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地回顧曆史,是想說明,古往今來,政府要變革,就要征稅,變革的必要性,仿佛證明了征稅的合理性,這成為一種曆史慣性,這個曆史慣性,正是前文所說的“埋藏很深的思想觀念的問題”,它已經成為當政者的潛意識或者叫“下意識”。所以,現在搞“新醫改”,馬上就想到開征新的稅種。
“改革就征稅,征稅搞改革”的思維定式,應當在全部免除農業稅的2006年戛然而止,因為時代不同了。之前,中國處於農業社會的後期、工業化社會初期,幾千年農業社會形成的按需征稅的慣性還發揮著作用;之後,中國進入工業化中期,工業化帶來的財政稅收,與農業社會相比大幅度增長,那麼就應當像發達的工業化國家那樣,不能再隨意開征新的稅種。如果“新醫改”要征稅,那麼以後別的民生工程是不是也要征稅?辦一項民生工程,增加一個新的稅種,征人民的稅給人民辦福利,人民能擁護嗎?
工業化時代,財富創造得很快,政府要本著公平的原則,進行財富的再分配,社會才能和諧。
財富應當在政府與人民之間再分配。方法是,由政府出錢為人民辦福利,比如“新醫改”。在目前居民收入增長幅度趕不上政府財政稅收增長幅度的情況下,尤其應當如此。
財富應當在貧富之間再分配。方法是提高富人的稅率,增加富人的稅種,把工業發達國家向富人開征的稅種移植到我國即可。如果這樣,“新醫改”就不差錢了。美國的“新醫改”就是要向富人多征稅的。但是,提案中的我國的“‘新醫改’稅”,是向絕大多數公司和個人征稅,廣大個體工商戶肯定會反對。
“‘新醫改’稅”由衛生廳長提出似乎符合專業屬性,可是身在富裕省份,怎麼不呼籲地方財政學習陝北的靠自有財力搞新醫改的神木縣和子長縣呢?這位廳長應當認識到,靠征稅搞改革的時代已經過去,由政府出錢搞改革的時代已經來臨。觀念是該變變了。
“高州模式”不是新醫改的方向
高州,是廣東省茂名市下轄的一個縣級市,地處山區,是個貧困縣。高州市人民醫院不要財政一分錢,解決了看病難、看病貴,其管理之道被稱為“高州模式”。許多評論者及領導人物稱,這也是新醫改。
看一組數據:這個縣級醫院竟有2000多個病床,每年接收住院病人6萬多人,醫療總收入4.8億元。這三個數據遙遙領先於全國絕大多數縣級公立醫院,但是又極不協調。病床數、住院病人趕上一個省級大醫院,收入卻比省級大醫院至少少了10個億,這說明住院費用便宜。一個縣級醫院怎麼會有這麼多住院病人呢?原來其中一半是來自高州市以外的,據說全國23個省都有病人來高州市看病,這說明這裏的醫技精、醫術高。
“高州模式”是這樣的:一、十幾年前就確立了走專科特色的道路,不斷購買先進設備,培養技術人才,比如心髒病手術、腎移植就獨具特色,僅心髒病手術一年就做1800台。二、病人花費少,隻是大城市大醫院的1/3~1/2。為了降低病人花費,99%的藥品、一次性用品是國產的,而且招標采購實行民主化,杜絕吃回扣,同時狠抓醫德、醫風,嚴禁收紅包。技術好,又便宜,這就形成“窪地效應”,吸引四麵八方的病人。如果說大醫院是暴利經營,那麼“高州模式”就是薄利多銷。薄利多銷也能獲得較好的回報,醫院每年有幾千萬元的利潤,骨幹醫生年薪可拿十幾萬、二十幾萬。這樣,醫院可以持續發展,醫生也不會跳槽。
“高州模式”解決了看病難、看病貴,這不正是新醫改所要達到的目的嗎?但是,“高州模式”是難以普遍複製的,它隻能在高州解決看病難、看病貴,不能在全國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分析如下:
“高州模式”實質上是一種經營模式,盡管利潤薄,但總歸是要獲利的,它的利潤是合理的。絕大多數醫院靠大處方、濫檢查獲利,則是不合理的。
“高州模式”薄利多銷是必然的選擇,試想,它的住院病人和大城市的大醫院一樣多,如果收費標準也一樣,那麼病人還會選擇它嗎?所以它隻能薄利多銷。
像“高州模式”這樣的“窪地效應”隻能有一個或幾個,如果都這樣,就不成其為窪地了,窪地連著窪地,就是平地,水便不會流向低處,隻能淺淺地存著。
“高州模式”的專科特色起步很早,已經成熟。別人再學,已經晚了,充其量隻能吸引本地患者,不可能吸引23個省的患者。
“高州模式”藥價低,是因為采購民主,采購民主是因為院長道德高尚,不染指采購。高尚的道德是自覺養成的,全國那麼多院長都會這麼自覺嗎?學焦裕祿學幾十年了,腐敗的縣委書記仍然層出不窮。
“高州模式”出名也有好幾年了,參觀學習者絡繹不絕,可是竟沒有一個複製成功的。這隻能說明“高州模式”無法複製。
綜上所述,我們應當這樣認識:新醫改是要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但是並非隻要能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就屬於新醫改。
新醫改的實質就是:政府出錢給公立醫院,讓公立醫院隻能公益,不能趨利。這是政策,這是規定,這可以推行全國。
可是,高州人民醫院的院長卻說,國家包醫院不如包醫保,讓醫院市場化,誰的服務好,價格便宜,誰就可以吸引病人,病人把醫保的錢投給自己滿意的醫院。這話聽起來有理,其實他是沉浸在自己的經營模式裏出不來。試想,如果讓公立醫院繼續市場化,那麼靠“窪地效應”,靠薄利多銷而生存的價格便宜的醫院將仍然是極少數,靠暴利而發展的價格昂貴的醫院將仍然是絕大多數。其實,國家包醫保,等於個人收入增長或叫補貼增長,不等於醫院改變了趨利性。病人沒錢看病的時候,趨利性的醫院還可能發發善心,而當病人因為醫保有了看病的錢,醫院一點也不會心慈手軟。
總而言之,新醫改是改醫療製度,而“高州模式”隻是一種經營模式,所以,它不是新醫改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