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埃斯庫羅斯的《波斯人》(1 / 1)

在西西裏島南部傑拉城的墓地中,曾樹起過這樣一座墓碑。上麵由墓的主人為自己題寫了一首詩作為墓誌銘,詩是這樣寫的:

“雅典人埃斯庫羅斯,歐福裏翁之子/躺在這裏,周圍蕩漾著傑拉的麥浪/馬拉鬆聖地稱道他作戰英勇無比/長發的波斯人聽了,心裏最明白。”

這座墓是“希臘悲劇之父”埃斯庫羅斯(公元前525年—前465年)的。他生前參加了保衛祖國的馬拉鬆戰役和薩拉米斯大海戰。他以殲滅波斯艦隊的史實為材料創作了著名的希臘悲劇《波斯人》。

中國戲劇、印度梵劇、古希臘戲劇是世界三種最古老的戲劇文化。公元前五、六世紀是古希臘戲劇的繁榮時期。據說悲劇起源於酒神節的宗教儀式。在祭酒神時,先殺一隻山羊作為祭品,再伴以歌舞。所以“悲劇”一詞的希臘原文為“山羊之歌”。喜劇的起源與悲劇大致相同但表演風格迥異,是一種帶有滑稽可笑的打諢的狂歡歌舞表演。“喜劇”的希臘原文含意為狂歡之意。著名的希臘悲劇家有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和歐裏庇得斯,他們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悲劇精典之作。與稍後出現的著名喜劇家阿裏斯托芬和其作品一起,形成了希臘戲劇創作的光輝時代。

古希臘悲劇的突出特點是以神話題材為主,《波斯人》是現存的唯一以當時現實為題材的作品。當時,波斯帝國占領了希臘在小亞細亞的殖民地,波斯與希臘之間的政治、經濟矛盾引發了戰爭。公元前490年,波斯王大流士率軍入侵希臘,慘敗於馬拉鬆。10年後,其子薛西斯發兵528320人,戰艦1207艦,向希臘海陸並進,以圖雪恥報仇,一舉踏平希臘。但戰爭的結果卻是希臘人大獲全勝,波斯人潰不成軍。親自參戰的埃斯庫羅斯認識到:希臘之勝,勝在希臘人為保衛祖國的自由獨立而戰;波斯之敗,敗在波斯王驕傲自大,士兵被逼迫參戰,他們必然受到神的責罰。他在自己的戲劇《波斯人》中表現了這一主題。

那時候戲劇的形式還比較稚拙,全劇由一個歌隊和一兩個人物的表演來完成。《波斯人》一開始,波斯王已帶領大軍出征了,剩下的元老們聚集在都城蘇薩的宮前焦急不安地議論著前方的戰爭。這時,波斯王之母太後阿托薩出宮了,他向元老們講述自己才作過的一個噩夢,認為夢呈凶兆,波斯軍隊可能要受到神的懲罰。她的談話使元老們對前方戰況更為擔心。這時一個波斯敗兵飛跑而來,傳來了最壞的消息。報信的波斯人開始詳細敘述戰爭的進程,他講到波斯大軍如何在人數上占有優勢,如何攻占並焚燒了雅典城,如何上了希臘奸細的當,兵分三路圍攻薩拉米斯島,而當太陽燃著烈焰的飛車在天空出現的時候,希臘人突然齊喊“起來,希臘的男兒們;快拯救你們祖國,你的妻子兒女,你們的天神的廟宇和你們先人的墳墓。現在你們必須為保衛你們所愛的一切而戰。”然後,雙方開始激戰。波斯艦擠在狹窄的海麵上,三路大軍無法互相支援,不久就被希臘輕捷的戰艦和勇敢的士兵各個擊破,海陸大軍一敗千裏,死傷無數。聽到這個描述,太後失聲痛哭,元老們也一齊祈禱老王大流士的陰魂出現,給他們以明示,而大流士的陰魂真的出現了,他告訴大家,千萬不要再去和希臘人作戰,否則還會遭秧。

《波斯人》雖然隻有這麼少的角色,這麼簡單平直的結構,整個戰爭也都是由報信人一人口述的,但埃斯庫羅斯充分運用他非凡的戲劇語言技藝,將這場決定兩個民族命運的大海戰描寫得活龍活現,氣氛悲壯,節奏緊張,形象生動,舞台上雖沒有士兵激戰的場麵,卻好似海風呼嘯,戰鼓雷鳴,喊殺聲震動天地,雙方軍艦衝撞攻擊,殺了個人仰船翻。

《波斯人》是第一部描寫海洋戰爭的戲劇,在埃斯庫羅斯一生的70個劇作中占有重要位置,公元前472年,該劇演出後,為他贏得了第一個“頭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