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樹聲(1509~1605),字與吉,號平泉,華亭人。嘉靖二十年會試第一,授編修,升南京國子監祭酒。萬曆中拜禮部尚書,後辭官。有小品文集《清暑筆談》,著名小品有《嘉樹林小序》、《苦竹記》、《土槎記》、《題東坡〈笠屐圖〉》等。
徐渭(1521~1593),字文清,更字文長,號天池山人、青藤道人,山陰人。博學多才,但屢試不中。曾在浙江總督胡宗憲幕下為書記,後因事下獄,終身潦倒。精通詩、文、書、畫、戲劇,被視為曠世奇才,有《徐文長集》。
李贄(1527~1602),原名林載贄,號卓吾、宏甫、禿翁、溫陵居士等,泉州晉江人。嘉靖三十一年舉於鄉,隆慶四年後曆任南京弄部主事、員外郎、郎中,萬曆五年任雲南姚安知府,後棄官。明中葉著名的啟蒙思想家,因“惑世誣民”罪名下獄,於獄中自盡。有《焚書》、《續焚書》、《藏書》、《續藏書》。
呂坤(1536~1618),字叔簡,號心吾、新吾、抱獨居士,寧陵人。萬曆進士,曾任右僉都禦史、山西巡撫。因不滿朝政稱疾乞休,著書講學為生。著名小品集有《呻吟語》,其他有《去偽齋集》、《陰符經注》、《四記疑》、《實政錄》等。
洪自誠(生卒年不詳),字應明。著有哲理性小品集《菜根譚》。
焦(1541~1620),字弱侯,號澹園、漪園,江寧人。曾從耿定向、羅汝芳學,萬曆十七年殿試第一,官翰林修撰,萬曆二十五年主試順天鄉試被劾,棄官居鄉裏,著書立說為務。著述甚夥,《集氏筆乘》、《玉堂叢話》中有許多精彩小品,另有《澹園集》。
屠隆(1542~1605),字長卿、緯真,號赤水、鴻苞居士,別號由拳山人、一衲道人、蓬萊仙客等,浙江鄞縣人。萬曆五年進士,曾任穎上知縣、青浦令、禮部主事等職。為官期間與西寧侯宋世恩肆筵曲宴,遭劾罷歸,晚年賣文為生。有《白榆集》、《由拳集》、《鴻苞集》、《棲真館集》等,其《婆羅館清言》、《續婆羅館清言》為有名的小品集,另有《考餘事》。
王士性(1546~1598),字恒書,號太初、玄白道人,浙江臨海人。萬曆五年進士,曾任四川參議、太仆少卿、鴻臚卿等職,平生好遊名山大川。有《五嶽遊草》、《廣遊誌》、《廣誌繹》,其中有許多山水遊記小品。湯顯祖(1550~1616),字義仍,號若士、海若、繭翁、清遠道人等,江西臨川人。萬曆十一年進士,曆官南京太常寺博士、禮部主事,因上書彈劾大學士申時行被貶謫廣東徐聞典史,改任浙江遂昌知縣後又因觸怒權貴被罷歸裏。明代著名戲曲大師,精研詞曲、傳奇。其《玉茗堂集》中的《玉茗堂尺牘》、《玉茗堂文》中有許多精彩小品。
張大複(1554~1630),字元長,號病居士,江蘇昆山人。曾為諸生,因哭父逝雙眼視極弱,終身不仕。曾遊北方許多名勝。其《梅花草堂筆談》、《聞雁齋筆談》是著名的小品文集。
江盈科(1555~1605),字進之,號淥蘿山人,湖南桃源人。萬曆二十年進士,授長洲(蘇州)令,與時為吳縣令的袁宏道關係密切。曆任吏部主事、大理寺丞、四川按察司僉事。有《雪濤閣集》,其中《雪濤小書》、《雪濤諧史》中有許多趣味濃厚的小品。
潘之恒(約1556~1621),字景升、庚生,號冰華生、天都逸史等,安徽歙縣人。曾入太學,後屢試不中,嘉靖間曾任中書舍人。與汪道昆結白榆社,遍交海內文壇名流及梨園子弟,與袁宏道兄弟交往甚密。有《鸞嘯小品》、《名山注》等小品集。
董其昌(1556~1636),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鬆江華亭人。萬曆十七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天啟後曆任太常寺卿兼侍讀學士、南京禮部尚書。精書畫,詩文別有趣味。有《畫禪室隨筆》、《容台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