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林彪眼下的任務是打好平型關這一仗(3 / 3)

為了及時糾正八路軍的戰略方針在實際執行中存在的問題,毛澤東接著指出:

閻錫山現在處在不打一仗則不能答複山西民眾,要打一仗則毫無把握的矛盾中。他的部下全無信心,他的軍隊已失去戰鬥力,也許在雁門關、平型關、沙河一帶會被迫舉行決戰,然而大勢所趨,必須持久,不管決戰勝敗如何,太原和整個華北都是危如累卵,個別同誌對於這種客觀的必然趨勢,似乎還沒有深刻的認識,被暫時的情況所誘惑。如果這種觀點不變,勢必紅軍也同閻錫山相似,陷於被動的、應付的、挨打的、被敵各個擊破的境遇中;今日紅軍在決戰問題上不起決定作用,而有一種自己的拿手好戲,在這種拿手好戲中一定起決定作用,這就是真正的獨立自主的遊擊戰(不是運動戰);要實行這樣的方針,就要戰略上有有利部隊處於敵之側翼,就要以創造根據地發動群眾為主,就要分散兵力,而不是集中打仗為主。

若幹年後,彭德懷檢討說,他當時也存在“速勝論”的思想,對毛澤東提出的八路軍以打遊擊戰為主的戰略方針,隻認為是個戰術問題,八路軍應該全力配合友軍對日進行正規作戰。

還有少數高級將領認為,“華北也許不至於全部淪陷,也許用頑強的正規戰還可能阻止日軍前進”、“日軍是抵得住的,抵不住以後的事情不要去想它。遊擊戰爭隻能在日軍側後不大的地方去進行一些,輔助華北正麵作戰,它的意義和前途是不大的”,因而,他們主張“集中一切力量聯合國民黨進行正規戰,抵住日軍前進”。

9月25日,即第115師平型關戰鬥打響的這天,毛澤東仍致電八路軍總部:“不管蔣、閻協助與否,目前紅軍不宜過早暴露”、要“暫時把我軍兵力一概隱蔽,並養精蓄銳”、伺機在“敵之空處側後,舉行廣泛的襲擊戰”、“賀師在晉西北使用同此原則”。

同日,毛澤東又致電北方局主要負責人劉少奇、楊尚昆等,指出:“整個華北工作,應以遊擊戰爭為惟一方向,一切工作如兵運、統一戰線等,應環繞於遊擊戰爭。華北正規戰如失敗,我們不負責任;但遊擊戰爭如失敗,我們須負嚴重責任……發動華北全黨(包括山東在內)動員群眾,收編散兵散槍,普遍地但是有計劃地組成遊擊隊……要告訴全黨,今後沒有別的工作,惟一的就是遊擊戰爭。”

後來的曆史證明,毛澤東——這位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為全黨和八路軍製定的戰略方針是極其正確的。這再一次證明了他超出於眾人之上的遠見卓識和戰略預見。

但林彪眼下的主要任務是打好平型關這一仗。

埋伏在關溝兩側的數千名八路軍官兵在焦急地等待著即將來臨的光榮時刻。

天大亮了。終於,從小寨村方向傳來隱隱約約的汽車馬達聲。

林彪說:“友軍出擊部隊沒有希望了。現在日軍的後續增援部隊來了,我們在這條山溝裏正好消滅他們!”

聶榮臻道:“必須通知各團,加強隱蔽,沒有師部的命令不準行動!”

這股日軍由靈丘方向開來,他們是第5師團第21旅團的一個大隊和部分輜重部隊。大約近百輛汽車和百餘輛大車沿著公路魚貫進入溝內,車上除軍用物資外,坐滿了戴著鋼盔的鬼子兵。馬達聲和馬蹄聲在山溝裏回響。

時候差不多了。林彪大聲喊:“發信號彈!”

聶榮臻低頭看了看手中的懷表。他記下了這個時間:清晨7時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