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41年,鬆讚幹布迎娶唐朝宗室女文成公主進藏。當時佛教已從印度傳入內地並日益興盛。篤信佛教的文成公主,隨行嫁奩裏有一尊釋迦牟尼12歲等身鍍金銅像。據史料記載,這尊佛像由漢力士賈拉伽和魯伽兄弟二人用了三年的時間才從唐都城長安運抵藏區。在進入拉薩時,運送嫁妝的隊伍車陷城北,人們隻好四麵立柱,將佛像蓋以白綢供養。聰明智慧的文成公主通過曆算,得知陷車之處恰好是西海龍王的宮殿,便決定將佛像就地安放,建寺供奉,於是就有了現在的小昭寺。千百年來,小昭寺已經成為藏漢民族團結友好的曆史見證。
在文成公主到來之前,鬆讚幹布就已經娶了尼泊爾的尺尊公主為妃。小昭寺的開工也激起了尺尊公主建寺供佛的想法。她在城東南選擇一塊寺基,親自指揮工匠開始營建。事情說來也怪,白天建好的部分,到了夜晚便紛紛坍塌,而且是屢建屢傾,她隻好求助於諳熟星象曆算和五行之說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欣然應承,她日察地形夜觀天象,發現吐蕃的地形酷似一個仰臥的魔女,不利於藏王建國立業,必須在指定的位置修建寺廟,以震懾魔女的淫威;而吉雪臥塘一帶本來是魔女的心髒,臥塘湖的湖水便是她的血液,應該在臥塘湖上修建一座寺院,填湖造寺堵塞魔女的血道。文成公主又根據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向鬆讚幹布獻策,用白山羊背土填湖。於是,浩浩蕩蕩的填湖建寺工程開始了。
三年之後,大昭寺和小昭寺同期竣工了,兩位公主帶來的佛像也被請進了各自修建的佛殿。覺臥佛最初放在小昭寺裏供養,公元710年,金城公主進藏之後,將它迎請到大昭寺,而把尺尊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8歲等身金像移到了小昭寺,從此兩尊佛像便易寺而居。
公元7世紀末,大昭寺的周圍逐漸出現了朝佛人的臨時宿地、旅舍和民居,而以大昭寺為中心的八廓街也隨著寺院裏綿延不斷的香火逐步形成了王都商業第一街的規模。拉薩,這座高原上的王都從那時起就已經初具雛形。當時,拉薩被人們稱做“惹薩”。漢文史書上譯為“邏娑”或“羅些”。在藏語裏“山羊”被稱作“惹”,而“土”被稱為“薩”,“惹薩”的本意就是山羊背土,這其實是大昭寺最初的名稱。因為大昭寺是吉雪臥塘最早的建築,並且它也是王都的象征。所以久而久之,人們便把以大昭寺為中心的這座王城也稱做了“惹薩”,而吉雪臥塘這個名字就漸漸被人們遺忘了。
在大昭寺主供大殿的門前,等候朝拜覺臥佛的人們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從著裝上看,他們當中有不少是遠道而來的外鄉人,但大多數還是本地的民眾。平日裏來大昭寺拜佛的香客每天可達數百人,但如果趕上節日或是每月的藏曆十五,人數會更多。拜佛是有時間限製的,通常隻在上午進行,下午1點鍾以後是留給觀光客們遊覽的時間。這些內心裏充滿了虔誠與期待的人們,有的時候等一個上午也難朝見“佛麵”。
人們朝覲的形式很簡單,他們將自己的額頭在佛像的蓮花座上輕輕地碰一下,然後再將手中的哈達或錢幣放到佛像前,就算表達了自己的心願,整個過程十分短暫,最多不過十幾秒鍾的時間。
一千多年以來,大昭寺的聖火嫋嫋不斷,香客絡繹不絕,然而就像世上萬物都曾有過各自的榮辱興衰一樣,這座被信徒們稱作藏區的“麥加卡巴”的寺廟,曆史上也有過一段不堪回首的苦難歲月。
公元9世紀中葉,鬆讚幹布建立起來的吐蕃王室在延續了兩百多年之後漸漸走向分裂,各部落不服管轄,王權和奴隸製也麵臨著全麵崩潰的危機。公元841年,朗達瑪登上了吐蕃讚普的王位,時逢幹旱無雨,瘟疫蔓延,僧眾們求佛無濟,社會生產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而更大的悲哀在於朗達瑪聽信身邊大臣的讒言,將這些自然災害全部說成是信奉佛法,上天遷怒的結果。朗達瑪因此頒布法令,開始大肆毀滅佛教,強行關閉寺院,強迫僧人娶妻還俗,焚燒佛教經典。公元842年,大昭寺建寺以來最黑暗的時期到來了,寺前廣場變成了血流成河的屠場,僧人們驚恐萬狀,四處奔逃,昔日大殿裏的香火也已經不複存在了。然而世事無常,有時會演繹出讓人難以置信的因果淵源。就在同一年裏,在大昭寺的門前,對佛教趕盡殺絕的藏王朗達瑪被僧人拉龍貝多吉借進獻宗教舞蹈之際,用弓箭射死。從此,藏王對各部落的統治開始慢慢地解體,全盛一時的吐蕃王朝在隨後爆發的平民起義中土崩瓦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