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2)(3 / 3)

其實,學會與異性交往是“青春期”最重要的社會目標之一。按照人類心理社會發展的自然進程,一個正常人從初中開始就需要學習建立異性友誼,因此與異性交往並非是“長大以後的事”。相反,如果真的等到離開學校走上社會以後才開始學習與異性交往,很可能就會因為缺乏鍛煉而成為這方麵的“困難戶”。但是與異性交往時,要掌握好尺度,否則會適得其反。

處於青春萌動期的孩子充滿希望和幻想,他們的內心世界很精彩,可是又不願表露。這時如果得到積極的引導,他們便會打開美好而神秘的心靈之窗,讓熱情、才智源源地流淌出來;如果受到強製的壓服,他們便會把受了傷的心靈深藏起來,讓壓抑、困惑相伴左右。所以,成人不應用成人的眼光看待他們,批評他們,因為孩子交朋友多數並不是成人的談情說愛。倒不如在青春期階段,增加必要的生理和性科學的教育,使孩子們一方麵大大方方地與異性交往,一方麵又增加理智的意識,學會鍛煉自我感情的調節與控製。

所謂“朋友多了路好走”。孩子處在成長的階段,多結交一些異性朋友對成長和學習本身是大有裨益的:可以促使孩子形成博愛的精神,養成熱情、寬厚待人的習慣,有利於其性格的形成和發展、學業的進步,並使他們逐漸走向成熟。反之,則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的性格,為人處世不合群。每個做家長的都應該用發展的眼光正確看待孩子的異性朋友。隻要孩子自己覺得能談得來、關係融洽,能從對方那裏學到東西,不論是同性朋友還是異性朋友,都應支持他們之間的友誼和正常交流。要信任自己的孩子,不宜橫加幹涉、歪曲孩子們純潔的心靈,因為朋友是絕對沒有性別之分的。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應該讓孩子在與異性交往的過程中,保持廣泛接觸和群體形式,注意交往的分寸;少與異性單獨接觸,沒有特殊需要不單獨約會;注意把握和控製自己的性衝動,避免由於朦朧而產生的偏差,珍惜少男少女的純潔;理智地、有分寸地對待出乎意料的感情越軌,尤其對待“性誘惑”要敢於說“不”。

父母接待“小客人”時的禮儀

父母箴言

作為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同學或朋友,這也是尊重孩子的重要表現。當孩子的同學或朋友來訪時,作為父母,應該把他們當作“小客人”,要遵守相關禮儀,這不但會體現出自身的素質,還會為孩子做出榜樣。

培根曾說過:“除了一個真心的朋友之外,沒有一樣藥劑是可以通心的。”我國的古語中也有“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非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這都說明一個人是否能交到幾個益友、諍友即好朋友的重要性,也正因為這樣,做父母的應當重視孩子的交友問題,而孩子的同學或朋友來訪時,父母能否給予禮貌的對待,也同樣是一個值得注意的重要問題。

首先,父母應尊重孩子的同學或朋友,並尊重他們的友誼。當孩子有同學或朋友來家時,如果父母方便,也應該出來歡迎,熱情招呼並幫助孩子進行接待。若居住條件較好,可以讓孩子和同學或朋友進屋裏小聚。若居住條件較差,又不能回避的話,至少父母應盡量不幹擾,不影響孩子們說話和娛樂。

其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的言行應該成為子女的榜樣。父母本身的言行必須符合文明禮貌的要求。如發現自己的鄰居或朋友當著孩子們的麵說粗俗話,開低級趣味的玩笑,應要求他們停止,並請他們暫時回避。因為這不僅會影響孩子和孩子的來客,而且還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在同學或朋友麵前感到難堪。

再次,父母對自己孩子和同學或朋友間的交談、娛樂不幹擾,並不意味著不加關心、不加引導或不加指導,如果發覺他們是在說不正當的話或搞不正當的活動,父母必須及時以平等的態度去給予幫助和指點,以使他們的友誼健康發展,這樣做,與禮儀的要求並無矛盾。

第四,若孩子和來訪的同學、朋友歡迎父母與他們一起聊天和娛樂,父母應盡量滿足他們的要求。若上門的同學、朋友是難得來的,有條件的話,父母應主動熱情地留飯。

第五,若孩子的同學或朋友來訪是由於遇上了困難,父母隻要確有可能,也應從旁給予幫助。

第六,若孩子與來訪的同學、朋友發生意見糾紛,父母不應坐視不管,而應主動關心、幫助解決,但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而不可袒護、包庇自己的孩子。

第七,作為父母,可以引導孩子進行必要的娛樂活動,最好開展一些適合自身特點的活動,如郊遊、集郵、下棋、打球,也可以組織唱歌跳舞,在緊張的學習之餘,可以得到積極的放鬆。

第八,當孩子的同學或朋友告辭時,父母如果方便的話,也應熱情相送,並歡迎他們下次再來。

對待陪讀要謹慎

父母箴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