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2)(2 / 3)

父母對待孩子態度的一致性,是孩子對父母信任的基礎。孩子們都有這樣的天性:當他們能夠預料到父母的意圖以及父母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時,就會覺得比較安全。隻有他們覺得與父母在一起比較安全,才會信任父母,也才會把父母當成自己的知心朋友。

3.用真誠的態度與孩子交往

父母在與孩子交往的過程中,應該意識到自己在思考什麼、感受什麼、要做什麼以及如何做才能讓孩子真正接受自己。在這一過程中,父母必須是真誠的、懇切的,不能有絲毫的虛假,這就要求父母必須在孩子麵前坦開心扉,告訴孩子自己的真實思想和感受。比如,當我們的工作沒有做好時,當我們受到上司和同事的誤解時,可以告訴孩子我們很傷心;當孩子的某些行為讓我們生氣時,我們可以明白無誤地向他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

4.做孩子的心理保健醫生

與孩子朝夕相處的家長應該是最了解孩子的人,要在生活與學習中注意觀察,在經常與孩子溝通的基礎上,隨時掌握孩子的心裏感受、情感波動,用正確的心理知識引導孩子、疏導障礙,從而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品質。

正確引導孩子與異性交朋友

父母箴言

對於孩子交異性朋友,應該抱有一種理解、尊重和支持的態度。禁止孩子與異性交往或者向孩子發難,不僅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還易造成性心理偏差,影響孩子將來的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能力。

上了初中的甜甜變得很愛交朋友了,不僅和女同學關係親密,還有很多要好的男同學,有時還和這些男同學一起到家裏複習功課、在街上閑逛或者出去郊遊。父母對此非常擔憂,怕女兒與這些男孩子們交往時一不小心鬧出什麼亂子來。甜甜的情況是很多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們都會遇到的,青少年喜歡廣交朋友,因為“喜歡與人相處”、“渴望被人愛”是人的本性,再加上青少年對異性充滿強烈的好奇心,所以很樂意在一起相處。

美國心理學家赫洛克把交友,包括交異性朋友的好處總結為八條:第一,為彼此帶來穩定感;第二,共同度過快樂的時光;第三,獲得與他人友好相處的經驗;第四,發展寬容大度和理解力;第五,得到掌握社交技能的機會;第六,得到批評他人和受他人批評的機會;第七,為將來提供求愛的經驗;第八,培養誠實的道德觀。

作為父母雖不能過多幹涉孩子交異性朋友,但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正確引導孩子與異性之間的交往。

進入青春期,人的性意識開始覺醒。青春期性的需求,主要表現在與異性交往中滿足自己對異性的好奇心,以及釋放性心理能量。正常的男女間的交往有利於相互了解,消除男女之間的神秘感,還可以得到智力上互滲、情感上互慰、個性上互補和學習中互激的作用。善於與異性交往的青少年往往是開朗、活潑的,心理不受壓抑。但一定要區分開友情和愛情,否則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友情是以友愛為出發點,是有共同目標的朋友之間的深切感情,愛情是以性愛為基礎,是以結婚為目的的活動。愛情是兩性之間所存在的一種特殊關係,需要通過理智、道德、意誌來實現,需要負社會責任和法律責任。

“青春期”的異性關係是一個最容易被誤解、又最容易出問題的問題,大多數父母、老師意識到自己的孩子或學生已經情竇初開時,或者隻是在心裏暗暗著急,或者旁敲側擊地去勸阻,或者不由分說地去製止,很少與青少年開誠布公地溝通,更不會為他們提供指導。但是在茫茫人海中,除了男人就是女人,異性交往不但不可避免,而且還是每個人一生中、現代社會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交際形式之一。所以,如果父母真的關注孩子的生活幸福、事業成功,就必須讓孩子具備與異性相處的本領,教會孩子正確把握與異性交往的尺度。

青少年的交往往往是憑直覺進行的,是純潔和美好的,對這種友誼父母應當格外尊重和鼓勵。讓孩子與異性自然交往,告訴他不要把異性視為特殊對象而感到神秘和敏感,形成一種人為的緊張和過分激動的心態,也不必因對某個異性有好感,願意與之交談、接觸,就認為自己愛上了對方,或以為對方對自己有情,錯把友誼當愛情來追求。父母也不要把青春期的異性交往看作是“早戀”,是一種“錯誤的要求”或“會鬧出亂子的壞事”,而想辦法去“製止”、“拆散”。

父母要教育處在青春期的孩子用平常心態對待異性朋友,控製性衝動,培養自己的健康人格,端正性觀念和批判“性解放”思潮。有人認為隻要女孩願意、男孩不吃虧,男女之間的性交往是很正常的。其實不然,男孩一旦放縱自己,不僅會給女友帶來災難,也會使自己產生強烈的罪惡感。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