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賞是晚明士大夫審美生活中的一個重要方麵,通過對各種收藏品的玩味與賞鑒,明代士大夫將普通的日常生活藝術化,從中獲得審美享受與趣味,這種藝術化的生活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品味與修養。如同在文學藝術中長期的創作與欣賞會形成一定的藝術與審美規律一樣,日常生活中一些經過長期概括、得到普遍認同的審美趣味也形成一定的審美程式。晚明小品中專門有一部分以此為內容,其中特別強調清賞的陶冶情趣、養生的作用,還有一部分清言小品則集中總結了生活中一些審美程式。這方麵的代表作品有高濂的《遵生八箋》、屠隆的《考餘事》、袁宏道的《瓶史》、石成全的《高賞集》、文震亨的《長物誌》、程羽文的《清閑供》、董其昌的《古董十三說》、衛泳的《枕中秘·閑賞》等。
一 娛目悅心靜賞無厭——藝術化的生活情趣
日常生活是平凡普通甚至繁瑣的,自古至今皆然。若要把平凡的生活過得有味道、有聲色,前提條件是要對生活充滿熱愛,晚明人恰恰是對生活和生命充滿深情與熱愛的人們。晚明經濟與物質條件發達,人的生活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的生活,使晚明人的生活中出現了日益追求生活的精致與享樂的傾向。與此同時,一些有文化的人在追求生活品味上投入越來越多的時間、金錢與精力,士大夫則是這種生活品味化的先鋒與榜樣。這種傾向也反映在晚明小品文中,除了一些通信、尺牘中經常談到關於玩賞、清娛等方麵的體會外,還出現了專門討論小品文集作,表現了他們生活藝術化的情趣。董其昌的《古董十三說》中說:“古董,今之玩物也,惟賢者能好之而無敝。……人能置向優遊閑暇之地,留心學問之中,得事物之本末終始而後應物,不失大小輕重之宜,經權之用,乃能即物見道,學之聚之,問以辨之,其進有不可量者矣。故曰:惟賢者能好之而無敝也。”在他看來,對古董的玩賞並非玩物喪誌,而是博學多識的表現,而且在這種玩賞之中也可以提高個人的修養與品味。
晚明人生活藝術化的傾向根本上來自一種享樂主義的心態,在他們看來能夠學會清閑地享受生活才對得起自己的人生,然而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的人不多,人們總是為了功名利祿等各種事務繁忙不堪,然而這一切不過都是一場春夢,等夢醒之時,卻已經在忙碌中度過了一生,沒有享樂到人間清福,實在是可惜。不如趁著大好時光,盡量享樂生活,而如此,就應該以藝術化的手法來安排生活,請看華淑是如何理解這一點的:
夫閑,清福也,上帝之所吝惜,而世俗之所避也。一吝焉而一避焉,所以能閑者絕少。仕宦能閑,可撲長安馬頭前數斛紅塵;平等人閑,亦可了卻櫻桃籃內幾番好夢。蓋麵上寒暄,胸中冰炭。忙時有之,闌則無也;忙人有之,閑則無也。昔蘇子瞻晚年遇異人呼之曰:“學士昔日富貴,一場春夢耳。”夫待得夢醒時,已忙卻一生矣。名﨔利壟,可悲也夫!餘今年棲友人山居,泉茗為朋,景況不惡。晨推窗:紅雨亂飛,閑花笑也,綠樹有聲,閑鳥啼也;煙嵐滅沒,閑雲度也,藻行可數,閑池靜也,風細簾清,林空月印,閑庭悄也。以至山扉晝局,而剝啄每多閑侶;帖括困人,而幾案凡多閑編;繡佛長齋,禪心釋諦,而念多閑想,語多閑辭。閑中自計,嚐欲掙閑地數武,構閑屋一椽,顏曰“十閑堂”,度此閑身。而卒以病廢,亦以好閑不能致也。
從其他一些小品中可以看出,晚明人所謂的生活藝術化並非一個空頭理想,而是落實到生活中的每個細節當中,他們從生活的點滴小事入手,為自己營造出一種文雅、精致的生活環境。從對鮮衣美飾的追求,到對珍饈佳肴的考究,從居室園林的漂亮,到器皿玩物的精致,從對草木花鳥的珍視,到對自然山水的賞會,從對詩文書畫的收藏鑒賞,到聽樂賞曲及對名優美姬的品評,無一不成為他們生活中情趣投向處。他們把這種做法看做是“遵生”的表現,高濂的《遵生八箋》典型地反映了這種觀點。這部包括了“清修妙論”、“四時調攝”、“起居安樂”、“延年卻病”、“飲饌服食”、“燕閑清賞”、“靈秘丹藥”、“塵外遐舉”八種遵生方法的著作,是晚明人熱愛生活的結晶。可以看出,晚明人要達到生活藝術化的目的主要通過“養”來獲得,這個“養”,既包括身體、生命的養生,也包括精神、心境的養神,當然二者是相輔相成的。身體不好、生命短促,也就難以獲得精神與心靈上的更多的審美享受。
正因為如此,晚明人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條條有理,有滋有味。從程羽文對自己理想的生活環境的描寫可以看出其要求有多麼細致,又多麼難以達到:
門內有徑,徑欲曲。徑轉有屏,屏欲小。屏進有階,階欲平。階畔有花,花欲鮮。花外有牆,牆欲低。牆內有鬆,鬆欲古。鬆底有石,石欲怪。石麵有亭,亭欲樸,亭後有竹,竹欲疏。竹盡有室,室欲幽。室傍有路,路欲分。路合有橋,橋欲危。橋邊有樹,樹欲高。樹陰有草,草欲青。草上有渠,渠欲細。渠引有泉,泉欲瀑。泉去有山,山欲深。山下有屋,屋欲方,屋角有圃,圃欲寬。圃中有鶴,鶴欲舞。鶴報有客,客欲不俗。客至有酒,酒欲不卻。酒行有醉,醉欲不歸。
張大複《梅花草堂筆談·三境》中表示了他對生活中幾種優雅境界的看法:
抱影寒廬,夜深無寐,漫數樂事,得三境焉。其一曰禪喜。一室十圭,寒蛩聲暗,折腳鐺邊,敲石無火,冰月在軒,燈魂未滅,攬衣獨坐,如遊皇古,意思虛閑,世界清淨,我身我心,了不可取。此一境界,名最第一。亦有倚紅大師,蓮花不染,苦吟乞士,不礙真空,一動道場,方斯邈矣。其一曰人殺。窮陰殺節,悲笳亂鳴,撲而驚塵,穿骨飛雪,銜枚寂寂,搗截陰山,萬裏沙場,僅餘鬼哭,肅陣歸營,冰月當戶,滿引清嘯,指墮膚裂。此一境界,差足神王。亦有專城老將,出境便還。長勝名家,尚留殘孽,非曰能之,願姑舍是。其一曰豪舉。畫屋曲房,擁爐列坐,鞭車行酒,分隊征歌,一笑千金,樗蒲百萬,名妓持箋,玉兒捧硯,淋漓揮灑,冰月流虹,我醉欲眠,鼠奔鳥竄,羅襦輕解,鼻息如雷。此一境界,亦足賞心。亦有年少王孫,擁姬酣臥,蠹魚墨士,典衣論文,既腐既酸,所樂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