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身體孱弱多病的人,心中的海洋卻是那麼斑斕多彩——史蒂文生,海洋文學史上值得一書的名字。
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生(1850─1894),生於蘇格蘭首府愛丁堡,父親是個燈塔建築師。史蒂文生體弱多病,曾到西太平洋的薩摩亞島上療養,作家在海島上生活了五年,死後就埋葬在島上。他曾以海島居民生活為題材創作過短篇小說集《島上夜談》。但他的作品中最膾炙人口的就是海島探寶小說《寶島》。
小說講述失去父親的貧苦少年吉姆,為尋找埋葬在一個遙遠海島上的財富而參加海上探險。小吉姆發現海員中有一些人其實是海盜,他們混入探險隊企圖劫走財富。經過無數次危險之後,吉姆和探險隊到達了那座荒島。吉姆還在島上找到一位曾當過海盜的人,在那人幫助下,吉姆擊敗壞人的種種陰謀,得到了財富,滿載而歸。
這篇小說的意義還不在其本身的藝術價值上,它更重要的是開創了“海島發掘寶藏”這一海洋文學的新的題材領域,令後人競相效仿,使海洋文學更加豐富、驚險。
1834年,法國南特市一個法官家的六歲男孩背著一個大木盆離開了家,當焦急萬分的家人在河邊找到他時,他天真的小臉上沒有一點驚慌的神色。
人們問:“你這是要到哪去?”
他回答:“去航海。”
這男孩叫儒勒·凡爾納(1828─1905),100多年來無數讀者讀過他的著名科幻小說:《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裏》《神秘島》《機器島》《十五歲的船長》……對於少年讀者來說,他作品中的驚險的情節,引人入勝的故事,豐富奇妙的科學幻想,最能引導他們走向知識的海洋。
據說凡爾納19歲後到巴黎學習法律時,遇見了大仲馬父子,在他們的影響下,他決定放棄法官、律師的職業,而到稿紙上去營構他美好的幻想。他的《氣球上的五星期》送到十五家出版社被退回,灰心喪氣的凡爾納曾將手稿投入壁爐,幸爾被妻子搶了出來,送到第十六家出版社並得以出版。他一生創作了近百部科幻和海上冒險小說,成為著名作家,在海洋文學創作中占有獨特的一席之地。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是他著名的海洋三部曲之一,寫的是在海中遇難的格蘭特船長靠一隻漂流瓶告訴人們自己的遭遇。於是,他的勇敢的兒子和女兒跟隨“鄧肯”號船主按照漂流瓶提供的模糊線索,橫渡大洋,穿過南美草原,跨過澳洲內地和新西蘭,環繞了地球一周,終於在戰勝無數艱難險阻之後,在太平洋的一個荒島上找到了遇難的格蘭特船長。
《海底兩萬裏》也是凡爾納海洋三部曲之一。敘述的是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在海上發現了一隻類似獨角鯨的龐然大物。他在追蹤中落水,結果發現那怪物不是鯨魚而是一艘造形奇特、設備齊全的潛艇——“鸚鵡螺”號。在神秘的摩尼船長的邀請下,阿龍納斯作了一次海底旅行,他和同伴從太平洋出發了,經珊瑚海、印度洋、地中海、進太平洋,最後到達了北歐的挪威海岸,一路上見到了許多千奇百怪的海底奇觀。
三部曲的第三部是《神秘島》,寫的是美國南北戰爭中,五個美國北方人逃脫了南方軍隊的追捕,乘氣球逃亡到海島上,他們給這座島取名為“林肯島”。他們憑借自己的科學知識和奮鬥精神,在林肯島上辛苦勞作,創造幸福的生活。最後,海島火山爆發,五個人再度陷入危難之中。恰巧這時,格蘭特船長的兒子羅伯爾所指揮的“鄧肯”號路經此地,將他們救走。
儒勒·凡爾納的另一些海洋幻想、冒險小說也富有盛名,如《十五歲的船長》《機器島》《哈特拉斯船長曆險記》等。《機器島》是他晚年的作品,寫某資本家用鋼鐵造了一座流動島嶼,夏天可往北方避暑,冬天駛向南方禦寒,島上的百萬富翁們生活悠閑、豪華,但資本集團之間的利益之爭同樣激烈,最後兩大集團各掌握一部機器,分向南北兩個方向行駛,這座“樂土”終於被扯成碎片,沉入汪洋。
凡爾納的作品將現實與科幻巧妙地結合起來,不同程度的反映了一些重大的社會曆史問題。他在科學知識的基礎之上大膽地設想和預言末來,所作的許多科學設想為後世的實踐證明是基本正確的。其奇詭的幻想,大膽的創造與豐富的知識相配合,時常把讀者帶入一個充滿創造熱情和冒險快樂的境地,為豐富世界海洋文學的題材範圍,做出了卓越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