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圖表教學法
心理學研究表明,直觀形象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手段,它對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發掘大腦思維潛能,對加速記憶有著純語言教學無法比擬的優勢。日本學者保阪榮之介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用大量翔實的例子證明了一個鮮為人知的道理,即人腦中語言信息量與形象信息量之比為1∶1000,人腦對諸如圖表等形象信息的記憶能力是語言文字記憶的1000倍。因此,能否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運用形象直觀教學手段,並非隻是簡單的方法問題,而是關係到知識掌握的程度問題,關係到整個學科的教學質量問題。圖表具有特殊的功能,能夠把語言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簡明地呈現出來;能夠節省文字,給學生以明朗、具體的印象。圖表的作用在於提綱挈領地表列事物,使表述一目了然。國際私法中存在大量的法律適用規則,這些適用規則的掌握重在記憶,用圖表的方式描述,不僅能強化學生記憶,而且能節約課時,從而有充足的時間介紹其他知識。它具有案例不可替代的作用,於細微之處表現出其獨到的妙用。
如“反致”的教學,反致是國際私法中的特有問題,學生對此既感陌生又難以理解,運用圖表可使這些抽象概念形象化,能清楚地說明反致的過程,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該知識點。反致主要包括狹義的反致(為了與間接反致相區別,又稱為直接反致)、轉致和間接反致。
(1)是反致是由衝突法的指引而導致發生的;
(2)是直接反致與間接反致都導致了法院地國之實體法的適用;
(3)是法院地最終適用的是實體法而不是衝突法;
(4)是轉致和間接反致都涉及兩個外國法;而直接反致隻涉及一個外國法。
通過以上信息的對比,學生能輕而易舉地掌握反致製度。
再如“法律規避與公共秩序保留的區別”的教學。對於法律規避是一個獨立的問題還是公共秩序保留的一部分,學界有不同的主張。通過對下列項目的比較,可以發現兩者的區別是明顯的。
此外,國際私法還有諸多問題,如國籍的衝突、連接點的不同種類、域外送達的方式等,都可以根據其內容設置成圖表展現在課堂上。以圖表的形式總結和歸納國際私法中的相關原理,不但能言簡意賅地說明問題,而且能使教師在有限的課時內向學生傳授更多的知識。圖表教學可以運用於教學的不同環節,可以較好地協調課時少與內容多的矛盾,使教學形式靈活多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模擬教學法
模擬教學法就是以模擬法院開庭審理的方式,通過學生親身參與,將課堂中所學到的法學理論知識、司法基本技能等綜合運用於實踐,以達到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教學方法。
國際私法教學還應強化模擬教學法。首先,從國際私法規範特點來看,國際私法規範既包括衝突規範、實體規範(統一實體法),又包括程序規範(國際民事訴訟程序規範、國際商事仲裁規範)。通過模擬法庭的審判,學生既能熟悉國際民事訴訟的程序,又能熟練地掌握運用實體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技巧。其次,國際私法課程一般在大三下學期開設,學生已具備了較深厚的理論知識,且即將走向社會,正是培養學生組織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及分析處理實際案件能力等綜合專業素養的好時機,而模擬教學法能較好地完成這一教學任務,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另外國際私法的審判實踐相對來說較少,學生較難有機會觀摩法庭審判。因此,開展模擬法庭教學,讓學生在模擬的過程中熟悉國際民事訴訟審判程序,培養駕馭國際私法衝突規範及統一實體法的能力,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模擬教學法的實施應體現“規範化管理、全方位投入、高素質培養”的教學思想。(1)製定製度,定位人員。為實現對模擬教學法的規範管理,我們製定了《模擬法庭教學規程》、《模擬法庭參與人員規則》、《模擬法庭文書格式樣本》、《模擬法庭實驗報告格式》等,對模擬法庭的具體操作進行指導。為實現實踐環節為理論教學、素質培養服務的目的,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實行了“人員定位”。一是“定位教師”:指導教師以從事過法律實務(如兼職律師、法官等)工作的任課教師為主;二是“定位學生”:模擬法庭的參加人員以有較好訴訟法基礎的學生為主,並盡可能讓所有必修學生都參加模擬法庭,讓他們邊學習、邊操作、邊完善。(2)全麵學習,提高素質。任何教學形式都要服務於教育的宗旨。