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現代河湖海灣沉積型高嶺土礦床(2 / 3)

砂質高嶺土經過篩洗,大部分石英被拋棄,<320目精礦率為11.8%,裸露地表的樣品由於粘土礦物被衝刷流失,洵洗率僅有5%左右,<2um精礦率隻有3.4%,<320目精礦中高嶺石含量一般達50%以上,由於石英粒度有部分較細,所以,粗精礦石英的含量仍然較高,此外,還有扣%左右的伊利石,精選以後,高嶺石含量提高到90%以上,基本不含石英,伊利石也顯著減少。

砂質粘土層的情況截然不同,粘土層以粘土為主,<320目精礦率很高,一般都在78—80%以上,砂質主要是石英,粘土礦物主要為高嶺石和伊利石,基本不含長石和其他礦物,微量礦物近似,但其含量更少。<180目篩選樣中,高嶺石占55%,石英占25%,伊利石占14%;<320目粗精礦中,高嶺石含量為60%,石英19%,伊利石含量仍為14%;<2um精礦中高嶺石含量增至77%,石英含量減至30%,而伊利石的含量還是基本不變,這說明伊利石粒度較細,絕大部分富集在左右,這對降低刮刀塗料的粘度是個致命的害處。

四、離嶺土的礦物學特征

綜合X光衍射、紅外光譜、差熱分析以及電鏡觀察等測試結果,龍頭砂高嶺土上、下礦層高嶺石雖然都是片狀,但是,不同礦層,結晶度顯然不同,上礦層高嶺石有序度高,結晶較好,常見假六邊形,自然解離好,很少疊片。下礦層高嶺石為不規則片狀或鱗片狀產出,也很少疊片,但結晶較差。

五、高嶺土的基本工藝性能

(一)粒度分布

K110高嶺土自然粒度較細,無需剝離加工即可獲得合格的塗料產品,在塗料精礦中,<0.5um級占73%,<2um級含量高達95%以上,不含大於10um粒子,符合刮刀塗布土要求,在<320目粗精礦中,<2um級含量為幼%左右,這部分幾乎全是高嶺石;5—40um也占40%左右,但這部分主要礦物為石英、白雲母和伊利石,

(二)白度

K110的自然白度較高,<320目粗精礦為68.6—77.0%,<2um精礦高達86.4%,經加增白劑後,白度提高到80%以上,影響白度的主要因素是Fe2O3,其次是TiO2,因此必須進行漂白處理,可能情況下進行的試驗,由於細粒級Fe2O3含量並未減少,所以白度難以提高,根據酸溶試驗,化學漂洗後的<2um產品中,難溶鐵占90%以上,說明鐵主要以矽酸鹽的形式存在。

(三)製瓷性能

將K109原礦直接進行高溫和成形試驗,分析有關製瓷的物理性能,結果如下:

可塑性指標:使用可塑性儀測定,其方法是粘土在工作水分下,泥球承受外力作用後,開始出現裂紋時,測其應力與應變的乘積,測定結果,K109為中可塑性粘土。

結合性:指粘土與非塑性材料(標準砂)粘合,並形成具有成型性能的泥團。用試條的機械強度來衡量粘土的結合性能,K109按泥與標準砂之比為60:40時形成外觀性能一般,結合力在粘土類原料中屬偏低值,在高嶺土類原料中屬於中等偏高。

幹燥收縮:指粘土試樣在成型水分下至常規烘幹105℃下,二維方向線性收縮平均值分析結果比我國代表性高嶺土要低,幹燥開裂程度要少些。

燒成收縮:粘土試樣製成方塊,烘幹後試樣煆燒至試樣吸水率<0,5%時,取二維方向線性收縮平均值。K109試樣在1460℃下吸收率0,52%時,燒成收縮為12,4%,對於國內代表性高嶺土而言,屬於中等偏高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