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衛立煌率中央軍主力到達晉北(1 / 3)

10月初的太原正沉陷在異樣的驚慌與恐怖之中。從黃土高原刮來的冷風挾裹著黃沙在城市的上空掠過,遍地紫槐樹的枯葉和各種輕飄飄的雜物隨風翻卷,使這個原本比較繁華的城市顯現出末日來臨般的頹敗氣息。沿街的建築物上,貼滿了各式各樣的標語:“主張公道”、“鏟除壞官壞紳壞人,扶助好官好紳好人”、“動員三十萬民眾保衛山西”、“反對倉皇失措退卻逃跑”……經過雨水的衝刷,這些標語破敗不堪,早沒了過去的模樣。

報紙和無線電廣播中發布的,大都是各路大軍潰退的消息。一些仍在勉強開工的工廠煙囪冒出的黑煙十分醒目。敵機前來空襲的警報聲終日不絕,被炸彈炸毀的建築物倒在路邊,頹垣亂瓦堵塞了道路。商店已經關門,汾酒不再像過去那樣迷人,有錢人開始出城遠走高飛。若不是“犧盟會”的人和大批來自平津一帶的學生在這裏集中,參加一些活動,唱著歌四處奔走,太原幾乎停止了呼吸。

這時候的中國戰局出現了微妙的態勢:在華北,進入山西的日軍已突破內長城守軍防線,準備向太原進攻,另一路日軍占領保定後,已將矛頭指向石家莊。在華東的上海方麵,中日兩軍正進行激烈的陣地攻防戰,戰局處於膠著狀態。國民黨最高軍事當局最擔心的是日軍占領華北後,沿平漢線南下進攻武漢。而山西是華北抗戰的生命線,其地位愈發顯得重要。

10月2日,剛剛返回太原進行忻口戰役部署的閻錫山,在痛感兵力不足與時間緊迫之際,接到了蔣介石從南京發來的電報:

山西抗戰關係到全國戰局,必須保持山西抗戰陣地,堅持時間越長越好,最少要堅持一個半月,那時整個戰局將會有所好轉。為此,中央即派第14集團軍所部增援山西,現該集團軍正集中於石家莊,請山西立即組織部隊運輸,並和衛立煌取得聯係。

10月3日夜晚,一輛玩具般的小火車悄悄駛進已被日軍飛機炸得七零八落的石家莊火車站。一個中等身材、麵孔黑紅、留兩撇小胡子的中年將領在眾人的簇擁下登上火車。他就是衛立煌。

半夜時分,小火車在正太鐵路上緩緩西行,衛立煌端坐在靠窗的座位上,一臉凝重的神色。車內的燈光已經關閉,往外看,也是一片黑暗,偶爾有點點燈火在遠處閃耀,像是黑夜的眼睛。車窗外的西北風裹著黃沙碎石飛舞,打在玻璃窗上,發出輕脆的響聲。秘書劉毓珩進來,小聲說:“衛總,娘子關到了,我們已進入山西境內。”

衛立煌在黑暗中點點頭,什麼也沒說。

自率部進入華北前線後,衛立煌原估計會在北平或保定附近與日軍大戰幾個回合,卻因種種原因,他還一直未與日本人正兒八經打一仗,這使他這個一打起仗來就興奮異常的職業軍人感到有些按捺不住。蔣介石令其率第14集團軍入晉作戰的電報一到,他當即意識到與日本人大打一場的機會終於來了。作為一個久經沙場的高級將領,他自然清楚山西對於華北的重要,目前日軍正不遺餘力地進攻山西正說明了這一點,而蔣介石和閻錫山絕不會輕易將山西拱手讓給日本人,在這種情況下,一場大規模的、殘酷的戰役在所難免。

這個寂靜的、無聊的夜晚,在車輪和鐵軌發出的機械聲中,衛立煌得以靜下心來,好好回憶一下自己的過去——每逢大戰來臨之際,衛立煌就愛回憶過去……

1912年,從小就飽嚐生活艱辛的衛立煌來到上海,投奔了正受孫中山先生委托在上海發動討袁運動的合肥人範鴻仙,當革命黨人進攻袁世凱爪牙盤踞的上海製造局時,年僅15歲的衛立煌毫無懼色,他攜帶炸彈越過圍塹,準確地將炸彈投擲進上海高昌廟袁世凱的兵營。但那時沒人想到,這個營養不良、正患皮膚病的極不起眼的小家夥後來會成為叱吒風雲的一代名將。

1916年,孫中山在廣州就任陸海空大元帥,衛立煌經人推薦,來到孫中山的衛隊當兵。孫中山先生很快注意上了這個經常為自己站崗的矮小瘦弱、但雙目炯炯有神的小同誌。一次,衛立煌隨孫中山外出回府時,坐騎脫韁,驚馬狂奔疾馳,身背長槍的衛立煌在入門時被門框卡住摔下馬來,身負重傷,吐血不止。孫先生和夫人宋慶齡見其少年勇敢,大為讚賞並厚加饋贈,讓他回家養傷。母親遍尋藥方為他治療,聽人說用幾味中草藥煮一百隻孵雞蛋吃可斷病根,就照方操辦。但他隻吃了70隻,便啟程趕往廣州。孫中山見他傷愈歸來,十分高興,當即升任他為警衛團排長。這一時期,衛立煌一直跟隨孫中山左右,後來他稱這段時間為他一生中的“黃金歲月”。

22歲時,衛立煌即因戰功升任粵軍營長,被人戲稱“小營長”。為了裝扮老成,他從這時起就蓄起一撮胡須——這撮胡須便成為他外貌上的顯著特征,曆時30載,直到1949年他在南京為擺脫國民黨特務的跟蹤才被迫剃去。

1925年9月,衛立煌率部參加第二次討伐陳炯明的東征戰役,蔣介石任國民革命軍總指揮,周恩來任總政治部主任。攻打惠州城時,衛率第9團最先攻入西門,經過一番激戰,終於攻克了號稱“南國第一天險”的惠州城。不久,他升任第14師中將師長。

北伐勝利後,衛立煌進入南京陸軍大學學習,他成為陸大特一期惟一帶職學習的學員。陸大學員可選學一門外語,衛立煌選學日語,因為他感到,將來中國最大的敵人,就是一衣帶水的日本。

1932年5月,蔣介石調集30萬大軍進攻鄂豫皖蘇區。7月初,第14軍軍長衛立煌指揮兩個師到達黃安附近。黃昏時分,紅軍一個奇襲,直搗他的軍指揮部,衛立煌親率特務連拚死抵抗。特務連清一色是合肥子弟,在衛立煌的部隊,向來有“夜間出門不用問,合肥話當口令”的說法,即便連司令部的保姆,都是合肥女人。在這方麵,他同蔣介石、閻錫山如出一轍。那天黃昏,幸虧特務連武器精良,將士用命,衛立煌個人還有幾支當時國內極少見的英式自動步槍,紅軍見傷亡太大,沒有窮追,衛立煌僥幸沒當俘虜——5年多之後,衛立煌在山西碰到鄂豫皖紅軍的主要指揮者徐向前,由衷地說:“談打仗,還是你們行。”徐向前則說:“衛總司令也行。”衛立煌笑了:“別那麼說了,那一年在湖北,我被你們包圍起來了,漫山遍野都有人在喊‘活捉衛立煌’,要不是情況有變,再過來200米,我就被你們捉去了。”說罷,兩人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