模擬教學法,應重在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我們要求學生以法律的理解運用為方向,儲備有廣度、多層麵、富價值的各種知識。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模擬法庭所需要的理論和實踐技能作為價值取向進行學習。知識儲備不斷增加,操作能力不斷提高,模擬法庭也會不斷成熟。這些都標誌著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3)適時指導,開發潛能。在模擬教學中,教師的指導體現在:一是由學生自行選擇案例,教師在選擇方向上給予指導;二是將模擬法庭的庭審格式選擇權賦予學生,在學生鑽研後給予疑難指導;三是把握學生模擬法庭活動進程,解決在準備過程中遇到的亟須克服的客觀困難;四是通過解疑信箱、解疑電話,傳遞信息,由指導老師隨時答疑,幫助學生實現理解到運用的飛躍,使之順利完成有關任務。(4)注重總結,優化理論。富有成效的工作應有科學的總結,這樣才能使實踐更多地變成知識和經驗。每個模擬法庭結束後,我們都安排三個步驟:一是由法庭所在的學習組派人講解庭審的具體訴訟模式和法律規定、實體審理的焦點、判決理由等;二是法庭組成人員與其他旁聽同學相互質詢;三是教師作全麵的啟示性的總結。
模擬教學法實現了學生“自我設計、自我操作、自我創新、自我提高”的主體教學構想。它將傳統的課堂講授與單一的案例教學的優點結合起來,變呆板為生動,變被動為主動,實現了教與學的有機結合,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其勤於動手、善於思考的習慣,又豐富了教學內容,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強了教學成果。學生參與法庭審理,一方麵加深了國際私法知識的理解和吸收,有利於專業知識的鞏固和提高,另一方麵熟悉了國際民商事訴訟規程,提高了法律職業素養。
五、辯論教學法
辯論教學法是教師、學生就某一單元教學內容以問題為紐帶而展開分析、討論、辯駁與總結,從而獲得真知的教學方法。
辯論教學法是一個將課前準備、課堂教學和課後總結有機結合起來的教學過程,具體包含了“導讀—提問與辯論—總結”這樣一個基本的教學思維過程。(1)導讀。在每個單元教學內容開課前,教師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閱讀一些書籍,查找相關的信息、資料等。一是根據教學內容選編一些資料發給學生,選編出的教學資料應具有代表性,應包含多層次的不同學派的觀點、思想,或者是曾經確立過或影響過某一重要法學理論和原則的案例。二是列出多層次的書單,讓學生大量閱讀書籍,吸收各種信息。三是提供相關的電子資源目錄,包括法律計算機數據庫、法律光盤、法律網絡資源站點等,鼓勵學生利用先進的法律文獻檢索方法主動去查閱更多的相關資料、信息。在導讀階段,教師隻是充當“引導者”的角色,即指導學生記課堂筆記、做分類卡片、使用法律工具書、撰寫讀書報告等,指導學生正確地檢索並閱讀已有的科研成果資料,為課堂的研討、辯論做好充分的準備。(2)提問與辯論。這是辯論教學法的關鍵環節。以問題為紐帶,學生主動參與研討、辯論是該方法的基本特征。課堂上的學術理論“辯論”不同於法庭上的“唇槍舌劍”式的辯論,主要是帶著問題,以批判的態度對所閱讀、查找的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進行研討、質疑、評價和交流。在教學過程中,可采用以下方式:一是在課前學生對教學內容已初步了解、掌握的基礎上,由教師提出實質性問題,要求學生回答、研討,並隨著討論的展開,不斷提出一些實踐性的或假設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串聯起所讀、所學的各方麵知識;二是在課前學生對教學內容已初步了解、掌握的基礎上,由學生提出實質性問題,要求教師答辯、分析。其間學生可以根據教師的思路、觀點不斷地提出實踐性或假設性的問題,讓教師展現出其較高的學術造詣和較新的思維方式,學生從中得到啟發,獲得真知;三是師生互相提問、互為辯論的方式。在這一階段,教師應扮演一個經驗豐富的“引導者”、“辯護士”的角色,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自由發揮的空間。(3)總結。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過程,是對某一教學內容的進一步整理和思考,通過對前兩個階段教學過程全麵係統的分析與研究,使零星的、散亂的感性認識上升為條理的、係統的理性認識,實現知識的升華。教師可以以作業或小論文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要求,以訓練和培養學生主動動手、動腦進行書麵總結的習慣與能力。學生交上作業或小論文之後,教師應詳細閱讀,必要時應安排時間,預約個別輔導,針對總結中發現的問題或學生仍模糊不清的問題,進行指導性的分析、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