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世界上有多少孩子知道這位童話之王的名字,他就是丹麥的安徒生(1805-1875)。
1805年4月21日,丹麥的一個叫歐登塞的小城中,有位窮鞋匠喜添兒子。這的孩子就是安徒生。安徒生11歲時,他的父親就因患瘋病而死。他的不識字的母親靠洗衣服把他拉扯大,並給他以無微不至的愛護。盡管如此,安徒生仍難免受貧困所擾。他沒有受過正規教育,先後在幾家店鋪當過學徒工,後又到哥本哈根皇家劇院當了個小配角,不久也因嗓子失潤而遭解雇。生活的魔難並沒有改變他率直坦誠、天真爛漫、富於情感和充滿幻想的天性,他的才華深得同情者的關注,在別人的資助下他得以進入學校學習。後來,他又冒昧地造訪丹麥海軍上將烏爾夫,見麵後不顧烏爾夫的驚愕一口氣讀完他創作的劇本。這舉動引起烏爾夫的興趣,他慷慨地給安徒生房子住,供他寫作。在這些好心人的幫助下,安徒生靠勤奮創作,終於成長為一位童話大師,一生寫下了160篇左右的優秀童話。其中就包括他著名的海洋童話《海的女兒》。
《海的女兒》描寫海王之女的愛情故事。童話中的海王之女美麗善良,對生活充滿美好的憧憬。15歲時她第一次浮上海麵看到了人間美好的景象。恰巧這時,一位年輕的王子遇了海難,公主將他搭救上岸,從此暗暗愛上王子,並決心到人間去尋找愛情。公主為了實現自己的夢,將自己的美麗的歌喉獻給女巫,忍著巨痛把美人魚的尾巴變成人的腿,終於得以與王子相逢,但此時她已變成了啞巴,每走一步,雙腳都像刀割一般痛。她可以承受身體上的痛苦,但卻因無法用語言向愛人傾訴真情,而使王子成為另一位姑娘的新郎。在王子結婚的當天,她即將變成大海中的泡沫,這時她的五位姐姐以犧牲她們那柔美的長發為代價,向女巫討來一個救命的辦法——用刀刺死王子,讓王子的鮮血流到公主的腿上,那樣她還會變回到美人魚的樣子。但善良的公主放棄了這唯一的機會,在吻了熟睡的王子之後,終於化做一團泡沫。
在童話聖手安徒生的筆下,“海水那麼藍,像最美麗的矢車菊的花瓣;同時又那麼的清澈,像最明亮的玻璃。”海王的宮殿在海的最深處,它的牆是用珊瑚砌成的,尖頂的高窗子是用最亮的琥珀造成的,屋頂上鋪著黑色的蚌殼,它們隨著海波的漣漪一張一合,蚌殼中的珍珠亮晶晶閃爍。而那位小美人魚,皮膚又光又嫩,像玫瑰花一樣,她的眼睛是蔚藍色的,像湖水般幽深。為了到人間去,她勇敢地穿過那片布滿珊瑚蟲的陰森灌木林,讓女妖割下她的舌頭,喝下了女妖抓破胸膛流下的黑血製成的藥。
當她來到王子身邊後,為了愛人能夠歡樂,她“舉起一雙美麗的白嫩的手,用腳尖站著,在地板上輕盈舞蹈。”而此時她的腳卻忍受著“在快刀上行走”一樣的刺痛。當她得知王子將要娶另一個姑娘為妻時,她覺得自己的心在碎裂,而且知道死期將至,但並不因此而悲恨,為了愛人,她寧願犧牲自己,最後“她彎下腰,在王子清秀的眉毛上吻了一下……她把刀子遠遠地向浪花裏扔去。刀子沉下的地方,浪花就發出一道紅光,好像許多血滴濺出水麵。她再一次用她模糊的淚眼向王子望了一眼,然後,從船上跳入海中,她覺得她的身體在化成泡沫……
小美人魚這一熱愛生命、忠於愛情、富於自我犧牲精神的美好藝術形象曾打動過千百萬顆孩子的心。小美人魚的故事被翻譯很多種文字,並被改編成戲劇。至今在丹麥的海岸邊,還有她的雕像。
提起俄國19世紀現實主義作家伊凡.亞曆山大羅維奇.岡察洛夫(1812─1891),人們總會想起他著名的三部曲——《平凡的故事》《奧勃洛摩夫》《懸崖》,其實他的另一部著作——《環球航海遊記》(又譯《帕拉達號三桅戰艦》)同樣著名,作者寫作它時也經曆了更多的艱難曲折。
岡察洛夫生於辛比爾斯克一個商人之家,他在莫斯科大學語文係畢業後,除發表作品之外,還在政府機構供職。1852年,沙皇指派海軍中將普提雅庭以“外交使節”的名義,率四艘戰艦組成的艦隊從喀琅施塔得啟航,到海外活動,進行以拓寬市場和搜集商業、軍事、資源情報為目標的全球考察,其最終目的是力叩鎖國閉關的日本之門,獲取沙皇夢寐以求的東北亞商業利益。當時,岡察洛夫在財政部外貿司有一份收入豐厚的職務。那年他已經40歲,並且已是當時蜚聲俄國文壇的大作家。但他毅然辭職,以普提雅廷海軍中將秘書的身份,隨艦隊出海,以一種不避險阻力求親睹宇宙真顏的激情,“到廣大無邊的世界去搜奇探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