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3)(3 / 3)

2.巧妙增加活動量

對於某些功課太緊或性格過於文靜內向的孩子,父母可以通過改變一些日常生活習慣,巧妙地影響和引導孩子。比如讓孩子步行或騎車上學;周末帶領全家出去登山,去公園踏青;孩子們晚上做功課時,適當“中途休息”,帶孩子到樓下散散步,這樣不僅起到了運動的目的,還可以換換腦子,提高學習效率;在孩子們看世界杯或其他體育比賽時,鼓勵他們到操場上去親自嚐試一下。一旦孩子們感受到運動的樂趣和益處,就自然會養成運動的習慣。

3.要遵守幼兒體能發展的順序

父母應多抽出些時間,每天和孩子一起到戶外做各種運動,雙休日帶孩子上公園或郊遊、爬山,進行耐力和有氧鍛煉,是再容易不過的樂事了。父母需要注意的是,不論何種鍛煉活動都要遵守幼兒體能發展的順序。一般來說,兒童動作功能發展的順序分為:姿勢擺位(主要發展時期0—2歲)、粗大動作(主要發展時期2—4歲)、精細動作(主要發展時期4—8歲)、技巧技能(主要發展時期5歲以後)。每一階段的發展都在為下一階段打基礎,隻有基礎紮實了,身體素質才能循序漸進得到提高。所以,父母對幼兒體能訓練的重點應放在基礎姿勢和粗動作的發展上,注重量而不要追求質,即保證運動的時間和適當的強度,不必要求多高的技能和技巧,達到提高體能及整體的身體素質就行了。

4.運動鍛煉遊戲化

不要把運動鍛煉當成單調的技能訓練,像運動員那樣枯燥、嚴肅,這樣根本調動不了孩子的積極性。運動鍛煉遊戲化才能吸引孩子的興趣,他才會跟父母積極配合,這一點對幼兒很重要。為此,父母要常常編造一些情境和故事,孩子才能放鬆地在遊戲中得到鍛煉。例如跑步,事先在路對麵放點玩具,然後父母可以編故事:“你願意當一隻可愛的小白兔嗎?在路的那頭有好多大蘿卜,咱們一起比賽摘蘿卜,看誰先摘到大蘿卜。跑嘍——”邊說“小白兔”、“大蘿卜”邊跟孩子一起跑,跑到對麵再轉回來,孩子累了就休息一會兒,再玩其他運動遊戲。

下麵是向家長推薦的兩個遊戲。

“學做快樂的小動物”——低幼的寶寶體能及動作協調能力較差,可以讓他模仿鴨子走、兔子跳、鳥兒飛、猴子爬等各種動物的活動,幼兒非常喜歡小動物,模仿起來興趣很高,既鍛煉了四肢的協調、靈敏及柔韌性,又增加了運動量。

“踩石頭過河”——用粉筆在地上畫兩條線當“河”,再畫一些圓圈當“石頭”,家長和寶寶一前一後踩著“石頭”過河,誰掉進“河”裏誰就輸了。當孩子玩得已經很熟練後,可去掉一些“石頭”增加距離。這樣可以鍛煉孩子身體的平衡性能力,增強跨步的肌力。

5.借助玩具器械運動

借助玩具器械運動的種類很繁多,比如小皮球、小足球、跳繩、皮筋、啞鈴、呼啦圈、小三輪車等。這些可鍛煉孩子身體四肢的大肌肉動作,在進行走、跑、跳、踢、蹬、投、拋、拍擊、推拉、爬行等各種運動中發展體能及動作的協調性。另外,手搖鈴、積木、動物玩具、木偶玩具、珠類玩具、畫筆等,可鍛煉孩子的小肌肉動作能力,發展孩子的精細動作和大腦的智力。

6.多做戶外運動

當孩子五六歲時,父母可帶他們到公園或運動場去蕩秋千、劃船溜冰、遊泳。通過這些相對大運動量的體育活動,鍛煉全身機能,使肌肉係統緊張度增加,肌纖維增粗,耐力和活動力增強;讓呼吸加快加深,增加肺活量,促進呼吸肌發達;使血液循環加速,心髒收縮力加強,改善心血管功能;也讓神經係統反應靈活、迅速並且使身體新陳代謝活躍,改善消化功能。孩子的任何身體活動都是肌肉在神經係統指導下運動,從而牽動骨骼實現的。因此,多做戶外運動可以使幼兒身體各個部分得到鍛煉,提高全身機能的整體素質。

7.注意安全問題

父母帶孩子進行體能活動時,必須注意安全第一。孩子對於自我肢體的認識尚未成熟,運動起來不知深淺,容易出意外。父母進行每項活動時,一定要認真設計正確姿勢及方法,保證動作的安全性,避免錯誤的運動方式誤傷了肢體。比如,活動的場地是否安全,活動用具(球、跳繩等)是否存在質量問題,運動器械是否適合幼兒使用(健康路徑及兒童遊樂場內的器械),還有父母應在一旁采取哪些保護措施,等等,都在應該重點關注之列。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