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陸遊、柳永、李清照、劉禹錫愛海洋(2 / 2)

在這首詞中,她寫道:“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裏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且看雲濤際天,曉霧翻湧,星河寂寂,征帆飄緲,好一片海天空闊的景象。此時此刻,詞人夢魂仿佛已遙遙直入青冥,與天人共語。驀然之間卻憶起身事遭逢,不禁喟然長歎,自己縱有驚世詩才,亦無補人事。感歎至此,筆鋒陡然又一轉,收住唏噓,直呼九萬裏浩蕩長風急至,吹動雲帆如大鵬振翼,一直將自身帶到遠離苦難的蓬萊仙境去。一個封建時代的女性,能以如此闊大的意境,如此豐富的想象,傾吐自己身事悲苦的積鬱,發出渴求超拔苦難、擺脫命運的激情嘯歎,實在是難得的。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唐代詩人劉禹錫這兩句詩可謂家喻戶曉了。北宋文人劉斧根據這兩句詩,竟然馳騁想象,幻化編織成一篇情致纏綿,文辭優美的海難題材小說——《烏衣國》。

小說主人公是唐代人王榭,祖居金陵,其祖上以航海貿易和航運為業,家道殷實富有。王榭繼承了祖業,乘大船出海,準備到大食國去做買賣。航行數月遇到風暴,船翻舟覆,王榭抱著一塊船板,漂到一個海島上,被一對身穿黑衣的老夫婦所救。王榭在老夫婦的照料下,漸漸恢複了健康,老夫婦就把王榭引見給國王。那國王也穿著黑衣戴著烏冠,對王榭十分友好。這黑衣老夫婦家裏有一個女兒,長得天姿國色,楚楚動人,王榭的突然來到,攪亂了少女平靜的心,於是倆人真誠相愛,並結成了夫妻。洞房花燭夜,王榭問妻子此地叫什麼名字,妻子告訴他叫做烏衣國。溫柔鄉裏說不盡濃情蜜意,可時間久了,王榭就想家了。妻子知道留他不住,就忍淚置了酒席,和王榭詩酒贈別。

此後,王榭被安置在一塊黑色的氈子上,他閉上眼睛,但聞耳邊狂風勁吹,海濤呼嘯,很久很久,他睜眼一看,卻已經回到了金陵老家之中,四顧家中空無一人,隻有一對燕子在梁間呢喃對話。王榭恍然悟道,原來自己所去的“烏衣國”,其實就是“燕子國”。果然,此後王榭留在烏衣國的妻子,竟托北來之燕帶來懷念丈夫的詩箋,王榭也以詩酬答,隻惜此生再也無緣相聚了。

讀罷這篇小說,不禁使我們想起外國文學中的《辛巴德的故事》、《飛毯的故事》和《格列佛遊記》來。作者以新奇的想象,附會古詩,綴合成一篇由海難開始的愛情故事,其中對愛情的描寫纏綿悱惻,哀婉動人,有一種?麗傷感的意蘊。作者除此之外,還著意描寫海洋生活,其描寫海洋的筆法氣勢在古典小說中是不多見的。如寫王榭遇到的風暴,“海風大作,驚濤際天。陰雲如墨,巨浪走山。鯨鼇出沒,魚龍隱現。吹波現浪,莫知其數。然風勢益壯,巨浪一來,身若上於九天;大浪既回,舟如墮於海底。舉舟之人,興而複顛,顛而複仆……開目則魚怪出其左,海獸浮其右,張目呀口,欲相吞噬”。令人讀之有身臨其境之感。

劉禹錫的《烏衣巷》不僅僅為劉斧演義成小說。金時文人李晏有《贈燕》詩一首,也是從劉禹錫原詩發展而來的。詩中寫道:“王謝堂前燕,秋風又送歸。向人如惜別,入戶更低飛。海闊迷煙島,樓高近落暉。不知從此去,幾日到烏衣”。這首詩如綴於劉斧的小說之後,到是十分合適的。