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把白居易《春江》一首中的“閉閣隻聽朝暮鼓,上樓空望往來船”,寫入自己詩中。這個秘密被朝臣小野篁點破,而小野篁本人也從白居易“蕨嫩人拳手,蘆寒錐脫囊”一聯化出“紫塵嫩蕨人拳手,碧玉寒蘆錐脫囊”。據說日本高倉天皇得到一株珍貴的楓樹,十分喜愛,於是教大臣藤原信成負責守護。不想有一天,一位仆人(仕丁)竟剪楓樹枝為柴暖酒。藤原信成大驚失色,要治仆人的罪。高倉天皇知道了此事,想起白居易有“林間暖酒燒紅葉”的詩,不但不說仆人有罪,反而覺得他此舉十分風雅,就放了仆人。可見白居易詩的影響有多大。白居易的詩,大多是留學中國的日本高僧帶回或中國商船載去的。有個日本人叫藤原嶽守,因為檢查中國商船時,得到一本收有白居易詩文的《元白詩箋》,便“因功敘位”,授“五位上”的官職,由此可知白居易的詩作還是中國文化通過海洋向外傳播的一個典型範例。
在我國唐代詩人中,李賀(790─816年)是壽命較短的一位,他去逝時年僅27歲,但他的一生卻如流星掠過天際,給後人留下了詩之華光。
李賀,字長吉,河南府福昌縣昌穀人。他少小聰明,博覽群書,年20歲參加河南府試,獲得優異成績,被舉進士。但因他的父親叫李晉肅,晉肅的“晉”字與進士的“進”字同音,在唐代算是犯了“父諱”,結果,李賀被取消了考試資格,隻在太常寺做了一個掌管祭祀禮儀的奉禮郎。長安三年,官卑職冷,李賀不堪於此,毅然托病辭官,返回故鄉。數載之後,便英年早逝了。
李賀的詩濃麗新奇,詞近旨遠,常出驚人之語,作超凡之思。詩風變幻怪譎,雄峻鏗鏘,神鬼莫測,故當時有“詩鬼”之譽。他在詩歌創作中常常遣用奇麗的神話傳說,可謂幻想紛呈,縱橫星馳,神遊八極。在很多詩裏,還涉及到有關海洋的神話傳說。
“南風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吳移海水”。這是李賀《浩歌》中的一句,其中說到的“天吳”是一位古代海神,它長象怪異,生了八張人臉,八隻足爪,八條尾巴。或說它形如老虎,十條尾巴,相傳能移海水而造陸地。李賀在另一首詩《神弦》中還寫了一位女祭司(女巫),能作法邀神。一旦作法,能使“海神山鬼來座中”。還有一首感歎生命短暫,勸人不要追求長生不老的詩《苦晝短》,詩人在此把海洋神話加以改造,加以詩意化,他寫道:“天東有若木,下置銜燭龍。吾將斬龍足,嚼龍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意思是說在遙遠的東方大海之中,有株叫“若木”的神樹,樹上有一條銜著蠟燭的神龍,他的蠟燭能把暗無天日的世界照亮。詩人大膽設想,要奔波蹈海,斬斷龍的腳,吃掉龍的肉,讓這支神燭永遠照臨人間,使晝夜不再更迭,人也因此而得到永生。真是奔騰想象,浪漫不羈。
李賀和唐代其他詩人一樣,詩作中也有不少佳作借助於“蒼海桑田”和“海外三山”神話等文學母題,抒發人生的感歎。如《夢天》中,詩人夢中直上青天,在桂花飄香的小路上遇見一群環癿叮當的仙女。仙女們指點著東海上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島嶼,告訴他“黃塵海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而當詩人低頭俯看時,但見“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中原九州隻不過是九點煙塵,茫茫東海,也僅如打翻了的杯水而已。其想象之豐富,構思之奇妙,令人叫絕。詩人寫滄海桑田變幻,寄托了他對人世滄桑的深沉感歎,在《天上謠》中,詩人寫道,“東指羲和能走馬,海塵新生石山下”,都是借海洋神話抒發類似情感的佳句。
李賀的詩中,還有關於海洋和曆史人物傳說的內容。如《古悠悠行》中的“海沙變作石,魚沫吹秦橋”,講的是關於秦始皇巡海的傳說。據傳秦始皇當年巡行海隅,曾在海邊建築港口。並建起石橋,橋長30裏,秦始皇欲登此橋入海求仙。在傳說中,秦始皇築橋時還曾得到過海神的幫助,即所謂“海神立柱”。這位海神的相貌十分醜。秦始皇很想見海神一麵,可海神提出,不能讓人畫我的像,始皇答應了這個要求,海神就顯現出來了。它果然猙獰可怕。這時,那些躲在始皇背後的畫工就偷偷用腳趾夾著筆畫起海神的像來。沒想到海神耳聰目明,知道有人違約畫他的像,十分惱怒,他讓始皇立即離開石橋。始皇拍馬就走,馬蹄剛離開橋麵,海神拋起的浪滔就衝向石橋,把石橋衝得坍塌下來,那些不講信用的畫工也被拋入海中。在另一首《箜篌引》中,詩人寫道:“屈平沉湘不足慕,徐衍入海誠為愚。”這裏講到的徐衍傳說是周代末年人,因為理想不能實現,最後抱著石頭跳進了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