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聚會聊什麼?十有八九聊養生。在一次聚會中,向來一說起養生就滔滔不絕的李大伯,這回卻出乎意料地沉默。大家不解,問他,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說:“現在我正為養生困惑著呢!”
原來,單位體檢,李大伯的血壓、血脂高高在上,他最要好的兩個同事分別被查出了腎結石和膽囊炎。他們三人,人稱“三劍客”,過去愛讀金庸小說,故被譽為劍客,現在愛讀養生書籍。而其他同事,平日胡吃海喝又抽煙,卻個個安然無事。“難道養生養錯了?”李大伯說,此惑不解,他咋好意思再對別人談什麼養生之道!
其實,養生本無錯,錯就錯在李大伯養生太片麵。
一是錯在照本宣科。李大伯最引以為傲的,就是他的腦袋瓜兒裏裝著當下最熱門的養生學問,這些都歸功於他好讀養生保健類書籍。但凡書店裏賣得最火的養生保健類書籍,從《不生病的智慧》到《從頭到腳說健康》,從《求醫不如求己》到《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他都一本不落地買回家來仔細研讀,學以致用,他照著書上所說自診自治。書上說吃大棗可以補血,他就大把大把地吃,直到吃得胃脹氣;書上說吃降壓藥容易引發心髒病,不如吃綠豆降血壓,他就把降壓藥停了,天天吃綠豆糕、喝綠豆湯,結果血壓“嗖嗖”地往上躥;書上說生吃泥鰍能去肝火,他也想試試,要不是妻子嫌髒,死活拽著他不讓吃,他也許現在肚子裏又多了幾條寄生蟲。書上沒說泥鰍等魚類會傳播寄生蟲。
然而,他頂禮膜拜的養生保健類書籍的作者是何方高人呢?據悉,被稱為“健康教母”的《不生病的智慧》作者馬悅淩從未當過醫生,隻是在南京某醫院當了23年初級護士;《經絡使用手冊》作者蕭言生,簡曆上說是“中醫名士”,但在衛生部網站上發現其不是執業醫師;《求醫不如求己》作者中裏巴人在被人們熟悉前,隻是一個自由職業者,常和朋友搞搞策劃,沒有任何專業醫科背景,沒有行醫執照,竟策劃出一部暢銷保健書。《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的作者張悟本,肥皂泡剛剛破滅。
曆代名醫名家都不敢說自己能包治百病,但是當代某些非學醫出身的養生保健類書籍的作者卻聲稱吃綠豆、做按摩就能祛除百病,莫非是我們現代人之大幸?
看看書店裏在售的各類養生書有6000餘種,其中中醫養生書有3000種,出版社和作者怎樣讓自己的書從中脫穎而出、奪人眼球呢?隻有觀點雷人,如果別的書已經雷人,那隻能更雷人。看來,真想尋求養生之道的人真要有雙火眼金睛,去偽存真。
二是錯在脫離自我。李大伯深信“千金難買老來瘦”這句古諺,因為怕吃出高脂血症,所以對雞蛋、動物內髒等食物敬而遠之。盡管如此,醫院還是檢查出他血脂高,並且出現了貧血問題。這是咋回事?
這都怪李大伯一味照本宣科地養生,而不結合自身情況。高脂血症的人可能是膽固醇高,也可能是甘油三酯高,還可能是兩者兼有。李大伯是甘油三酯偏高,膽固醇不高,而雞蛋、動物內髒是高膽固醇食物,吃了對他無妨,不吃他也會血脂高。
三是錯在迷信理論。有一本養生書說菠菜燒豆腐這道菜好,在腸道裏,菠菜中的草酸會和豆腐中的鈣相結合,形成不溶性的草酸鈣,草酸鈣會隨糞便排出體外,可以防止尿路結石的形成。李大伯信了這個理論,天天吃菠菜豆腐。可是不久,另一本書卻說草酸鈣不容易被吸收,容易導致腎結石。李大伯又後悔不已。而實際上呢?菠菜裏的草酸呈弱酸性,就像一滴水,而我們的胃酸酸性更強,就像是一片汪洋,這一滴水在一片汪洋裏又能發揮多大的作用呢?
理論的說法來自實驗室,不符合人體實際,不符合人體實際的理論是不可信的。像李大伯這樣熱衷於養生的人一般都有困惑,根源在於他們缺乏科學知識,缺乏辨別能力,所以最偏聽偏信健康養生暢銷書。如果這樣,不如不讀這些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