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環境質量委員會提供的報告,僅1968年一年中,美國就向海底傾倒大約4800萬噸的各種廢物。美國國防部曾把53000噸武器裝備沉入海底,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深思與不安。
隨著工業的飛速發展,各種產品的大量增加,垃圾的數量也將隨著增加。垃圾出路何在?環保專家大膽提出,送入海底,同時必須防止汙染海洋。地質學家認為,地球板塊在洋底的海溝處是俯衝深入到地球內部的。環保專家便設想,把垃圾,尤其是放射性廢物,送入海溝,讓它們隨著板塊的俯衝而消融在地球內部,從而完美地解決垃圾的危害。當然,這一願望的實現,還是等解開海溝這個謎後才有可能。
那麼,目前人們對工業垃圾,尤其是危害極大的核垃圾又做何處理呢?根據對核垃圾殘留放射性的估算,要使核垃圾的放射性蛻變達到不致造成危害的程度(即99.9%的蛻變為穩定元素),大約需1萬年之久,這就要選擇一個與生物圈隔絕的場所,也就是海底,把核垃圾埋藏起來。
世界經濟合作與開發組織專門成立了一個國際海底工作組,負責這一工作。其選定沒有地震及火山活動、沉積物豐富而且連續無重要礦產資源的海底平原作為核垃圾的貯存場所。他們用鑽探船在厚層沉積物海底先鑽一個垂直鑽孔,然後把核垃圾經一定處理後裝進堅固的金屬罐內,再把若幹個金屬罐依次放入鑽孔,各金屬罐又用黏土隔開一段距離,最後用黏土沉積物封口;另外,可將金屬罐排入海水中,讓它自由降落,使之沉入20~30米厚的沉積物中。經這樣處理後,即使過去三五百年,金屬罐受海水腐蝕而破碎,也可以防止放射性汙染擴散得太快太遠,仍可起到與生物圈隔絕的作用,因為周圍的沉積物對放射性核素有著強烈的吸附作用。據測算,每顆沉積物微粒能吸附1000個核素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