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從容應對孩子的無理要求(4)(3 / 3)

1.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不良習慣

批評、教訓並不是糾正孩子壞毛病的唯一方法,有時候父母一味地批評,而不給孩子舉例講明為什麼,孩子會產生一種逆反心理,不願聽從父母的教導,反而會強化自身的壞習慣。在這樣的情況下,父母不妨通過給孩子講故事、念兒歌等寓意形式,讓孩子自己意識到自己身上的缺點。比如,孩子喜歡挖鼻孔,成人可以講“獵八戒的鼻孔是怎樣來的”,讓孩子通過這個誇張的故事,明白挖鼻孔所帶來的危害,從而激發他改正的願望。

2.表現寬容的態度

也許有些壞習慣孩子自己也不喜歡,但他又無法控製自己不去做已經習慣的事。所以,父母應對孩子抱以寬容的態度,要一遍又一遍地指出他的問題。鼓勵永遠比批評有效,哪怕孩子隻有一點點的進步,也不要吝嗇你的表揚。最好不要拿他與同齡的孩子相比,重要的是孩子過去的表現和他現在的行動。偶爾的退步也不要表現出失望,相信孩子能戰勝壞毛病。即使是“屢教屢犯”,父母也不要感到孩子不可教化,因為這種態度會傷害孩子的動機。也不要在心理上給孩子壓力。孩子和我們大人一樣能感覺到環境或別人給他的心理壓力,這樣的壓力不能有效地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錯誤行為並改正,所以要盡量為孩子減輕心理負擔。

3.善於抓住時機

很多小孩子的壞習慣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一般情況下,父母可以在孩子壞習慣出現後立即進行糾正。例如發現孩子不洗手就吃東西時,要及時給孩子講明“病從口入”的道理,並督促他洗手。對於孩子的進步,你也要及時地表揚他。

4.循序漸進效果好

父母需要明白的是,孩子的壞習慣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因此糾正孩子現有壞習慣,父母的要求不能太高,要切合實際,也要有耐心。不要指望孩子在短期內把壞習慣完全糾正過來,隻要孩子每次都有一些改正就可以了。在一些情況下,以前的壞習慣可能又會在孩子身上反複出現,其實這也是正常的,父母不必操之過急。

5.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適當增加刺激,及時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的不良習慣往往是無意識的行為,所以父母常發現孩子“屢教不改”。這時,父母可以根據孩子好問、好動的特點,及時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如出現孩子吮手指時,父母可以讓孩子幫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或引導孩子觀察某一種物體,或參加某一遊戲活動,及時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改正不良習慣。

7.父母要做孩子的表率

俗話說:“身教重於言教。”有些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是在父母的影響下,潛移默化形成的,如往陽台下扔東西、起床後不疊被、飯前不洗手等。當父母要求孩子改正時,孩子往往以成人也是這樣為理由。這時,父母應該檢點、反省自己的錯誤行為,並及時改正,使自己在孩子心目中樹立良好的形象,讓孩子在無聲的教育中改正不良習慣。

8.適當采用“懲罰”的手段

當然,必要的時候,如果孩子知錯再犯,父母可以適當采用“懲罰”的手段,如用嚴厲的眼神,或拒絕孩子的要求,或采用冷淡他的方法,使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並且知道如何去改正。

最後,舉兩個具體改正孩子不良習慣的例子,以供參考。

如果孩子咳嗽或者打噴嚏的時不捂嘴怎麼辦

感冒或其他更嚴重的疾病,比如肺炎和腦膜炎,都是因為噴出的唾液顆粒中含有病毒,從而傳播開來的。父母要以身作則,平時自己就能夠做到咳嗽和打噴嚏的時候捂著嘴,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如果看見爸爸媽媽總是捂著嘴和鼻子,那麼,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會效仿著這麼做了。如果孩子是直接用手捂嘴,還要督促他把手洗幹淨。為了避免病毒的傳播,告訴孩子盡量不用手去捂著嘴,可以用麵巾紙或手絹。如果馬上就要打噴嚏了,可手頭上沒有這些東西,彎曲胳膊捂著鼻子和嘴也行。

經常忘記洗手怎麼辦

經常不洗手的孩子,會增加感染疾病的機會,如蟯蟲病、痢疾和甲型肝炎等。父母需要經常耐心地給孩子提個醒,告訴他飯前要洗手,戶外活動後回家先洗手,最重要的是便後要洗手。口頭提醒之外,還可以做一些有趣的圖片,作為視覺提醒,比如讓孩子把雙手按在紙上,然後描出手的形狀,周圍再畫一些小小的肥皂泡,然後把這幅畫貼在洗手池周圍最醒目的地方。

在生活中,父母要做有心人,可以嚐試著在家中的床頭、電視機、飯桌等明顯的地方貼些簡單明了、富有情趣的圖畫,使孩子時時得到提醒。糾正孩子不良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持之以恒及家庭各成員的配合,孩子的良好習慣才能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