼子呢?”“我們還沒見到過日本人的樣子哩。”
眾多的回憶文章都講到了類似的細節。不少八路軍老戰士在接受采訪時也這麼說。
那時候,恐日情緒是四處彌漫的。聶榮臻顧慮到繁峙大道上撤退下來的國民黨潰兵影響部隊士氣,決定避開他們,師直和第344旅繞道五台、龍泉關。22日,他們到達下關地區。
就在這一天,三浦敏事少將指揮第21旅團主力向平型關正麵發起攻擊。23日早晨,聶榮臻接到了林彪發來的加急電報,讓他帶師參謀長周昆、第344旅旅長徐海東立即趕到上寨,參加上午召開的作戰會議。從下關到上寨約25公裏遠,聶榮臻等人隨便吃了點飯,騎馬趕路。一隊戰馬在山間崎嶇的道路上“遝遝”前行,路過一個山口時,他們不由自主地勒馬立住。這時,他們清晰地聽到了平型關方向傳來的隆隆炮聲。
兩個小時後,他們到達上寨。聶榮臻告訴林彪:“部隊都帶上來了。前邊的情況怎麼樣?”
“敵人的大隊人馬正向平型關方向運動。這裏地形不錯,可以打一仗。”說完,林彪攤開地圖,把平型關周圍的地形和初步的作戰設想講給聶榮臻聽。然後問聶的看法。
聶榮臻表示:“可以在這裏打一仗,居高臨下伏擊敵人。是很便宜的事。”他又說:“現在不是打不打的問題,而是要考慮怎樣打得好,這是我們同日本侵略軍的第一次交鋒,全國人民都看著我們,這個仗必須打好,打出八路軍的威風來,給全國人民的抗日情緒來一個振奮!”
在平型關打一個大仗的計劃,就這樣定下來了。
高桂滋仍在不斷地向孫楚和閻錫山告急,說他的第84師和李仙洲的第21師苦戰力竭,陣地隨時都有被日軍突破的危險,請求火速派兵增援。孫楚簡直給他弄糊塗了,搞不清高桂滋所報的是真是假,他手頭又確實無預備隊可調,除了空口鼓勵,再就是打哈哈,拖一會兒是一會兒,拖一天是一天。
24日,第115師派往大營負責聯絡的司令部參謀袁曉軒報告孫楚,八路軍已於當日從平型關南翼潛出,埋伏在平型關東10公裏的關溝公路兩側,部署對敵後的抄擊,希望平型關方麵各軍,對輾轉於關隘險區的日軍前鋒予以沉重打擊,和八路軍的敵後抄襲密切配合,爭取圍殲平型關前的日軍。
孫楚將這一情況報告閻錫山。閻錫山說:“八路軍出擊當然好,但他們能起多大作用呢?值得咱好好想想。”
孫楚說:“他們人槍有限,唱主戲的還是咱們,不能被他們牽著鼻子走。”到這時候,閻錫山仍對日軍的主力在哪個方向吃不準。他告誡孫楚:“八路軍打仗不含糊,咱知道,既然他們來了,咱就爭取讓他們給創造一個好形勢。但仍要兼顧雁門山的會戰,慎重處理。我已命郭宗汾預備第2軍進至大營,聽你相機使用,必要時從正麵出擊,配合八路軍作戰。陳長捷預備第1軍仍留代縣,作為占領繁峙東麵‘口袋底’陣地的必要準備。”
第2預備軍到來後,孫楚先讓他們在大營待命——他耍了一個兩麵手法,對聲嘶力竭連連求援的高桂滋說,即派郭宗汾部前往救援;對八路軍則說,擬派預備軍增加平型關北翼出擊的力量,配合八路軍抄擊敵後。
自那次乘孫楚的吉普車到關溝一帶看過地形後,林彪緊接著又帶幾個團一級的幹部和參謀人員去了一次。他穿著不知從哪兒弄來的一件老百姓的破大褂,腰裏紮一根布帶,頭上扣了頂山西人喜歡戴的氈帽,那樣子活像一個當地的農民。
他們沒有騎馬,一路走著,爬山、過河。也沒有帶幹糧。到了中午,大夥都覺出餓了,有人提出到附近弄點吃的,林彪沒同意。這一行人都是外省人,一張口容易暴露身份。最後他們從地裏摳了點生山藥蛋,邊吃邊走,吃得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